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11城媒體25小時聯動 融通大灣區同心向未來

發佈時間:2022-07-20 10:02:0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6月30日至7月1日,《深圳特區報》、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策劃,攜手大灣區10城主流媒體共同推出了《融通大灣區同心向未來》大型特別聯動報道。此次聯動報道作為“融通大灣區·融媒採訪行”大型立體式融媒體採訪報道活動的先導部分,持續了25小時,在100多個主流媒體平臺同步推出。截至7月1日下午,全網傳播量超過2.37億。報道以“慢直播+現場報道+城市形象宣傳片”的形式展現出大灣區共融共通共發展的生動圖景。

重大主題報道項目制

用主流媒體的敘事視角呈現“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展現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成功實踐,向黨的二十大獻禮,是本次聯動報道的主題思想。

“為了保證策劃工作順利進行,特別是有預見性、計劃性的重大主題宣傳報道活動,我們建立了長效策劃機制,形成重大主題報道項目制。在籌備過程中,項目組還根據每個城市的要求對方案進行實時調整,從而細化報道的品質要素,提升整體報道水準。”讀特客戶端首席戰略官、常務副總編陳建中對《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説。

這次大型特別聯動報道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共計11個會場。在報道中,11城主流媒體的近50位記者與主持人輪流接力,從海陸空多視角展現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獨特魅力。前方記者、主持人挖掘閃光人物,用腳步丈量城市,傾聽有關政府部門負責人、知名學者、企業家、港澳青年代表對於灣區融合發展的感悟與心聲,甚至還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進行了專訪,用鮮活的案例講述灣區故事。

在讀特客戶端中本次聯動報道充分發揮技術優勢,首次採用“飛卡聯播”模式。用戶點擊可進入任一城市分頁,跟隨主播通過“短視頻+圖文”的方式雲瞰城市、打卡景點,場景體驗感、代入感、交互感強。

聯動報道突出前期策劃

陳建中坦言,製作團隊異地分佈增加了溝通成本和協作難度,為了使所有城市媒體製作團隊同步接收資訊,了解項目整體進展和規範,讀特客戶端活用線上會議、微信、線上文檔、雲盤、郵箱等線上工具建立聯繫。

6月14日晚,前期策劃小組開始根據主題撰寫聯動報道方案。方案確定後,將11座城市、25小時報道的視頻素材要求及時間軸梳理好,分發給相關邀約單位並建立聯絡群。《香港商報》《澳門商報》《廣州日報》和珠海傳媒集團等城市主流媒體積極回應,迅速安排了精兵強將深度參與此次合作報道,跟進現場採訪、拍攝素材、製作城市海報、配合修改文案等。

報道形式多樣、互動性強是此次聯動報道的突出特點之一。為豐富聯動報道的內容産品矩陣,創新瀏覽體驗,策劃者設計了一批鮮活亮眼的宣發海報,以視覺化方式彰顯了不同城市的風土人情。“慢直播+現場報道+城市形象宣傳片”組合的粵港澳大灣區11城聯動報道,採用的是“主動策劃+互動參與+聯動造勢”的方式,提升輿論引導力、報道吸引力和傳播影響力。

資源互補形成傳播合力

其實,早在2020年伊始,讀特客戶端就開始嘗試策劃推動多個城市、多家媒體同時開展聯動報道。讀特客戶端也在逐步擴大參與媒體數量、規模和不斷創新報道方式中總結出一套開展聯動報道的經驗。陳建中説:“通過多次練兵,我們已建立起全媒體、多平臺立體內容發佈網路,將采編指揮調度、重大選題策劃、採訪力量、稿件資源等統一起來。”

“媒體採用聯動方式開展報道,可實現平臺共融、資源共用、傳播共振。在人力、物力、資源相對定量的情況下,擴大節目來源,豐富節目內涵,大大提升了新聞生産能力和鮮活度,滿足了各地媒體的不同訴求,實現1+1>2的裂變效應。”陳建中表示,未來的聯動報道不僅要內容共用、技術共用、人才共用、渠道共用、成果共用,還要探索出盈利模式的共用,爭取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記者 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