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廣州市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深入發展特色産業

發佈時間:2021-12-22 14:37:19  |  來源: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  |  作者:陳寧寧 關栩祥  |  責任編輯:

中國網廣州12月21日訊  廣州市政府近日印發出臺《廣州市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結合廣州實際,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行業類型的企業實行分類推進、精準施策,廣州市提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路徑。

《措施》圍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國家和省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戰略部署,結合廣州市産業發展特點,提出了2023年、2025年兩個階段性目標和4項主要任務共15條政策措施。

在2021年12月21日廣州市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政策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佈人廣州市工業和資訊化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胡志剛表示為建設落實《廣州市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圍繞不同産業鏈、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給予差異化支援政策。二是網路建設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同步推進。三是注重創新發展和生態建設。為確保《政策措施》加快進園區、進樓宇、進企業,提升政策知曉度和覆蓋面,抓好政策落實和措施落地,確保我市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能夠有條不紊、扎紮實實快速推進,為廣州市製造業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5年內帶動20萬家企業上雲用雲

《措施》明確提出了2023年、2025年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

到2023年,全市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水準明顯提升。推動35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運用新一代資訊技術實施數字化轉型,建成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20個以上,引進培育200家左右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打造1-2家左右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10家以上特色專業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到2025年,全市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水準進一步提升,推動6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20萬家企業上雲用雲降本提質增效,規模化個性定制生産方式應用廣泛,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定制之都”和全球數産融合標桿城市。

樹根互聯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經理修斌表示在産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工作中,樹根互聯股份有限公司在以下三大方面發揮優勢:一是跨企業場景應用,二是跨企業數據治理,三是跨企業産能連結。其平臺支撐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一步到位”,解決了中小企業過去沒有能力打通電商平臺、設計師平臺以及軟體中的許多設計稿無法轉換成生産訂單等問題。

加強扶持力度,建立標桿示範

廣州市政府為加速建立標桿示範單位,將具體實行以下兩項措施。

一是加大資金支援力度。對“鏈主”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打造協同採購、協同製造、協同配送的應用解決方案,賦能上下游、産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項目,給予30%的項目補助,最高500萬元;對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的平臺服務商,按成功服務企業數量給予獎勵,最高500萬元;對搭建與行業應用系統相結合的5G示範網路,運用5G、邊緣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研發適用於特定行業、特定領域的工業網際網路産品、應用並開展實踐的項目給予30%補助,最高500萬元;對被國家評為跨行業跨領域綜合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一次性獎勵500萬元,被評選為國家級特色型或專業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一次性獎勵300萬元。

二是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因企施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將精準施策,分類推進,圍繞21條産業鏈“一鏈一策”推動其重點産業鏈網路化協同;在傳統特色産業集群數字化轉型上將“一行一策”,從“建平臺”到“用平臺”,“由點及面”推動行業全覆蓋;在製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上,將“因企制宜”,推動建設智慧工廠、智慧車間,提高企業內部的生産管控和精益製造能力,提升智慧製造水準;對産業園區網路建設,將“一園一策”支援網路建設和數據採集。

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作為國家級智庫,于2021年在廣東落戶成立了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廣東分院既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廣東分中心,而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廣東分院負責人黃啟洋則表示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廣東分院將通過政府引導和政策引領,開展傳統特色産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工作。

他還表示為推進建設廣州市産業鏈公共服務平臺:一方面,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廣東分院協助梳理了五大産業集群産業鏈的基礎資訊,建立産業鏈重點企業庫,形成産業鏈全景圖,全面掌握産業鏈各環節的基本情況;另一方面,聯合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全面對比産業鏈重點企業庫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服務企業名錄,梳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所掌握的企業名單,反映企業生産經營狀態的動態數據,形成貫穿産業鏈的數據鏈條,深挖數據價值。(文/陳寧寧 關栩祥(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