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7月31日電(記者洪澤華)30日,大灣區科學論壇“名師講堂”活動舉行。本次活動在廣州南沙和香港中文大學設立線下會場,共有300余名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科學家線下參與,近3500人線上上觀看直播。
在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家和奈米科技專家白春禮,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知名數學家丘成桐,中國科學院院士、電腦科學專家姚期智與來自內地及香港、澳門的青年科學家熱烈交流。
白春禮以“碳中和願景下的能源科學”為主題作了報告。他介紹了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碳中和”目標所需解決的三個問題:化石能源的清潔化運用和高效利用、提高清潔能源規模化應用的力度、努力深化二氧化碳的捕捉和轉化應用。
白春禮鼓勵青年學者在能源科學領域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他希望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和企業緊密合作,為實現“雙碳”目標做出更大貢獻。
丘成桐以“五十年來香港基礎科學的發展”為主題作了報告,回顧了香港基礎科學的發展歷程,也對未來中國基礎科學的發展寄予期待。
“我期望大灣區的學者們在如今國際形勢多變、科技日新月異的環境下,為大灣區、為中國、為世界打好科學的基礎。大灣區今後要成為國家發展基礎科學和科技的重要基地。”丘成桐説。
姚期智作了“跨領域的科技創新”的主題分享,他通過量子電腦、人工智慧等跨學科領域的創新發展,總結出近代科學的積累、跨領域學科的互動、科學成果與産業的結合是跨學科領域科技創新的三個關鍵因素。
姚期智建議青年科學家在築牢本專業的深厚基礎上,與其他專業領域的學者加強碰撞,保持好奇心,與交叉領域的教授、學者積極交流。
“名師講堂”活動是大灣區科學論壇發揮平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優勢的新嘗試,旨在促進科技創新發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科技人才交流,激發青年人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