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首個主塔封頂廣東省交通集團供圖
中新網廣州1月9日電 (蔡敏婕岳路建)廣東省交通集團9日發佈消息稱,備受關注的粵港澳大灣區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建設迎來新進展。當天,隨著最後一節塔柱混凝土澆築完成,5座主塔中,關鍵工程高欄港大橋東塔首個主塔封頂。
黃茅海跨海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之後,粵港澳大灣區又一跨海通道工程。項目路線全長約31公里,海域段長度約15公里,跨海段設置2座主橋。其中高欄港大橋為主跨700米的雙塔雙索面全漂浮鋼箱梁斜拉橋,雙塔總高皆為254.7米。
大灣區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首個主塔封頂廣東省交通集團供圖
高欄港大橋設計採用混凝土空間曲面圓端形獨柱塔,塔柱截面由圓形漸變至圓端形再由圓端形漸變至圓形,最大直徑18米,最小直徑8.5米,主塔每一節段的空間造型不斷變化,導致需求的模板造型均不相同,主塔塑形難度大、施工工藝繁雜。
為了實現主塔截面空間曲面線形變化,黃茅海跨海通道建設者將整座主塔分為43節分別製作外模,每節外模由24片弧形板片組成,弧形板片又由數塊數控造型板拼接而成。其中,項目創新採用了基於BIM模型的數控雕刻系統,將事先畫好的圖形轉化成坐標數據,導入到數控機床中,使機床能夠自動地以“毫米級”的誤差製作出數控造型板,保證主塔每一節段外模的標準線形。目前,項目已累計完成數控造型板製造21600塊。
東塔承建方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黃茅海通道T3標項目經理曾柯林介紹到:“隨著主塔爬升截面尺寸變化,項目通過CNC數控雕刻機切割造型木,精準實現24片弧形板片的裁切或補縫,模板爬架平臺也隨之增加或減少面板,最終實現了海上小蠻腰空間曲面結構主塔一爬到頂的目標,大幅度降低了爬模施工安全風險”。
相較于每一節塔柱的高精度製造,塔身的混凝土外觀品質與美感同樣重要。由於曲面塔身更易開裂,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成立了主塔攻關小組,開發了基於雲端的大體積主動溫控系統,使得主塔混凝土澆築及養護過程中內外溫差減小,同時對澆築後的混凝土採用自動養生噴淋系統與防風帆布覆蓋養護措施。
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工程部經理沈大為表示:“在澆築混凝土時,加入抗裂纖維、抗裂劑等多種新型抗裂材料,配合養護措施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抗裂效果和養護效果,多種舉措並行也實現了每節主塔的高品質建造。”
目前,黃茅海跨海通道建設順利,關鍵控制性工程黃茅海大橋與高欄港大橋的其餘4個塔柱施工全部過200米,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全部封頂。項目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建成後,將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南沙大橋、虎門大橋,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早日形成世界級交通樞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