大灣區 > 要聞

現場直擊:“廣州造”火箭一飛沖天!

發佈時間:2023-06-08 16:35:23  |  來源:廣州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本次發射任務取得成功,“一箭26星”刷新了我國一箭多星最高紀錄。

6月7日中午12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抓總、中科宇航公司參與研製、廣州南沙組裝完成的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進行完最後的檢查維護工作後,巍峨地屹立在發射架旁,蓄勢待發。

“5、4、3、2、1,點火!”12時10分,隨著0號指揮員一聲令下,頓時濃煙四起,烈焰迸發,該火箭騰空而起,如離線的箭一般在藍天白雲上劃出一道絢麗的曲線,漸漸地消失在了蒼穹之中,本次發射任務取得成功,“一箭26星”也刷新了我國一箭多星最高紀錄。

發射“一箭26星”,刷新我國一箭多星紀錄

力箭一號是我國當前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起飛重量135噸,起飛推力200噸,總長30米,芯級直徑2.65米,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1500公斤。2022年7月27日,力箭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突破了6項重大關鍵技術和13項國內首次使用的技術,豐富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發射能力譜係,為我國運載火箭領域的技術變革作出了重要貢獻。

此次任務是力箭一號運載火箭的第二次發射,連續成功標誌著力箭一號運載火箭技術狀態成熟、可靠性不斷提升,將加快我國商業運載火箭航班化發射的步伐。值得一提的是,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箭26星”,刷新了我國一箭多星最高紀錄,為我國航太事業的蓬勃發展添加了新篇章。

“執行此次任務的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是在廣州南沙生産的首批火箭之一,採用先進的脈動式生産模式,比以往生産時間提升三分之一。目前已形成完備的生産製造服務體系,標誌著正式邁入批量化生産、規模化運營、系列化發展的新階段。”力箭一號運載火箭副總師廉潔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説。

走向“芯晨大海”,“廣州造”火箭首次亮相

《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南沙方案》)發佈以來,南沙依託獨特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圍繞“堅持産業第一、製造業強區”戰略,打造了“芯晨大海”産業集群,高品質發展態勢不斷鞏固。其中,航空航太産業是南沙“芯晨大海”産業佈局中“晨”重要的一環,即以航太航空、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創新發展承載“晨”光和希望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為引領,力爭到2025年,形成總規模達2萬億的“芯晨大海”産業集群。

力箭一號發射工位

從2020年9月29日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産業化基地正式在南沙開工建設,到2023年1月9日國內首個全産業鏈商業航太産業化基地——中科宇航産業化基地落成投産,再到今天在南沙生産的首批火箭——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天,廣州南沙與中科宇航一起跑出航太産業發展“加速度”。

走進如今的南沙中科宇航産業化基地,火箭的測試和組裝工作都在有序進行,未來這裡將實現年産30發火箭,帶動千億級規模的宇航動力研發、衛星研發、火箭衛星測控等上下游關聯産業鏈在南沙匯集,力爭打造為中國航太“第三極”、中國商業航太“第一極”。

為何中科宇航“獨愛”廣州南沙?力箭一號運載火箭總師助理史曉寧表示,一方面,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另一方面,南沙在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積體電路、半導體等方面産業基礎優勢較強,在這裡中科宇航能更好地與優秀企業合作,為商業航太産業在南沙落地生根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製造業立市”廣州各層面全力支援

2023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堅持産業第一、製造業立市,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這不僅為南沙大力引進以中科宇航為代表的航太産業奠定基礎,也為廣州堅定不移地走好高品質發展之路提供了前進方向。

為了更好地敢為人先,在全球範圍內搶抓商業航太産業發展“新藍海”,南沙區特地出臺了支援商業航空航太産業的“探天九條”,為廣東首家商業航太“獨角獸”中科宇航提供了政策支撐,基本形成“一箭一星一院一基金”的産業發展格局,加速形成集運載發射、衛星研製和航太應用於一體的商業航太全産業鏈佈局。目前,中科宇航已與7家合作夥伴簽署了力箭系列運載火箭重大發射項目協議,衛星簽約數量200顆,簽約金額達16億。

為了大力構建産業生態,助力商業航太産業騰飛。4月23日,廣州産投集團出資5億元領投中科宇航C輪融資。據廣州産投集團主要負責人介紹,此次投資將按照支援産業發展的長期思維,發揮耐心資本和股東賦能的作用,以龍頭企業為牽引,通過建立産業聯盟、加強股權合作、創新科技服務、加大研究互動、舉辦産業論壇等方式,力爭將廣州打造成為商業航太南方重要製造基地。

“中科宇航有信心發揮‘鏈主”聚合帶動效能,攜手南沙打造商業航太産業鏈和産業集群,為廣州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發展注入一支強心劑。”中科宇航(廣州)裝備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小偉説。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董業衡、何鑽瑩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鑽瑩、董業衡(部分圖來自通訊員)

視頻/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鑽瑩、董業衡

視頻編輯/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鑽瑩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時秀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