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速看!廣東鄉村振興交出這份成績單!

發佈時間:2022-04-22 16:33:13  |  來源:中國網大灣區頻道  |  作者:陳勁佟 劉林明  |  責任編輯:李培剛

4月21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新聞發佈會,介紹廣東鄉村振興相關情況。廣東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顧幸偉、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梅其潔、廣東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安建光、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核安全總工程師李智廣、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賈紹明出席,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鄧鴻主持發佈會。

去年農業總産值和增速均創1987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廣東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顧幸偉表示,我省創新開展“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鄉村振興大擂臺”“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科技特派員”“志願服務鄉村振興行動”“金融助力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巾幗行動”等活動,選派駐鎮工作隊伍1.3萬多人、發動各類企業1.2萬個,全省上下形成推進鄉村振興的濃厚氛圍。

動員全省21個地市、1.8萬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近6.5萬名駐村幹部,累計投入1600多億元,現行標準下省內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277個相對貧困村全部出列。幫助桂川黔滇4省(區)93個貧困縣摘帽、5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高品質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實施百萬職業農民培訓計劃,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歷史性縮小至2.5以下。

糧食年均産量超過1200萬噸,實現糧食面積、産量、單産連續三年“三增”。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增加值分別由2017年的5969億元、3712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8369億元、5169億元。2021年農業總産值和增速均創1987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在全國率先搭建“廣東農業科技創新大比武”競技融智平臺,白羽肉雞種源實現國內零的突破,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71.3%。創建了18個國家級、235個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在全國首創“12221”農産品市場體系。廣東預製菜引領了消費潮流,成了新興增長熱點。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覆蓋率由2017年的62%提升至99.8%以上,農村衛生戶廁普及率95%以上,生活垃圾“村、鎮、縣”收運處置體系全覆蓋,行政村集中供水基本全覆蓋,通鄉鎮和行政村路面硬化、行政村通客車率均達100%,農村5G、4G基站數量均居全國第一,行政村4G網路實現全覆蓋。建成5條省際廊道鄉村風貌帶、200多條美麗鄉村風貌帶、570余條美麗鄉村精品旅遊線路。

全省行政村村規民約修訂完成率達100%,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3萬個,成立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4萬支,95.09%的行政村達到縣級以上文明村創建標準。

連續兩年超額完成糧食生産任務

顧幸偉介紹,我省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糧食生産任務。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建成高標準農田2519萬畝。2021年完成撂荒耕地復耕復種85.89萬畝,2022年安排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25.1469億元,下發中央財政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3.7565億元。

近年來,我省通過育種創新,培育了一批優質高産絲苗米品種,品質媲美或超過泰國香米。創造了華南雙季超級稻畝産1537.8公斤世界紀錄,雙季香稻畝産1367.3公斤世界紀錄,並具備了大面積雙季優質絲苗水稻畝産超900公斤平衡生産的能力。建設1個絲苗米跨縣集群産業園,28個絲苗米特色産業園,276個絲苗米專業鎮村,營造了“南有絲苗、北有五常”的優質稻米市場效應。

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梅其潔表示,我省推動有條件的鄉村旅遊景點創建國家A級旅遊景區,目前有50多個。認定了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單位600多個,認定了“南粵森林人家”70多家,認定了省級鄉村民宿示範點、驛道鄉村酒店100多家。推出了一批熱銷的鄉村特色手信及文創産品,打造了一批以紅色革命、粵菜美食、萬里碧道、南粵古驛道等為主題的省級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鼓勵有條件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與旅遊服務中心融合發展,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建立鄉村博物館、非遺工作坊等,在設施方面予以完善。引導村級文化能人自創、自編、自導、自演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一方面豐富鄉村的文化生活,同時給到鄉村旅遊的廣大遊客豐富的夜生活。五一假期將至,希望廣大旅遊愛好者,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況下,到廣東鄉村走一走、看一看,領略“粵美鄉村”的獨特魅力。

農業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

廣東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安建光表示,我省農業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培育出特早熟荔枝新品種“早荔一號”、晚熟優質品種“紅脆糯”和“玲瓏”等,將同一産區的荔枝産季延長了40天;選育的雜交黑皮冬瓜品種推廣面積位居全國第一;選育整合“高抗枯萎病+優異加工性能”的特色香蕉新品種等。

全省共有省級以上農業科技園區58家,其中包含9家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推動科技成果轉化1萬餘項,培訓技術人員、職業農民等近360萬人次;全省共有省級“星創天地”196家,其中國家級有62家,累計培訓創新創業人才9.46萬人次,孵化創業團隊和創業企業6079家。總共選派了902個團隊、2815名農村科技特派員參與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實現600個重點幫扶鎮、301個鞏固提升鎮農村科技特派員全覆蓋。

三項工程累計培訓797萬人次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二級巡視員劉正讓表示,“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累計培訓797萬人次,帶動就業創業247萬人次。技工院校80%學生來自農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8%。累計培訓鄉村工匠8.2萬人次,連續參加三屆世界技能大賽,金牌數、獎牌數均居全國第一。

延續實施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的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按每吸納1人給予5000元補貼;對被評定為省級示範性就業幫扶基地的,給予30萬元的獎補;對人力資源機構成功介紹外出務工的,按每人400元給予補貼。

全省開展農村電商各類培訓超過11萬人次。為有需要的務工人員特別是脫貧人口開展“131”服務(至少提供1次職業指導、3次適合的崗位資訊、推薦至少1個合適的培訓項目)。今年以來全省累計舉辦網路招聘會1415場、發佈崗位170.1萬個。

打好“凈土保衛戰”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核安全總工程師李智廣表示,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打響打好“凈土保衛戰”,順利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雙90%”任務。

中央和省級累計投入專項資金24.3億元,全省完成3.2萬個農用地點位和9963家重點行業企業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到位率100%,農産品監測達標率90%以上。依法依規對3000余個地塊開展調查,將54個地塊列入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廣州、深圳在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監管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將565家企業列為土壤重點監管單位,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排放量明顯下降,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成效明顯。

全省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18.36萬公里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賈紹明表示,近年來,我們全力推動農村公路高品質發展,實現了百人以上自然村全面通硬化路,農村公路鋪裝率達100%,鄉鎮和建制村100%通客車。全省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18.36萬公里,農村公路密度101.6公里/百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2277個省定貧困村村道已全面實現路面硬化;去年高品質地完成了545座危橋改造;2020年,全省實現了農村公路砂土路全面“清零”的目標。目前,全省共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15個、示範市3個,省級示範縣36個、示範市3個。

到2025年底,全省農村公路三級路比例、雙車道覆蓋率將進一步提高,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通雙車道公路。

(文:陳勁佟、劉林明圖:廣東省新聞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