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廣東四十二項創新舉措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

發佈時間:2023-01-30 14:26:08  |  來源:中國品質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深謀劃一體化高品質高效能

廣東四十二項創新舉措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

□本報記者王越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一項重大國家戰略。近期,廣東市場監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力落實中央及廣東省部署,充分發揮市場監管職能作用,以規則標準機制銜接為主線,以優化營商環境為重點,以提升發展動能為核心,推出42條創新舉措,涵蓋市場準入、品質提升、智慧財産權、安全監管多方面,全力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在統籌組織方面突出深謀劃。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推動廣東省政府與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國家標準委圍繞大灣區建設開展部省共建,推動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國家專利審查協作中心等一批國家資源或項目落戶大灣區,為大灣區高品質發展發揮了帶動和促進作用。高規格建立品質強省、智慧財産權強省等工作領導小組,從全局高度謀劃市場監管服務大灣區工作部署。充分發揮規劃戰略引領作用,在智慧財産權強省建設綱要、品質強省建設實施方案以及市場監管、智慧財産權等領域“十四五”規劃等戰略性綱要或指導意見中,均設置服務大灣區建設專章,全力推進大灣區市場監管改革創新。

在規則銜接方面突出一體化。該局聚焦市場準入、市場監管、政務服務等重點領域,積極探索具體領域“一策三地”“一事三地”“一規三地”的具體做法,梳理實施一批規則銜接創新舉措,推動三地市場監管領域高標準接軌取得突破。圍繞食品、粵菜、中醫藥、交通、養老等25個領域,公示110項“灣區標準”,在“圳品”、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等基礎上,會同港、澳相關部門共同研究推進食品“灣區標準”體系建設,創造性提出了高品質食品的概念,研究制定不低於供應港澳食品標準的高品質食品標準31項,有效保障三地食品安全,推動三地食品行業高品質發展。組織粵港澳三地家電零部件、食品、口罩等社會關注領域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活動,推動三地檢驗檢測機構能力提升、結果互認。圍繞家電、電子資訊、紡織服裝、玩具、衛浴等行業,提供內外貿檢驗檢測認證一體化服務,助力灣區大市場建設。

在産業發展方面突出高品質。認真研究原始創新要素不足、綠色發展能力不強等關鍵性問題,加快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産業體系向“大而強”“大而優”轉型跨越。在提升産業發展品質方面,深入實施品質強省和智慧財産權強省建設,爭取省級財政出資5億元設立廣東省品質提升發展基金。2022年以來開展重點産品品質提升工作,實施關鍵共性問題攻關467項。建立“粵品通”公益性産品品質技術幫扶線上平臺,12家“産品醫院”的1067名産品專家入駐平臺提供線上“問診”服務,為廣大企業提供常態化品質技術幫扶服務。開展産品企業品質問題根源“清零”行動,建立“清零”企業名單,制定問題“康復”評估標準。樹立一批大灣區高價值專利培育佈局標桿,助推了一批專利組合在大灣區轉化實施。大力推進智慧財産權強國先行示範省建設,圍繞大灣區20個戰略性産業集群和20個重點區域,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先進産業集群。

在市場監管方面突出高效能。該局推動監管工作由事後治理向事前防範轉變,率先開展全省範圍“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推廣跨境商事登記“銀政通”。健全“一單兩庫”,建成全省統一的“雙隨機、一公開”綜合監管平臺,歸集全省市場主體數據資訊1628.85萬戶,公示各類企業資訊超6.9億條,引入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檢察機關監督機制,推行抽查領域由群眾網上票決機制,實現“一網統管”。支援大灣區探索部門間縱向交叉聯合抽查方式,探索細化追責免責辦法等,實現監管鏈條閉環、形成推進合力。開展部門聯合抽查計劃,落實“進一次門、查多項事”,統籌保持監管力度和減輕企業負擔。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的創新做法取得了豐碩成果。截至2022年11月底,廣東省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623.44萬戶,較上年末增長6.35%。至去年10月底,發明專利有效量、商標有效註冊量分別達到52.31萬件和757.1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累計達25.21萬件。“商事登記確認制試點”等5項改革舉措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改革寫入《國務院關於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通知》等政策法規或重要文件。“圳品”標準、“一照通行”涉企審批服務改革試點等被廣東省政府列入大灣區建設先行先試典型案例在灣區推廣。“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産權交易博覽會暨國際地理標誌産品交易博覽會”等系列智慧財産權活動已經成為灣區創新主體高度讚譽、促進灣區交流合作和高品質發展的知名品牌。

廣東市場監管部門將進一步深化市場監管領域改革創新,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監管領域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為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市場監管力量。

《中國品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