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橫琴智慧金融論壇(2021年第四季度) 線上會議成功舉辦

發佈時間:2021-12-30 10:00:58  |  來源: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  |  作者:邱晶晶、洪慧瑛  |  責任編輯:

中國網珠海12月29日訊  29日,橫琴智慧金融論壇(2021年第四季度):“藍色經濟新願景—粵澳産業創新、發展與融合”線上會議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橫琴智慧金融研究院/吉林大學橫琴金融研究院主辦,珠海市橫琴琴澳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橫琴金融行業協會承辦,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和珠海市金融學會提供學術支援。

隨著世界經濟新興業態不斷發展,藍色經濟概念應運而生,而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海洋資源豐富的地區之一,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在藍色經濟概念下,琴澳兩地的文化會展、旅遊服務、租賃保險等産業發展也將迎來新的機遇。

本次論壇邀請了多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就有關藍色産業的機遇與挑戰、灣區發展海洋經濟與藍色金融理論與政策、合作區發展藍色經濟的價值與意義等熱點問題發表主題演講。

橫琴智慧金融研究院院長李曉致開幕詞表示,研究院將繼續圍繞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新定位、新角色,發揮好高級智庫作用,積極探索琴澳協同發展新方向,為琴澳地區的經濟和金融發展建言獻策。隨後,李曉作了題為“金融視角下灣區藍色經濟發展新機遇”的主旨演講,指出當前我國面臨著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經濟政治環境,亟待拓展産業新空間,合作區可將藍色金融戰略置於全球化戰略的大格局上,抓緊全面提升海洋金融的産業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認為,合作區在海洋經濟發展領域具有連接內外迴圈方面的體制創新優勢、戰略留白潛力優勢以及歷史文化地理多樣融洽優勢,可以利用香港體制、內地資源及琴澳管理創新,嘗試將粵港澳建設成海洋經濟領域內外迴圈創新型超級銜接點。

中山大學高級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楊子暉從産業鏈結構這一新視角,剖析了我國38個行業間尾部風險傳染的微觀驅動機制,並從防範尾部風險的跨行業交叉傳染提出相關建議,為完善金融風險監管機制提供“産業治理”的新思路。

暨南大學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沈軍提出海洋經濟的發展應當以項目為依託,令多重主體積極參與,多種配套金融措施並行,通過完善頂層設計、優化海洋經濟佈局、加速動能轉換、強化用途管制、實施科技攻關、開展試點規範的方式實現海陸經濟的協同發展。

澳門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葉桂平指出,澳門應當著重突出制度優勢,加快信託法、基金法的制訂,進行人才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激勵,從而實現澳門的産業多元化與特色市場發展。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陳平則提出了打造特色海洋金融中心的構想,並分析了結合海洋碳匯發展環保産業、碳金融市場以及參與國際海洋可持續發展銀行的路徑及政策建議。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巍認為灣區在金融服務文旅特色鮮明的前提下,應當建立藍色文旅産業金融服務新體系。

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成昆闡述了合作區發展藍色經濟的優勢與劣勢,提出合作區要通過本地的四大新興産業和澳門的四大重點産業挖掘藍色符號。

本次活動的成功召開為探討合作區參與灣區藍色經濟發展,助推粵澳青年在産業融合進程中的交流與就業提出了新方案,為推動合作區金融生態健康發展做出了新貢獻。(文/邱晶晶、洪慧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