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以思想之光照亮奮進之路——寫在中國共産黨廣東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

發佈時間:2022-05-23 10:38:49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岳音  |  責任編輯:李培剛

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奮進的腳步永不停歇。

今天,承載著全省人民的殷切期待,肩負著繼往開來的重大使命,中國共産黨廣東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在廣州隆重開幕,廣東改革發展歷程將由此翻開新的一頁。

這次大會,是在我們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豪情滿懷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大會將總結過去五年工作,謀劃未來五年發展,引領全省人民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奮力推動廣東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奮鬥賦予時間以意義,思想指引未來向大道。更壯闊的征程已經開啟,更偉大的勝利就在前方!

時間,是載今記往的刻度,是衡量發展的尺規。

過去五年,恰逢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交匯期。回望這五年,廣東一路走來,極不平凡、極為不易、極其難忘,從中也更能體悟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對廣東山高水長的關懷厚愛。

時間不會忘記——

每逢廣東發展的關鍵時刻,總書記總是親自把脈定向,給予悉心指導。

2018年3月7日,在黨的十九大後首次召開的全國兩會上,總書記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充分肯定廣東工作,寄望廣東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真抓實幹、奮發進取,以新的更大作為開創廣東工作新局面,在構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重要節點,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親自宣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並對廣東提出了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等四個方面的工作要求。

2020年10月12日至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之際,總書記再次親臨廣東視察,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併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廣東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更高水準對外開放、推動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抓好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展現新的更大作為,賦予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使命任務。

人民不會忘記——

五年來,總書記的足跡深入廣東大地,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潮州、清遠……一步一履總關情;始終深情牽掛廣東父老鄉親,“鄉親們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放不下心來”;一直深切寄語廣東改革發展,“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抓實辦好”。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支援深圳實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準人才高地……五年來,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賦予新的重大平臺、重大使命、重大機遇,為新時代廣東改革發展領航定向。

廣交會、中國航展、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從都國際論壇、大灣區科學論壇……五年來,總書記向在廣東舉辦的一系列重大活動致賀信或發表視頻致辭,多次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給予廣東幹部群眾最親切的關懷、最有力的指導和最強大的精神動力。

殷殷囑託,厚望如山嶽;聲聲關切,德澤若陽春。

總書記始終心繫廣東人民,為廣東改革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指引廣東在新時代劈波斬浪、勇立潮頭,是我們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最堅實的依靠。

奮鬥的畫卷,在總書記的全程矚目、傾情指導中鋪展;時代的華章,在新思想的科學指引、生動實踐中奏響。

潮涌珠江兩岸闊,放眼南粵氣象新。

以重要時間節點為坐標,我們迎來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盛事。隆重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從黨和國家的非凡歷程中總結經驗、砥礪初心使命,從國家和廣東的發展成就中激昂接續奮鬥之志,奏響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最強音,攜手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奮力駕馭複雜局面,我們沉著應對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戰大考。與全國人民一道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乘勢而上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迎難而上、展現大愛,用眾志成城、堅忍不拔書寫了抗疫史詩,努力奪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有效應對中美經貿鬥爭,成功應對颱風“山竹”等自然災害,穩妥處置金融領域重大風險,在服務“國之大者”、守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築牢發展安全底線方面展現擔當作為。

五年來,我們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按照總書記教給的世界觀、方法論,不斷探索實踐,形成了“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方法,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廣東發展的方位和形勢,進一步凝聚了抓落實、重實效的共識和合力,在實踐中形成並不斷深化實施“1+1+9”工作部署:第一個“1”是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政治保證;第二個“1”是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發展主動力;“9”是舉全省之力推進“雙區”建設,紮實推進高品質發展、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品質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深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營造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廣東等9個方面重點工作。

五年來,我們從未停下奮進的腳步。2019年10.8萬億元、2020年11.1萬億元、2021年12.4萬億元……廣東地區生産總值一年一個臺階,連續33年居全國第一,區域創新能力連續五年領跑全國,網上政務服務能力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大灣區”展現澎湃活力,“廣東藍”刷屏朋友圈,“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鐘南山、奧運健兒蘇炳添等在人們心中留下奮鬥不息的身影……發展數字、改革品牌、區域活力、群眾獲得感,以及人的精神風貌,從不同角度映射出廣東發展的強勁脈搏,正是廣東方方面面巨變的濃縮與見證。

以思想之光照亮奮進之路,以廣東實踐展現思想偉力,廣東過去五年就是這麼走過來的,未來的路也必將越走越寬廣。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

廣東是一片有著光榮傳統的紅色土地,地處“兩個前沿”,總書記對廣東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寄望甚厚,2018年3月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努力把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同年10月視察廣東時明確要求“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2020年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又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方面率先示範”。

五年來,廣東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置於“1+1+9”工作部署的首要位置全力推進,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毫不動搖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以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進行偉大鬥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旗幟鮮明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五年來,廣東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嚴格執行省委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轉化為廣東改革發展的具體行動和紮實成效。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強大優勢。五年來,廣東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織密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接續實施兩輪基層黨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強化正確選人用人導向,高品質完成市縣鄉領導班子換屆工作,鍛造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有效激勵幹部敢擔當、善作為。聚焦“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創新驅動發展、鄉村全面振興等重大戰略,著力培養和匯聚各方面專業人才,為改革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打鐵還須自身硬。五年來,廣東以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和堅定,堅持嚴的主基調,突出抓住“關鍵少數”,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把全面從嚴治黨貫穿于黨的建設各方面。發揚釘釘子精神,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鍥而不捨糾“四風”樹新風;強化政治監督,深入開展巡視巡察整改,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鞏固和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引領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彰顯,黨的凝聚力、戰鬥力和領導力、號召力不斷增強。

黨旗引領風帆勁。五年來,全省堅持以高品質黨建引領高品質發展,從全面深化改革主戰場到推動鄉村振興大舞臺,從科技創新最前沿到抗擊疫情第一線……全省30.6萬個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戰鬥力不斷激發,560多萬名黨員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不斷增強,鮮紅的黨旗在廣東大地高高飄揚。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爬坡邁坎、敢於改革,廣東是有傳統的。”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改革開放是廣東的特殊優勢和鮮明特質。40多年來,廣東靠改革開放走到今天,仍然要靠改革開放開創美好未來。從深圳蓮花山下的鄭重宣示,到2020年視察廣東時要求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貫穿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的一個關鍵詞。

改革永遠在路上,改革之路無坦途。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涉及問題之多、領域之廣、矛盾之深前所未有,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於40多年前。五年來,廣東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堅持解放思想,聚焦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為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先行探索、創造經驗。

抓住“雙區”建設、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等重大機遇,牽引帶動全省改革開放,在主動對接、主動服務、主動學習中形成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局面;打造具有標誌性、引領性的改革品牌,以建設“數字政府”為抓手,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擦亮“粵省事”“粵商通”“粵政易”等系列移動政務服務品牌,“粵康碼”一碼走全國;著眼于解決高品質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著眼于建設更高水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高效完成地方機構改革,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發佈全國首張公共數據資産憑證……廣東謀劃推出了一批戰略戰役性改革和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重大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在全國複製推廣的56條改革經驗舉措中,廣東就貢獻了13條。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諸多複雜挑戰,但經濟全球化方向從未改變、也不會改變。正如總書記所指出:“大江奔騰向海,總會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擋不了大江東去。”五年來,廣東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勇敢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為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了有力支撐。

實施貿易高品質發展十大工程,搶抓《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實施機遇,持續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穩固供應鏈、拓展“朋友圈”;穩步推進重大平臺建設,更好發揮廣交會全方位對外開放平臺作用,不斷提升內外貿連結功能;貿易新業態發展迅速,外貿進出口總額連續36年位居全國第一;努力打造廣東自貿試驗區高水準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累計形成584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41項為全國首創、7項為全國最佳實踐案例;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大幅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持續推動大灣區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萬家,累計吸收外資超5200億美元,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殼牌等一批百億美元外資大項目相繼落戶……廣東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著眼于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堅定不移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

改革開放天地寬。珠海橫琴合作區,粵澳半導體基金項目等重點項目正陸續落戶,琴澳市民在合作區種下的“同心林”茁壯成長;湛江霞海海關,搭載著廣東農産品RCEP原産地證書的水産預製菜,乘風揚帆出海,走向全球大市場……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廣東高品質發展拓展了更廣闊的空間、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必須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這條正確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舉網以綱,千目皆張;振裘持領,萬毛自整。”過去五年,廣東立足省情實際,堅持系統觀念,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關鍵環節,聚焦九項重點工作,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幹,在壓茬推進中産生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應,取得了“一子落而滿盤活”的效果。

——“雙區”建設和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縱深推進,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穩健起步。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持續強化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和“數字灣區”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形成,廣州期貨交易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首批灣區標準目錄、首次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等重大改革落地見效;全力推動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出臺22項省級支援措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40項授權事項大部分落地並在全國推廣;橫琴合作區創新粵澳雙方共商共建共管新體制、累計註冊澳資企業4700多家,前海合作區統籌推進“物理擴區”和“政策擴區”、累計註冊港資企業1.19萬家。

——推動高品質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堅實起步。頂住疫情衝擊等壓力,圓滿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新增佛山、東莞兩個經濟總量過萬億元城市;世界500強企業增至17家,累計2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20個戰略性産業集群支撐作用凸顯、增加值約佔地區生産總值的1/3強;歷史性實現“市市通高鐵”,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1.1萬公里,出省通道增至30條;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兩新一重”建設,加快建設大灣區國際消費樞紐和廣州、深圳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暢通國內大迴圈和聯通國內國際雙迴圈的功能不斷增強。

——科技創新強省建設邁出大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産業創新高地取得重大進展。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紮實推進,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順利運作,省實驗室産業支撐和聚力引才效果顯著,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和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廣東強芯”工程、核心軟體攻關工程,組建灣區半導體等百億級産業集團,創新“揭榜挂帥”制度吸引全球科技創新人才集聚,全社會創新活力競相涌流;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穩居全國第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6萬家。

——製造業整體提質升級,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準不斷提高。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加快綠色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力整治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大力推進綠色製造、清潔生産,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綠色低碳發展水準不斷提高;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為目標推動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深入實施製造業“六大工程”,出臺“製造業投資十條”,實施“鏈長制”,全力破解汽車、手機、家電等領域晶片短缺難題,有力保障産業鏈供應鏈安全;以做強做優做大製造企業群為著力點厚植産業優勢,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以“鏈主”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為代表的優質企業梯次培育發展體系逐漸成型,推動廣東製造不斷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脫貧攻堅戰奪取全面勝利,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現行標準下省內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277個相對貧困村全部出列,同時幫助桂川黔滇4省(區)93個貧困縣摘帽、5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開展駐鎮幫鎮扶村,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歷史性縮小至2.5以下;糧食年均産量超過1200萬噸,實現糧食面積、産量、單産連續三年“三增”,2021年農業總産值和增速均創1987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創建18個國家級、235個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在全國首創“12221”農産品市場體系,廣東預製菜成新興增長熱點;實施“九大攻堅”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覆蓋率達到99.8%以上,建成一批美麗宜居村和鄉村風貌提升示範帶。

——“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逐步形成,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和平衡。制定支援廣州、珠海、佛山、東莞高品質發展,支援汕頭、湛江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政策文件,制定支援老區蘇區、民族地區、北部生態發展區、省際交界地區加快發展的所有財政政策,珠三角核心區發展能級持續提升,沿海經濟帶産業支撐作用更加強勁,北部生態發展區綠色發展優勢進一步凸顯;推動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加快向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佈局,歷史性實現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技師學院、高水準醫院21個地市全覆蓋;完善省內對口幫扶機制,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啟動建設,深汕特別合作區、深河産業共建示範區加快建設。

——文化強省建設深入推進,文明之花開遍廣東大地。聚力實施文化強省建設“六大工程”,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創建九大行動,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2.57萬個,開展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260萬餘場次;深入實施嶺南文化“雙創”工程,以“繡花”功夫加強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全力打造嶺南文藝新高地,涌現《中國醫生》《深海》《白蛇傳·情》等一批精品力作;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南方+等新型主流媒體建設成效顯著,積極實施對外傳播工程,講好中國故事、大灣區故事、廣東故事;完成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改擴建,高水準建設“三館合一”等標誌性文化項目,推動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提質增效,文旅融合發展取得新成效,文化及相關産業增加值穩居全國首位。

——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加快構建,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首創疫情防控“三人小組”模式,實現鄉鎮(街道)社工站全覆蓋,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加快形成活力和秩序有機統一的社會發展新局面;高品質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累計培訓768萬人次,有力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和就業競爭力;教育高品質發展全面提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公辦學校就讀比例達85%以上,“雙減”工作紮實推進,新高考平穩落地;加快構建“頂天立地”醫療衛生大格局,持續深化“三醫聯動”改革,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加快完善三孩生育政策支援體系。

——統籌發展和安全,社會大局保持平安穩定。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快速有效處置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有效防範國際風險,華為頂住壓力、越戰越勇,孟晚舟平安回家,讓“中國紅”成為信念的顏色;高標準推進安全生産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系統防範化解道路交通、城鎮燃氣、危化品、建築施工等領域安全風險,生産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三年雙下降;全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重大風險,堅定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紮實推進全面依法治省,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廣東,團結和諧的大好局面進一步鞏固。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五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不過短短一瞬,在廣東改革發展史上卻是意義非凡。五年來,全省上下團結一心、接續奮鬥,攻堅克難、敢於創造,走出了一條自信自強、勇搏激流、走在前列的奮進之路。

事非經過不知難。越過千山、踏過萬水,方能體悟行之不易。站在今天,回望過去五年,我們感受到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疊加下的重重壓力,感受到高品質發展賽道上“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激烈競爭,感受到大國博弈被他人以核心技術“卡脖子”的艱難處境,也收穫了成功與感悟、信心與信念、溫暖與力量。

“感謝黨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這是連樟村村民經常説的一句話,道出了這個昔日省定貧困村在黨的領導下脫貧奔小康、村民生活越來越好的感恩之情,也印證了“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的深刻道理。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繫、命運所繫。船重千鈞,掌舵一人。全黨有核心,黨中央才有權威,黨才有力量。這些年,廣東之所以能夠順利過險灘、闖難關,關鍵在黨,關鍵在黨中央權威,關鍵在習近平總書記這個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核心就是方向,核心就是力量,核心就是未來。有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堅決維護黨的核心和黨中央權威,我們在“兩個大局”風雲變幻中就始終有主心骨、定盤星,就一定能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思想就是力量。歷史發展、文明繁盛、人類進步,從來離不開思想引領。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科學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正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廣東蹄疾步穩向前進,鑄就了新時代的新輝煌。廣東的實踐充分證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我們必須始終遵循的指導思想。

大海,是涓涓細流一點一滴匯成的;史詩,是億萬人民一筆一畫書寫的。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反貧困、奔小康,戰疫情、穩經濟,化危機、應變局……廣東跨過了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關鍵就在於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把“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落實到全省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無論發展到哪個階段,我們都要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和美、越過越幸福,這是共産黨人的情懷所在,更是使命所繫。正如總書記所強調:“共産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民群眾什麼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發展是第一要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同時,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進程,發展環境不會一成不變,發展條件不會一成不變,發展理念也不會一成不變。面對不確定性與日俱增的外部環境,面對極為繁重艱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廣東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推動高品質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實踐證明,“三新一高”是破解當前發展難題的“金鑰匙”,也是廣東推進現代化建設的路徑選擇。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推動高品質發展,不斷提高廣東發展的競爭力和持續力,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主動、贏得未來。

“思危所以求安,慮退所以能進。”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這些年,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面對的矛盾和問題發生深刻變化,發展階段和發展任務也發生深刻變化,廣東始終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提高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堅持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牢牢把握主動權。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只有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積極主動、未雨綢繆,見微知著、防微杜漸,既防“黑天鵝”,又防“灰犀牛”,才能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成就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

善於總結經驗是中國共産黨的優良傳統。毛澤東同志曾形象地指出:“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更好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就必須善於總結經驗,從中提煉出決勝未來的法寶,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鬥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

未來五年,是廣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五年,是廣東抓住難得機遇、頂住各種挑戰、拓展發展新空間的關鍵五年,是廣東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關鍵五年。

奮楫揚帆再出發,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堅定不移。

“萬里長征不計程,指津自有北辰星。”回望這些年廣東的發展歷程,有一條脈絡分外清晰——總書記的諄諄囑託貫穿于每一個關鍵節點,如航標標注了航道,如燈塔指明瞭方向。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今天之世界,正面臨前所未有之大變局;今時之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全面向前推進;今日之廣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邁向新階段。“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面對各類新矛盾、新問題、新挑戰,堅定不移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扎紮實實辦好廣東的事,方能在亂雲飛渡中把牢正確方向,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大踏步走向美好未來。

奮楫揚帆再出發,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至關重要。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廣東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察世情,世紀疫情衝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觀國情,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仍具有諸多戰略性的有利條件,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看省情,廣東處在內外迴圈交匯點,擁有完備的産業體系、較強的創新實力和良好的營商環境,擁有1500多萬市場主體、7000萬勞動者、1.27億常住人口共同形成的市場紅利,擁有“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疊加利好……這是在發展的進程中積累起來的比較優勢,是廣東奮進新征程的信心所在、底氣所在、潛力所在,是不容錯失的重要戰略機遇。

奮楫揚帆再出發,在新的趕考之路上交出優異答卷,必然可成。

時者,勢也。面對過去與未來的接替承續,面對內部和外部的機遇挑戰,廣東錨定既定奮鬥目標,與全國一道踏上新的趕考之路。這是通往復興路上的又一偉大征程,註定不會一帆風順,必然還會遇到急彎險灘,但只要保持戰略定力和清醒頭腦,聚焦總書記賦予我們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使命任務,正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堅持用好“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方法,與時俱進深化實施“1+1+9”工作部署,持續強化好的工作抓手,持續完善好的工作機制,緊緊抓住“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機遇,做實做強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堅定不移推動高品質發展,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廣東就能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中國共産黨的先驅李大釗説過:“黃金時代,不在我們背後,乃在我們面前;不在過去,乃在將來。”

今天的廣東,又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篤行不怠啟新程,容不得有半點徬徨、猶豫和懈怠,必須始終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始終保持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昂揚鬥志,始終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認識,在新的偉大征程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在實現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上不斷展現新作為、幹出新氣象。

過去,讓人回味;現在,給人啟迪;未來,令人神往。

讓我們以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為新的起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統攬工作全局,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埋頭苦幹、勇毅前行,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奮力推動廣東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