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推進低碳發展 實現合作共贏

發佈時間:2022-01-13 09:26:16  |  來源: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  |  作者:陳寧寧  |  責任編輯:

 中國網廣州1月12日訊  1月12日,由中國日報社主辦、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承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論壇暨新時代大講堂成功舉辦。在兩場分論壇上,中外政商學界人士圍繞“低碳可持續發展”和“聯通共用”等主題展開深入研討。與會嘉賓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中國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舉措,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期待大灣區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不斷加強設施“硬聯通”和機制“軟聯通”,實現“心聯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更強勁的動力。

聚焦生態可持續,推動低碳發展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建宇表示,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建設要以綠色作為底色,並多次在重大國際會議、國際文件中作出承諾,如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還將大力支援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體現了大國擔當,得到國際社會的好評。中國不斷用實際行動證明,將把綠色發展落到實處。廣東省一直十分重視環保工作,在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同時還將其綠色發展方面的經驗和技術推廣到海外。

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梁明易指出,大灣區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積極保護生態環境和城市生物多樣性,為我國落實COP15“昆明宣言”承諾貢獻了廣東樣板。粵港澳大灣區有條件也有責任積極探索城市群共同實現生態文明的創新道路,率先建成國家首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灣區和示範城市群,為全國其他城市群和區域協同實現生態文明提供經驗。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經濟領事艾迪(Adhi Kawidastrav)介紹了印度尼西亞在綠色能源特別是電動車發展領域的資源優勢和經驗做法,他認為中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援政策,有力促進了粵港澳大灣區電動汽車行業發展。中印尼兩國是全面戰略合作夥伴,大灣區和東盟尤其是印尼,保持著密切的經濟往來。借鑒大灣區綠色經濟發展的經驗,加強與大灣區的合作,有利於進一步加強中印尼兩國本就十分密切的關係。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符正平表示,“十三五”期間,廣東省在建設現代産業體系的過程中實現資源與能源的高效集約利用,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同時也給本地居民帶來明顯的獲得感。未來粵港澳大灣區通過完善規則銜接、發揮産業聯動、強化技術和人員交流等方式,將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效能。

香港霍英東基金有限公司廣州辦事處首席代表鐘彥表示,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黨和國家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世界最為關注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必須率先推動轉型發展。粵港澳三地攜手努力,通過各地政府主導和聯動,推動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觀念創新,鼓勵全社會共同參與,將為國家探索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貢獻灣區智慧。

光碟打卡創始人、新素代科技CEO、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青年領袖柳濟琛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集聚了三個GDP超2萬億元級城市,産業多元化程度非常高,是國家科技創新的橋頭堡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建議大灣區通過強化政策引領、構建多元化人才隊伍等方式打造全國領先的人才高地。

加強聯通合作,共用發展紅利

對外經貿大學全球價值鏈研究院院長殷曉鵬認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大灣區將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新的強勁動力。建議大灣區各地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助力內地“雙向”高水準開放和企業“走出去”。

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認為,粵港澳大灣區不僅將助力中國未來的創新發展,也將成為亞太地區增長和繁榮的催化劑,為世界發展作出貢獻。中國擁有質優價廉的商品、暢通的供應鏈、巨大的市場,以及能夠支援快速、高效運輸的基礎設施,在國際市場上具備獨特的競爭力,這也是華南美國商會2300家會員票選中國為首選投資目的地、票選廣州為最受歡迎的投資城市的原因。

中國歐盟商會副會長、華南董事會主席高志豪(Klaus Zenkel)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營商環境最友好的地區之一,其發展在廣東“十四五”規劃中佔據重要地位。為實現去碳化目標和滿足對綠色能源的需求,高科技製造業和新技術的支援不可或缺。歐洲企業在大灣區有許多商業機遇,多數在華歐洲企業對業務增長持樂觀態度,希望在“十四五”期間與廣東在高科技領域進行緊密合作。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申明浩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跨境市場聯通、超大市場規模、完整産業體系、産業鏈聯動發展等諸多發展優勢和機遇,許多優秀企業受益於香港生物醫療、新一代資訊技術等領域研發優勢與內地産業能力、市場規模和人才供給優勢的融合。希望大灣區未來能成為智慧産業革命引擎、全球産業運營平臺、雙迴圈的重要樞紐。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介紹了大灣區醫療互聯互通的成果。肩負公共醫療改革的重要使命,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推廣綠色醫療,努力提供公平、透明、高效的服務,未來還將持續重點推進優勢學科發展,繼續探索跨境醫療服務,提高科研和教學能力,助力大灣區醫療衛生領域一體化,為大灣區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香港賽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Winfried Engelbrecht-Bresges)表示,香港賽馬會通過採取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保證了疫情期間賽馬賽事的順利舉辦。他特別感謝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和香港特區政府在跨境馬匹運輸方面提供的支援。香港賽馬會于2021年5月與廣州市政府簽訂了框架合作協議,共同促進和發展大灣區馬産業,這將為大灣區帶來經濟和社會雙重效益。(文/陳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