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塑造與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文化優勢

發佈時間:2022-01-11 10:00:15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丁建庭  |  責任編輯:

廣東,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穿越千年風雲,積澱下厚重的文化底蘊。回顧過去一年,廣東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積極回應時代新要求、滿足人民新期待,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以更大力度、更強自覺推動文化高品質發展,努力塑造與廣東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文化優勢,奮力開創文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廣東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累計建成文明實踐中心(所、站)2.57萬個,實施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工程,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改擴建竣工開館,推進精神文明創建九大行動,實現珠三角地區全國文明‍城市全覆蓋,涌現出彭士祿、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等一批先進模範……立心鑄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廣東把精神文明建設落到實處,推動廣東全省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擴面提質增效。

嶺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脈傳承才能弦歌不輟、歷久彌新。過去一年,廣東深入實施嶺南文化“雙創”工程,傳承保護髮展以廣東音樂、戲劇、美術、龍舟、醒獅等為代表的嶺南傳統文化藝術;以“繡花功夫”加強歷史文化遺産的保護利用,廣州荔灣區永慶片區、潮州老城古建築群、南粵古驛道等如今都成了“網紅打卡地”;《白蛇傳·情》《中國醫生》等一大批文藝精品力作,進一步提升了廣東文藝創作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廣東攜手港澳共建大灣區文化圈,“人文灣區”建設初顯成效。

(圖片來源:版權圖庫)

公共文化服務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廣東堅持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著力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隨著廣東畫院(新址)等一批地標性文化設施的落成啟用,廣東公共文化有效供給能力明顯提升,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到1460.5平方米,基本實現了廣東全省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全覆蓋。與此同時,隨著文化和旅遊、科技的深度融合,文化新業態蓬勃發展,跨界融合發展加速,産業邊界不斷拓展,疫情之下的廣東文旅市場實現了快速復蘇,文化産業增加值等多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

一個民族要實現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回望過去,廣東在文化強省建設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展望未來,新的偉大征程已經開啟,廣東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堅定文化自信,以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為根本目的,大力推進文化高品質發展,向著2035年建成文化強省的目標奮勇前進,廣東定能塑造與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文化優勢!(記者/丁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