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廣東省中山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特聘人才政策解讀新聞發佈會。本次發佈會由中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遠梁、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孟開、市教體局副局長王志紅、市科技局副局長肖田野、市工信局副局長徐勇哲、市人社局副局長鄭海聲、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敏華、市衛健局副局長歐陽勁剛出席,發佈會由中山市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鄭龍駿主持。
特聘人才政策具體涵蓋五個方面
張遠梁為大家介紹了特聘人才政策的具體詳情,第一,特聘人才政策是“人才23條”中分量最重的一個創新舉措,將由宣傳、教體、科技、工信、人社、農業、衛健等7個主管部門通過一定方式評出各領域創新價值較大、專業能力突出、業績成果顯著、作出積極貢獻的人才,給予專項補貼、定向跟進培養、使其持續發揮作用的一項政策。第二,特聘人才政策是我市落實黨中央關於堅決破除“四唯”部署要求,健全人才評價機制的具體行動。從今年7月1日起,不再新增緊缺適用高層次人才,現有緊缺適用高層次人才按原政策相應待遇,與特聘人才一併納入中山市高層次人才範疇。對於在站博士後、博士、企業碩士、企業副高職稱人才和新入選“中山工匠”的技能人才,則納入青年後備人才範疇,提供“即來即補”的基本津貼,需要參評入選特聘人才能進高層次人才隊伍。第三,特聘人才有利於實現人才分類評價,擴大部門單位的選材主動權,新老人才均可有參評競技的機會。第四,特聘人才評定共個人申報、工作單位初審、主管部門評定、簽約入聘、管理考核五個環節。第五,特聘人才共獲六項支援——專項培養支援、特聘補貼指出、子女入學優待、醫療服務優待、住房安居保障、特聘人才中心尊享服務。
推動人才建設,呈現新亮點
對於宣傳思想領域特批人才政策的特點,李孟開表示,在評價指標設置上,更加注重專業性,體現以業績、成果為導向、唯才是舉。在申報對象群體上,打破戶籍和身份限制,更加注重廣泛性。在申報類別覆蓋上,覆蓋宣傳思想文化領域各方面、各業態人才,更加注重全面性。在人才需求匹配上,結合實際需要突出選拔緊缺適用人才,更加注重精準性。
文化興城,“組合拳”留人
為了能夠留住文化人才,李孟開表示中山市採取了一下舉措。在平臺育人方面,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共建的孫中山研究院,中國作協指導、廣東省作家協會設立的“美好生活基層行”中山“小康樣本“創作基地等做強做大。在事業用人方面,致力打造文藝精品作為文藝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感情留人方面,做好“加減法”,提供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服務環境,減少文化人才培養、引進、使用中的條條框框。
企業教育農村衛生領域人才政策各具特色,推動多方位發展
在企業領域,具有特聘人才工作企業主體突出、覆蓋面廣、評定標準優化四個特色,有利於發揮企業首席資訊官引領優勢,帶動企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在教育領域,具體評定分為高教、普教、中職和體育四個序列,主要特點是“高、精、尖、缺”四字。同時人才評定管理成立了專門機構負責此項工作,助推中山教育體育事業高品質發展。在農村領域,設立A、B、C、D四檔進行評定,側重資歷、業績,提高從業時間、行業緊缺度、行業專業方向、榮譽獲獎、行業評價、行業影響力、社會效益比例,依靠此項舉措解決目前鄉村人才緊缺狀況,助力鄉村振興。在衛生領域,突出對臨床能力評價、加強基層人才的傾斜、創新人才評定“無紙化”“不見面”新模式等進行了優化。
發佈會最後,鄭龍駿呼籲各媒體朋友今後更多關注和宣傳特聘人才政策,給予相關工作鼓勵和支援。中山市特聘人才政策的有效實施,將繼續帶領中山市人才工作邁出嶄新的一步,翻開新篇章,在全市營造尊重人才、呵護人才、關心人才的輿論氛圍。(文/陳寧寧供圖單位/中山市政府新聞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