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白鶴祥提出,建議在當前全國碳市場與七大區域碳市場雙軌運作的基礎上,探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建設。這既有利於助推大灣區率先實現“雙碳”目標,也有利於優化全國碳市場發展佈局,提升中國碳市場的國際地位。
白鶴祥指出,當前,大灣區綠色低碳發展取得較大進步,但能源、工業、交通、建築等領域碳減排壓力仍然較大。建立大灣區碳市場,在小範圍內探索更加靈活的市場機制,將鋼鐵、化工、水泥、航空等行業先於全國納入碳市場體系,倒逼更多企業實施控碳減排。
目前,全國碳市場與七大區域碳市場雙軌運作仍將持續較長時間。如何統籌協調各區域碳市場之間及其與全國碳市場之間的關係,有待進一步探索。短期看,全國碳市場仍面臨行業覆蓋面不足、流動性缺乏以及金融屬性不強等問題。建設大灣區碳市場,將廣東、深圳兩個區域碳市場有效整合、擴容,並把港澳地區接入內地碳市場體系,有利於實現碳市場融合發展。此外,大灣區碳市場率先在行業納入、配額分配、交易機制以及碳金融創新等方面小範圍開展試點,可在風險可控條件下為全國碳市場發展積累經驗。
放眼全球,全球已建立二十多個碳市場,中國碳市場起步早、交易規模大,完全有能力成為全球碳市場中心。建設大灣區碳市場,依託大灣區開放體制,深度參與全球碳市場合作、交流,集聚全球碳市場要素資源,提升中國碳市場的全球影響力。
白鶴祥建議,大灣區碳市場建設要依託大灣區的區位、市場、體制優勢,全力打造以廣東碳市場為基礎,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為核心節點的統一碳市場,推進大灣區碳資源的集聚、整合和升級,將大灣區碳市場建設成為與全國碳市場相銜接、連通中國與世界碳市場、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碳交易及碳金融中心。
白鶴祥還建議,大灣區碳市場建設要堅持“四個定位”。
第一個定位是“內地與港澳碳市場合作的先導區”,通過建設大灣區碳市場,有序推進大灣區內碳配額分配、交易、定價、監測、報告與核查、履約機制的趨同並最終實現一致,促進大灣區碳資源在市場機製作用下有序、自由流動,為推動港澳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協調內地與港澳統一碳減排行動探索路徑。
第二個定位是“全國碳市場創新發展的試驗區”,作為全國碳市場的有益補充,大灣區碳市場要爭取在行業納入、碳交易機制創新方面先行探索,特別是要依託大灣區強大的金融優勢,率先在碳排放權期現聯動、碳金融創新等方面實現突破,為全國碳市場發展積累經驗。
第三個定位是“全國碳市場對外開放的引領區”,以規則對接、設施互聯、産品互認為突破口,加強與全球碳市場的連結,推動大灣區碳市場“走出去”“引進來”,著力提升中國碳市場的影響力。依託大灣區碳市場,強化人民幣在全球碳交易中的計價、結算、投資功能,探索應對碳關稅壁壘的市場化路徑。
第四個定位是“全國碳減排行動的示範區”,針對大灣區産業特點及能源消費特點,超前將全國碳市場管控範圍外的其他重點高耗能行業納入大灣區碳市場體系,以更高標準推進大灣區碳減排工作,為全國如期實現“雙碳”目標樹立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