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珠海:把握“四區”疊加優勢,奮力走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征程的前列

發佈時間:2022-05-26 10:06:52  |  來源:南方+  |  作者:祁雷、吳曉嫻、梁涵  |  責任編輯:

近日,珠海“平安+”市域社會治理指數公佈了該市剛剛出爐的首期平安星級村(居)評定結果,通過大數據智慧分析,為全市村(居)做平安健康“體檢”,及時發現並整治突出問題……這是珠海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模式的生動實踐。



市域治理做得怎麼樣,事關社會和諧穩定。自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珠海市充分發揚特區精神、積極探索創新,取得良好成效。試點以來,珠海市榮獲2020年“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典範城市”“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稱號和2021年“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城市”稱號等……在珠海,平安法治建設成色更足,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新征程上,珠海將努力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四區”疊加優勢,不斷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為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提供珠海經驗。

亮點1:法治化

細化103項市域治理任務措施

翻開珠海市率先在全省出臺的《珠海市基層自治標準》,6章44頁的翔實內容,覆蓋了基層自治領域在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等五方面事務,為珠海全市城鄉社區推進基層自治規範化提供實操指引……自治標準化也成為珠海打造市域社會治理“自治”長板項目眾多舉措中的一項務實之舉。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完善體制機制,定好市域社會治理“施工表”“路線圖”,是珠海紮實開展試點工作的有力抓手:

——高規格建立社會治理領導體制。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平安建設和市域社會治理“雙合一”領導小組,全面加強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統籌協調和督導推進。組建試點工作專班,制定全市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實施方案,細化具體工作任務措施103項,明確相關單位職責和任務分工;

——高標準編制社會治理專項規劃。把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出臺《珠海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十四五”規劃》,謀劃“十四五”期間推進珠海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的目標任務、重點項目和重大行動;



——高品質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充分發揮珠海兩個立法權優勢,加強社會治理重點領域立法,推動出臺《珠海經濟特區出租屋管理條例》《珠海市文明行為條例》等法規,以市委辦、市府辦名義出臺《關於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實施意見》等規範性文件;

……

市域社會治理的難點在基層,重心也在基層。珠海通過紮實推動實施基層社會治理“書記工程”,建立市、區、鎮街書記領導機制,在市、區兩級建立由書記召集的聯席會議制度,並下設6個專責組,同時全部配齊配強基層政法委員,全面加強對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統籌謀劃和協調部署。

細微之處見精神,久久為功成大業。通過一項項環環相扣、高屋建瓴的實招硬招,珠海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得到有力推進。

亮點2:社會化

各級人民調解組織調解成功率99%以上

“調解矛盾要做到‘三心四字五巧’。”這是香洲區翠香街道“涂叔工作室”負責人涂淑葵的調解“六字秘訣”。涂淑葵是該街道綜治辦一名退休幹部,幾年前在街道支援下成為珠海首個以個人名義命名的基層調解工作室,成功化解了大批婚姻家庭、鄰里爭執、勞動爭議等基層矛盾糾紛。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基層黨組織和政府、社會力量、城鄉社區成員等多元力量參與,提升治理合力。

濟民困、解民憂是推進社會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珠海著力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以鎮(街)綜治中心為主體平臺,構建矛盾糾紛“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大排查大化解工作格局。同時,整合人民調解、行業調解資源,建立“走出去、常指導、無縫對接”的訴調對接工作機制。



推進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工作,實現市、區兩級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全覆蓋;實施以密切警民關係為主題的“敲門行動”,開展法治宣傳和化解矛盾糾紛;發揮“市醫調委”、區域性“勞動爭議調委會”等行業調解作用,推動人民調解工作向交通、金融、物業等專業領域延伸;打造香洲區“涂叔工作室”、鬥門區“郭青文工作室”、高新區“唐仁議事”等品牌調解工作室……

目前,珠海全市現有人民調解委員會419個、人民調解工作室98個,2021年全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處矛盾糾紛10836件,調解成功率99%以上。

珠海香洲區拱北街道茂盛社區與澳門僅隔一條鴨涌河。此前,鴨涌河遭不明來源的污染,時常飄出臭味。該社區黨委動員“拱北港澳義工服務站”參與協調工作。服務站站長、澳門居民林證多次往返珠澳兩地,只用一個星期便促成有關各方達成解決方案……這是多元力量護航珠澳融合的又一成功實踐。

珠海與澳門毗鄰而居。近年來,珠海通過引入“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等澳門社會組織落地珠海、簽訂珠澳兩地家事調解合作協議、建成“珠海市涉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在茂盛社區設立“港澳義工站”等,為在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引入港澳力量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提供有益實踐。

亮點3:智慧化

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為治理賦能

“拱北和吉大電信詐騙警情增多,吉大、唐家灣和前山城管事件增多,南水、拱北和吉大交通警情增多。”這是珠海“平安+”市域社會治理指數5月8日推送的一則資訊,方便市民足不出戶便能及時了解需要重點防範的事項。

提高社會治理智慧化水準,契合當今時代資訊化、智慧化快速發展的實際。近年來,珠海積極運用大數據、移動互聯、雲計算等現代科技手段,提高社會治理智慧化水準,實現以智慧化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



“比如,我們通過‘平安+’市域社會治理指數的應用,完善研判、預警、督導與考核一體化機制,推動公安、信訪、維穩、生態環保等部門數據聯通共用,促進平安工作相關部門、行業聯動共創。”珠海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説。

這樣的創新案例在珠海比比皆是:借助三大通信運營商大數據技術,在國內率先實現基於手機信令人口數據的標準化、規範化,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産等方面發揮重要支撐作用;紮實推進“雪亮工程”、智感安防區、市視頻雲平臺項目建設等,提高資訊化利用水準;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綜合網格與禁毒、消防、市場監管等系統融合“多網合一”,不斷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精細化水準……

通過不斷提高社會治理智慧化水準,珠海平安法治建設不斷取得新成績。一項數據顯示,自“平安+”市域社會治理指數發佈以來,珠海違法犯罪警情數連續多年下降,現行命案破案率連續6年實現100%。

【權威訪談】

珠海市委書記呂玉印:努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長板”項目



第1期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珠海有哪些有益探索和寶貴經驗?接下來將在哪些方面持續發力?近日,珠海市委書記呂玉印接受本報專訪,對此進行解讀。

南方日報:近年來,珠海市在全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方面有何做法?

呂玉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珠海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必須回答的時代命題。珠海以紮實推進試點工作為抓手,全面推動市域社會治理體制機制現代化、工作佈局現代化、治理方式現代化。一是完善體系,高位推動試點工作。成立由市委書記擔任組長的平安建設和市域社會治理“雙合一”領導小組,編制出臺系列法規,形成市級統籌主導、區級組織實施、鎮街抓好落實的良好工作機制。二是固本強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實施基層社會治理“書記工程”,推進基層自治標準化,加強綜合網格建設。三是聚焦重點,織密社會風險防控新網路。大力防範化解政治安全風險、社會治安風險、社會矛盾風險等,推動各類矛盾風險減存量、控增量、防變數,全市社會大局穩定可控。四是強化特色,培育市域社會治理創新亮點。持續開展“珠海市域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培育行動”,設立“珠海市域(基層)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庫”,抓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實踐創新省市共建項目。

南方日報:珠海市在發揮自治強基、智治支撐作用等方面,有哪些先進經驗?

呂玉印:珠海把發揮自治強基、智治支撐作用作為創新市域社會治理重要手段,努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長板”項目。一是自治強基,夯實“前沿戰鬥堡壘”。推進社區協商議事,在全市城鄉社區搭建民訴對接、民願反饋、民事調解和議事協商平臺。率先在全省出臺《珠海市基層自治標準》《城鄉社區工作服務指南》,為基層自治提供根本遵循和工作指南。二是智治支撐,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深化“平安+”市域社會治理指數應用,完善研判、預警、督導與考核一體化機制,促進平安建設相關部門、行業聯動共創,提升社會治理智慧化水準。

南方日報:接下來珠海有何具體計劃?

呂玉印:珠海社會治理將以防範化解市域社會治理難題為突破口,推進更高水準的平安珠海建設。一是打好市域治理“攻堅戰”。將市域社會治理與平安建設統一謀劃,把推進試點工作作為深化平安珠海建設的重要載體,推動“全面建”和“重點創”,確保以優異成績順利通過中央政法委的評估驗收。二是打好基層治理“陣地戰”。著力加強全市四級綜治中心建設,建立鎮(街)統籌社會力量的樞紐平臺,夯實市域社會治理根基。三是打好防控風險“持久戰”。扛好“防範化解五類風險”主責主業,深化網格化服務管理,健全穩評工作和防範負面清單相關配套制度,提升市域防範化解風險能力。四是打好創新成果“升級戰”。集中資源力量創新創優,打造市域社會治理創新亮點,把握好戰略定位,全力支援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記者/祁雷、吳曉嫻、梁涵攝影/關銘榮通訊員/粵政宣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