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提速重大項目建設 激發社會投資動能

發佈時間:2022-02-16 10:38:44  |  來源:中山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2月15日,廣東省中山市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工作會議上,《中山市擴大有效投資十八條》(以下簡稱《十八條》)發佈,《十八條》立足當前中山市經濟高品質發展要求,聚焦提速重大項目建設、加強要素資源保障、激發社會投資動能、拓展投資發展新空間和打造一流投資環境5個方面,推出18條措施具體發力。中山市發展改革局局長尹明就剛剛發佈的政策進行解讀。

設立2億元前期工作專項經費

發揮政府投資項目的引導和帶動作用,重大項目建設是其中最為重要部分,《十八條》中具體措施有4條。一是全力落實年度目標。成立中山市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服務辦公室,設立2億元前期工作專項經費,推動政府投資項目前期工作。二是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在交通路網、環境治理、新基建、老舊小區改造、保障性租賃住房等重點領域持續發力。三是發力佈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高水準建成全光網市,構建以工業網際網路為主體的專用網路設施體系。統籌推進“智慧停車”,打造以中山科技創新園等為代表的創新基礎設施示範點。四是加強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動工一批、儲備一批,實行每半個月一調度,每季度舉辦一次集中動工儀式。

拓寬社會投資渠道

加快推進項目落地,配齊要素成為今年的重點,《十八條》共有3條措施。一是加快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對進度快、品質好的重大項目,優先給予專項債券額度支援。二是拓寬社會投資渠道,通過特許經營、國企市場化融資、産業投資引導基金等投融資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要領域、重點行業、重大工程建設。三是加強要素指標統籌保障,全力支援建設項目用地、用海、用林指標以及用能、環評等環境要素指標支援。

5條措施促進投資穩增長

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對投資穩增長具有關鍵作用,《十八條》共5條措施進一步激發社會投資動能。一是大力支援本土企業增資擴産,實行“一企一策”,綜合提供優質的政務服務,有效激發企業增資擴産潛能。二是加快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三年內完成4萬畝以上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三是建設打造十大主題産業園,對標國內先進産業聚集園區,健全招商引資政策體系。用足用好省大型産業集聚區專項資金、專項用地指標等政策,2022年中山市大型産業集聚區範圍內完成投資總額不低於500億元。四是投入50億支援數字化智慧化改造。設立數字化智慧化發展資金,率先扶持一批數字化智慧化示範工廠、示範車間和5G+工業網際網路標桿示範項目建設。對符合申報條件的工業技術改造項目按照設備購置額給予最高20%的獎勵。五是加快培育新興産業發展壯大。加強政策資金扶持,對符合條件的加氫站給予最高500萬元/站的財政補貼;對推廣分佈式光伏較好的企業在用電能源消費等方面適當傾斜。

“東承”“北融”“南聯”“西接”積極融入灣區城市群建設

優化城市格局、完善交通體系、加強城市協作,凸顯中山市在灣區城市群建設中的地位作用,共4條措施。一是強化“東承”功能,高水準建設深圳-中山産業拓展走廊。二是深化“北融”發展,高起點謀劃與廣州南沙、佛山順德的融合發展。三是加快“南聯”步伐,高標準謀劃珠中江融合發展平臺。四是發揮“西接”作用,高品質謀劃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産業集聚發展區。

進一步簡化投資建設項目審批

在打造一流投資環境,在服務企業、群眾方面,《十八條》共2條措施。一是用心用情服務企業發展,中山市鎮黨政主要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集中解決一批影響企業投資發展的瓶頸難題,發揮中山市企業訴求“馬上辦”作用,加大“四上”企業服務,鼓勵和引導企業做大做強,激發企業活力。二是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化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深入推進動區域評估、實行分類審批和兩階段施工報建等一系列“放管服”改革,加強惠企兌現,持續提升投資建設便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