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萬億工業強市!“宜居之城”珠海的下一張名片

發佈時間:2022-05-26 09:59:18  |  來源:央廣網  |  作者:夏燕、黃璐璐  |  責任編輯:

山海相擁、陸島相望,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廣東珠海是一座向海而生的宜居之城,似乎與“工業城市”沒什麼關聯。

事實上,早在2006年,珠海就將“工業強市”寫入戰略規劃中。去年年底,珠海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了“産業第一”,並在今年4月24日召開産業發展大會,提出到2025年,全市工業總産值突破1萬億元,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不低於40%。

對珠海來説,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據統計,2021年,珠海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産值5200.81億元,這也就意味著,珠海要在四年內實現工業總産值翻一番。

堅持“産業第一”,從“小而精”到“大而美”,珠海的底氣何在?5月18日、19日,央廣網記者參加了由珠海市委宣傳部、珠海市委網信辦主辦的珠海市“産業第一”集中採訪活動,從中窺探出了一些答案。

産業鏈創新鏈加速升級

“目前港灣1號科創園已經運作三年了,共有560家高新技術企業在這裡安家落戶,聚集了8000多名産業人才。”看著眼前這個現代化的産業園,珠海市高新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峰説。

2015年,該園區還是一片凋敝破敗的舊廠區,亟需“騰籠換鳥”助推産業升級。如今,這裡已完成“蝶變”,集聚了近30家IC設計企業,初步形成了積體電路産業格局。

港灣1號科創園的變化,只是珠海近年來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2021年,珠海的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57.1%、30.8%。

港灣1號科創園沙盤模型(央廣網記者黃璐璐攝)

在地處珠海市中心的香洲區,作為當地産業升級的主戰場,南屏科技工業園在2021年邁入“千億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達1041.45億元,總就業人口10萬人,實現畝均工業産值1437.4萬元。

“我們這裡都是一些科技含量比較高的生物制藥、智慧製造裝備産業,佔用土地資源少,附加值相對都是比較高的。”南屏科技工業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黃文忠介紹。

隨著“産業第一”政策落地,珠海的産業鏈升級也迎來了新的加速期。據悉,珠海將按照1年100億元、5年不少於500億元的標準,實施園區配套倍翻計劃;5年內統籌新增和盤活工業用地約50平方公里,首年熟地整備不少於7000畝,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

以南屏科技工業園為例,未來三年新引進項目、增容擴建産業項目共47項,預計將新增産業載體面積248萬平方米,進一步釋放産業載體空間,加速匯聚創新要素。

産業化是科技創新的落腳點。如果把時間線拉長,觀察近五年珠海的産業發展,就會發現,這座沿海城市一直在“奔跑向前”。

數據顯示,2017年,珠海技術合同成交額僅為8.17億元,而2021年全年技術合同成交金額達到92.08億元,兩者相差超11倍,顯示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斷提升,創新鏈和産業鏈有效融合。

橫琴“溢出效應”疊加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如今8個多月過去,橫琴“溢出效應”正持續疊加,助力珠海的企業發展。

以廣東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高景太陽能”)為例,其總部位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而製造工廠則設在珠海金灣。

“橫琴有很多的扶持政策,像‘雙15%’稅收優惠、人才落戶等政策,尤其是出口政策對企業未來出海、走向國際有很大的幫助。”高景太陽能副總經理孫彬表示,當前珠海大力推動“産業第一”,製造工廠的政策扶持優勢也非常明顯,有利於企業落戶和擴産。

高景太陽能生産的G12單晶矽片(央廣網記者黃璐璐攝)

2020年12月10日,高景太陽能與珠海市國資委簽署了總投資170億元的光伏新能源項目投資落地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將在珠海金灣生産50GW大尺寸單晶矽片,産能全部達産後,可實現年産值約350億元,為珠海創造6000個就業崗位。

“我們的下游客戶——愛旭太陽能電池的工廠,今年七、八月份就要開工了,未來幾個月我們還會有一個30GW産能、年産值近600億元的組件工廠投用,珠海發展千億級新能源産業集群有望在今年年底實現。”孫彬説。

截至今年3月份,珠海上市公司已達到44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35家。像高景太陽能這樣借助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發展機遇,實現産業協同發展的企業不在少數。

為推動“産業第一”,珠海市科技創新局還出臺了《創新驅動促進産業發展十條措施》。其中提出深化與港澳創新合作,打好科技創新“跨境牌”,支援港澳創新成果在珠海落地,實現産業化。

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央廣網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行政事務局供圖)

“橫琴是一個科技創新平臺和金融平臺,適合部署醫療服務、保險和網際網路等相關産業。”健帆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健帆生物”)董事、副總裁曾凱表示,目前已在橫琴設立了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健康諮詢服務、物聯網應用服務等。

“橫琴不斷集聚的人才要素、創新要素,勢必為産業發展帶來更多助力。”曾凱説。

從建設經濟特區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落戶,珠海在改革開放40多年時間裏,成為一座令人嚮往的宜居之城。如今,珠江大潮起,珠海發展機遇疊加,産業鏈創新鏈不斷升級,如何乘勢而上邁向“萬億工業強市”,讓人拭目以待。(文/夏燕、黃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