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一文讀懂:廣州未來五年支援科企行動計劃

發佈時間:2022-06-02 20:58:23  |  來源:中國網大灣區頻道  |  作者:陳寧寧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建設科技創新強市!一文讀懂:廣州未來五年支援科企行動計劃

5月30日下午,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廣州市推動科技企業高品質發展新聞發佈會。廣州市科技局、天河區、黃埔區、番禺區、南沙區相關負責人發佈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十條”與“高企六條”有關內容。

科技創新強市建設

向強化核心能力躍升

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孫翔介紹,廣州市主動融入國家和省創新發展大局,推動科技創新強市建設從形成基本框架體系向強化核心能力躍升。

為持續優化科技型企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創新引領支撐作用,廣州市研究制定了《進一步支援科技型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6年)》(簡稱“科技型中小企業十條”)和《強服務樹標桿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行動方案(2022—2026年)》(簡稱“高企六條”),提出了未來五年支援科技型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行動計劃。

兩個方案:

以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企—硬科技企業—獨角獸企業—上市高企”的梯次培育體系為主線

通過強科研、興産品、優人才、暖服務、促金融等多項任務舉措,引導人才、資本、項目、平臺等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做大科技型中小企業“蓄水池”,做強做優高企“牛鼻子”

力爭到2026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到3萬家以上,高企數量達到1.5萬家左右,新增上市高企100家左右

打造一批符合國家戰略、紮根廣州、研發投入高、産品服務定位全球、品高價優的硬科技企業,以“創新鏈”帶動“産業鏈”,促進廣州市經濟高品質發展

主要舉措

一是“引導式”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著力打造“四科”標準科技型中小企業(即每個科技企業要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産品、科技人員佔比大於60%、以高價值智慧財産權為代表的科技成果超過5項、研發投入強度高於6%),優化市科技計劃支援企業研發的機制,在市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專項、科技創新券、高企政策性後補助等方面給予專門支援。

發揮高企在科研攻關中的核心骨幹作用,鼓勵高企加大研發投入,根據研發投入等情況,認定高企最高獎勵100萬元,部分區疊加可達150萬元;培育領軍企業,支援龍頭高企主動承擔國家和省重點研發項目,建設高水準企業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和創新聯合體。

積極拓寬科技企業市場前景,發揮一批技術交易服務平臺的作用,打造一批新技術、新産品應用場景示範工程,推廣一批創新産品名錄,促進産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二是“聚焦式”強化科技金融供給。

聚焦“投早”“投小”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邁出“起步一公里”,加強金融供給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育苗”作用,充分發揮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作用,推動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實施“以賽代評”“以投代評”等市場化項目遴選機制,每年安排1億元創新創業大賽獎補資金,獲獎覆蓋面最高達14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單個企業最高獎勵達200萬元。

積極發揮科技信貸作用,繼續發揮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作用,建立完善的資金池合作銀行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對初創期科技企業加大風險損失補償比例,對即將上市的科技企業適當提高放貸額度上限;推動廣州市高企充分享受央行額度2000億元、利率1.75%的科技創新再貸款政策紅利,多措並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難題。

實施高企上市倍增行動,積極向上交所、北交所、深交所、港交所等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推薦高企上市融資,開設高企上市輔導班,助力企業登陸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

三是“前瞻式”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支援科技型中小企業集聚高端人才,探索市場化評價人才機制,對市場認可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人才和團隊給予重點支援;探索完善校企、院企科研人員“雙聘”或“旋轉門”機制,將科技型中小企業高端研發人才納入相應的職稱序列;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引進國際人才,支援外國專家、外籍科學家領銜承擔科技項目。

為高企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務鏈條,積極幫助高企對接科技人才。常態化舉辦《科創學堂》高企培育系列活動,樹立優秀企業家典型,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鼓勵創新、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四是“保姆式”優化企業成長生態。

兩個方案均強調發揮專業服務機構的作用,為企業提供成長過程中的全方位系統性的支撐服務。

針對企業成長階段不同的特性,“科技型中小企業十條”為企業提供創新體系建設、政策諮詢、研發費用歸集、人力資源、智慧財産權、産學研合作等全鏈條創新服務,以幫助企業搭建成長初期的創新體系。

“高企六條”則強調服務高企做強做優做大,通過建立“三個一”服務體系,創建一個高企培訓品牌、組建一支高企培育導師隊伍、建立一批高企服務工作站點,打造“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企業服務機制,做到“政府搭臺、市場主力、企業受惠”,推動科技創新政策紮實落地。

孫翔介紹,近期,高企申報工作啟動,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州賽區賽事于5月30日正式拉開帷幕。今年的大賽,圍繞中小企業發展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進一步提升“雙創”能級。下一步,市科技局還將組織發佈“廣州獨角獸榜”“廣州人工智慧企創新發展榜”“廣州硬科技企業榜”“廣州擬上市高企百強榜”。孫翔介紹,近期,高企申報工作啟動,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州賽區賽事于5月30日正式拉開帷幕。今年的大賽,圍繞中小企業發展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進一步提升“雙創”能級。下一步,市科技局還將組織發佈“廣州獨角獸榜”“廣州人工智慧企創新發展榜”“廣州硬科技企業榜”“廣州擬上市高企百強榜”。

對標國際一流

營造雨林式創新生態

廣州市天河區科工信局局長宋愛平介紹,天河區對標國際一流科技創新氛圍和營商環境,積極營造雨林式創新生態,多措並舉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技術、人才、市場、資本等進行深度融合,全方位支援企業高品質發展。

主要舉措

一是夯實科技金融基座,拓寬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聯合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推出全國首個“中銀天河創新貸”,為天河“輕資産”“重研發”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債券融資服務,已累計授信超過10億元。

強化與上交所南方中心、深交所廣州服務基地合作,推出“天河資本班”專場培訓,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

二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動力。

高標準運營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找技術、找資金、找市場、找人才、找場地等“五個找”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著力建設環五山創新策源區,打通高校、研究機構科技資源,強化科技型中小企業産學研合作。會同廣東股權交易中心設立全國首個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板,100余項科技成果項目上板註冊展示,促進科技成果與資本市場無縫對接。

三是強化科創載體支撐,拓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空間。

深入實施“天河優創”計劃,構建從“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區—省級高新區—國家級高新區”發展的科技企業孵化育成創新帶。

形成以“服務區域産業發展為導向、突出單位面積産出為特色”的科技創新載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優中選優的方式遴選出科技創新新載體的“天河樣本”,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品牌化、專業化、資本化、國際化的優質載體空間資源。

四是提升“天英匯”創新能級,營造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環境。

圍繞“一賽一節一基地”全力打造天英匯品牌,形成科技創新落地生態閉環,以大賽匯創新,以天河基地促轉化,以創新節共用科創成果,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打造集賽事、資金、人才、載體、服務“五位一體”的5A級天英匯國際化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構建“雨林式”創新生態體系。

“天英匯”創新創業大賽創立至今累計吸引全球超過11000+個優質項目參賽,影響力遍及國內外35個科技創新中心城市,已成為廣州市、天河區對接全球科技創新資源的重要戰略平臺和城市新名片。

“五個一”工程

支援中小企業研發創新

廣州市黃埔區科學技術局局長陳偉權表示,黃埔區奮力打造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範區。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超過5.7%,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高企數量超過2200家,其中上市高企達到了51家;瞪羚企業超過500家,遴選獨角獸企業超過20家。全區8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是科技型中小企業,80%以上的發明專利、創新成果和新産品來自科技型中小企業。

主要舉措

黃埔區順應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髮展需要,全面實施“五個一”工程,打造支援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體系,營造支援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環境氛圍,加速培育高新技術産業集群。

一是建設一個高品質孵化育成體系。

出臺“支援孵化器高品質發展10條”政策,打造了一條具有黃埔特色的“創客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的孵化鏈條,形成“大孵化器”集群。聯合龍頭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力量,建立一批具有特色的專業孵化載體。

目前已累計建成62家眾創空間、11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其中國家級孵化器21家),7家科技企業加速器。

二是實施一項科技企業梯次培育計劃。

按照“初創-高企-瞪羚-獨角獸-百億級高企”科技企業成長路徑,大力推動高企樹標提質,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和科技創新領軍企業。

在全國率先開展企業創新積分制評價試點,主動識別和篩選創新能力突出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分類指導培育。

在廣東省率先開展瞪羚企業遴選,出臺“支援高成長科技企業10條”政策,培育“瞪羚-獨角獸”高成長科技企業。

三是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公共技術平臺。

充分發揮黃埔區“2+3+N”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的優勢,依託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高水準創新研究院,建設行業公共技術平臺,與科技型中小企業形成協同創新機制,聚焦生物醫藥、積體電路、新材料及智慧製造等重點領域,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和顛覆性技術。

四是組建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心。

大力支援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內部研發平臺技術中心。比如積極支援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創新中心的組建。全區已培育出超過400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五是精心打造一個良好創新生態。

出臺了《進一步促進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化”的“金鑲玉”版科技産業人才政策體系,高標準建設國家智慧財産權應用於保護實驗改革區。

專門成立了區産業服務公司,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精準化、全流程、全鏈條服務,精心幫助企業完善股權架構,快速對接大市場,登陸資本市場。

五個著力點

推動科技創新産業發展

廣州市南沙區科學技術局局長鐘偉彬介紹,近年來,南沙區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高品質發展態勢逐步凸顯,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年均兩位數增長。2019-2021年,南沙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分別為379家、717家、1619家,年均增長106%;全區已聚集高新技術企業744家。

主要舉措

一是著力搭建“全域多點”協同培育服務體系。

組織發動各鎮街全面參與科技型企業培育服務工作,遴選組建南沙區科技企業服務站,充分調動全區力量做好科技企業政策宣貫、發動申報等培育服務工作,推動科技企業服務工作入基層、進園區,深入企業主體。

二是著力構建科技企業培育全鏈條政策體系。

南沙區先後出臺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廣州市的扶持政策基礎上,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首次入庫、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首次受理等方面給予額外疊加資金支援,構建起“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培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上市企業”的科技企業成長全流程政策支援體系。近五年,累計投入扶持資金6.3億元。

三是著力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支援華南技術轉移中心做強做大,依託華轉網高端科技成果、人才、機構、資本等資源,構建了“一站式對接、一條龍服務、全生命週期、全要素網路”技術轉移轉化生態系統。

聯合區內科技企業、科研機構、孵化器、服務機構發起成立了廣州南沙科技成果轉化聯盟,通過組織開展高端論壇、專題講座等形式多元化活動,不斷營造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氛圍。

四是著力強化科技金融支援。

聚焦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強化市區政策聯動,全力推進“一金一池”(南沙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南沙區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建設。

目前,南沙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在投子基金11支,總認繳規模46.35億元。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積極與廣州市資金池聯動,最大力度撬動銀行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目前貸款授信累計達7.88億元。

鼓勵支援投資機構向區內初創科技企業開展天使投資,按照實際投資額的15%給予獎勵。

五是著力強化人才支撐。

優化人才服務,國際化人才特區加快建設。獲批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大灣區(廣東)國際人才驛站正式掛牌。2021年新增3家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集聚博士後科研人員數量佔廣州市1/5。新認定高層次人才150余名,集聚高層次和骨幹人才約1.5萬人,累計兌現人才獎勵約18億元。

支援初創型企業

多維度助推高成長企業

廣州市番禺區科工商信局副局長孫健峰表示,企業是創新主體,是最活躍的創新因子,番禺區全方位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多措並舉推動科技型企業做大做強。

主要舉措

一是實施“青藍計劃”給予初創型企業支援。

番禺區依託廣州大學城豐富的人才、科教優勢大力推動青年人創新創業和科技成果轉化,在2021年底出臺了“番禺人才生態政策30條”。

面向創業領軍人才給予1000萬專項資金支援,面向校地企科技成果轉化最高給予500萬的資金支援,面向青年人創新創業給予最高100萬的獎勵。

二是多維度推動高成長企業發展。

番禺區對符合申報條件的創新領軍團隊,最高給予1000萬的支援,對各類獲獎專利最高一次性資助100萬,對獲評國家級智慧財産權示範企業,給予一次性資助30萬元。

同時,番禺區即將出臺《番禺區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扶持辦法》,對獲評高新技術企業最高給予20萬資金支援,對服務番禺區的專業科技服務機構最高給予50萬元資金支援。

三是借力資本服務企業做強做大。

實施“超級獨角獸、獨角獸、未來獨角獸”培育計劃,在2021年出臺了《番禺區加快推進企業上市工作扶持獎勵辦法》,對區內上市企業給予最高800萬元獎勵扶持,疊加市級有關上市扶持政策,上市企業最高可獲得1400萬元獎勵扶持。

對擬上市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區各相關部門設置“綠色通道”為擬上市企業提供專窗受理、專人全程代幫辦等便捷高效政務服務。同時,番禺産投、信投、交投等國資投資機構為企業上市提供投融資保障。(來源/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編輯/一心、龍翠珊、許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