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廣州南沙橫瀝島項目獲全球城市設計大獎

發佈時間:2021-12-21 09:56:16  |  來源: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  |  作者:林春萍、林丹賢  |  責任編輯:

中國網廣州12月20日訊  2021 APR全球未來設計獎(Global Future Design Awards)日前揭曉,由廣州南沙明珠灣管理局和奧雅納聯手打造的“明珠灣區橫瀝島區域實施的策劃研究項目”(以下簡稱“橫瀝島項目”)獲得城市設計類別優勝獎,它既是2021APR全球未來設計獎城市設計類別三個項目中唯一一個中國項目,也是唯一一個在設計概念階段就獲評獎項的項目。‍

橫瀝項目獲2021 APR全球未來設計獎城市設計類別優勝獎

底氣的“狀態”:平衡,前瞻性與反覆蓋雙向構建

早在橫瀝島尖啟動建設初期,明珠灣管理局和奧雅納合作開展深度綠色基礎設施策劃研究,為橫瀝島“再創造”量身定制區域規劃,以功能疊加的思路取代傳統的空間塑造思路,將景觀功能空間模組化,通過模組組合塑造空間,實現景觀功能順應城市發展的需求而更新變化,構建功能完善的綠色基礎設施網路。

“前沿自然城市設計理念是如何應用到橫瀝島中的?”面對這一疑問,明珠灣管理局技術管理處副處長彭石表示,橫瀝島項目的生態景觀規劃設計並不是整體推倒重建的,它的前瞻性體現在充分利用原有景觀和自然特性進行融合,在潮汐與河涌系統之間穩住生態,在本土舊廠房與人文記憶之間深思開發,實現設計過程中提供諮詢服務,統籌各版塊設計單位的意圖與表達。

項目還通過對社會需求和城市發展的研究和預測,提出開放的設計管理策略(如設計時序管理、介面設計控制等),降低近期開發對遠期的影響。

“我們的原則是,用技術説話。”自2019年啟動橫瀝島區域設計建設以來,橫瀝區域策劃研究項目在廣州市乃至國家推出規劃新要求時,明珠灣管理局和奧雅納團隊發現,項目整體編制能夠覆蓋諸如“碳中和”等概念方向,這與項目多個領域、多個機構的前瞻性及技術性“夠硬”密不可分。

底氣的“基底”:較真,百分百包容本土生態人文特性

為什麼是橫瀝島尖?“作為明珠灣起步區核心功能的承載區,橫瀝島尖三江交匯,有著敏感的河口生態系統,不論是紅樹林還是潮汐變化特點,濕地棲息島還是舊廠房的保留等,都呈現出良好的基底,其特性魅力令人著迷。”奧雅納副總建築師文惠珍解釋道。

包容本土生態人文特性的設計在橫瀝島項目中得到充分展示,如結合龍門架等在地化資源,活化多元活動灰色空間,使其提供休閒書吧、週末市集等多種可能性;又如以生態濕地特色為主導,創造生態科普休閒一體化濕地空間,有效營造鳥類水生生物棲息覓食環境,改善水質……橫瀝島項目在本土特色上描繪出最適宜這裡的多彩城市面貌。

但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在橫瀝蛙鳴濕地的設計過程當中,我們遇到了關於地下環路出地面預留口的規劃問題,預留口是否會破壞原定設計中追求的生態理念,成了團隊心中一顆‘較真’的小沙礫。”文惠珍表示,遇到問題時絕不視而不見,多方團隊在充分討論和尊重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最終輸出預案以應對。由於對“技術”和“專業”的深耕,橫瀝島項目集多個“智慧囊”于一身。

底氣的“距離”:遠觀,設計到位高效高質一次性驗收

橫瀝島項目體量龐大、要素複雜為它的“整體設計、整體施工之間如何協調”設下重重關卡。設計單位拿出高品質成果,施工單位保證精細化出品,這是橫瀝島項目在落地當中保證“效果圖”變“眼前景”的關鍵要素。

東側島尖景觀效果圖

橫瀝島外江景觀

東側島尖景觀

兩年的時間內,明珠灣管理局和奧雅納團隊專注橫瀝島區域的整體規劃,充分運用“一體化設計”理念,把設計上升到了橫瀝區域描繪藍圖的管理決策層面。

“這在全球範圍內是十分鮮有的,我想這也是我們的項目獲評獎項的關鍵因素。”文惠珍指出,橫瀝島區域建設及發展的推進,是明珠灣管理局與奧雅納團隊雙方“一體化設計”理念的全新嘗試。

作為橫瀝區域景觀總師,奧雅納將設計策略轉換為“正負面清單”等管理工具,在明珠灣管理局的支援下,搭建與設計方和施工方對話的橋梁,協調各方在統一框架下協同工作,輔助明珠灣管理局有效把控項目的實施進度與品質,同時為設計方提供紮實的技術支援,更有效發揮參建方效率最大化,確保設計方案高品質、可實施。

彭石指出,也正是基於此,橫瀝島項目設計方案在嚴格把控、問題前置、品監保障的層層關卡下,實現多次“一次性驗收”的成果。

底氣的“高度”:創新,制度應用搭高平臺循序漸進

“技術統籌介面管理制度”的創新應用是明珠灣管理局、奧雅納團隊以及中建西南院諮詢團隊為多部門多版塊之間的對話搭建的平臺。

明珠灣管理局多次與相關設計及參建單位召開會議,以“打開天窗説亮話”方式,逐一比對介面問題,碰撞挖掘出許多深度隱藏的瑕疵,提升執行力和透明度。文惠珍提到,橫瀝地下空間設計過程中關於消防泵房水量超出市政工程預期考量的實例,起初不同行業均從各自的角度出發,堅持自己的設計是合理的。

“不回避問題是我們的基本態度,在發現問題後考慮衝突點和實際情況,努力形成小變化不違和的備選預案。”文惠珍表示,各專業出發點不同的情況很常見,例如水利工程師的出發點是滿足水利防洪的需求,生態學家的觀點是盡可能滿足本地生物棲息,而景觀設計師考慮的是人與場地的互動需求……

當片區開發問題全部擺上臺面,各方即可在明珠灣管理局的統籌下,配合實際需求作施工前調整。相較于項目動工後的“實際試驗”,“提前分析”能夠加快設計時序、避免工程重復浪費,從而推進設計的循序漸進。(通訊員/林春萍、林丹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