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廣州市越秀區市場監管局實施信用分類差異化監管

發佈時間:2021-12-21 09:56:16  |  來源: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  |  作者:蔡茵、朱宇平、劉江濤   |  責任編輯:

中國網廣州12月20日訊  2021年以來,廣州市越秀區市場監管局依託廣州市信用風險分類監管系統,逐步構建以差異化監管為手段的信用風險分類監管機制,推動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在“雙隨機”抽查、重點領域監管的深度應用,優化監管資源配置,以信用賦能市場監管提質增效。

一、實行信用風險分類差異監管,實現正常經營“無事不擾”

推動信用風險分類與“雙隨機”抽查有機結合,以信用評價預警指引“雙隨機”抽查的工作方向,用“雙隨機”抽查結果豐富信用風險分類評價體系,兩者相互作用,形成信用監管全閉環。

一是打好“數據+工具”組合拳。根據企業、行業信用風險指數,橫向挖掘市場經營風險指標,搭建專項檢查模型。按照分類監管原則,對高風險企業提高抽查比例及頻次,對中風險企業保持常態化監管頻率,對低風險企業適當減少抽查比例及頻次,做好檢查力度與密度的“加減法”,實行差異化監管。以年報為例,對2021年已公示年報的企業按照高風險50%、較高風險30%、中風險15%,低風險5%的比例設置不定向抽查參數,共完成年報企業經營風險專項排查2175戶,提高抽查的靶向性與精準性。

二是貫穿“準入到監管”全鏈條。利用系統的信用風險監測預警功能,重點梳理系統識別為一人多企、一址多照等疑似虛假登記、“空殼公司”的企業名單和地址清單,運用定向抽查、專項檢查等手段加強風險預警線索核實。對確認為高風險企業或經現場核查不在登記住所經營的,載入經營異常名錄並實施準入預警措施,限制實施商事登記、變更行為,推動監管關口前移。

三是把握“不擾與嚴管”分界線。推動信用風險分類監管與跨部門聯合抽查有機結合,在差異化監管框架下實現檢查頻次二度降低、監管效率二次提升,盡可能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對本年度已抽取的檢查對象同一年度不再重復抽取,減少對守法企業的重復檢查,對易制爆企業、商標印製、商標代理、運輸等行業和教育收費、拍賣活動等行為開展定向抽查,確保監管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2021年度我局參與制定“雙隨機”抽查計劃60個,其中跨部門“雙隨機”抽查計劃29個,2021年以來完成“雙隨機”抽查5061戶。

二、強化信用風險監測實踐應用,推動重點領域“智慧監管”

推動信用監管與重點領域監管有機融合,以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監管為切入點,探索“通用+專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模式,提高重點領域監管效能。

一是大力推行信用承諾制度。把信用承諾及履約情況嵌入行政審批辦事流程,依法依規推進重點領域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對不改變經營條件的食藥械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免於現場檢查;對僅銷售預包裝食品的食品經營者由食品經營許可改為備案,進一步簡化材料流程;首推智慧“雲勘查”,實行“信用承諾+容缺受理”,加速“準入即準營”。加強信用承諾履約檢查,核查發現企業承諾不實的,依法終止辦理、責令限期整改、撤銷行政決定或者予以行政處罰,納入信用記錄並公示。

二是建立重點監管專業模型。以信用風險評分為基礎藍本,將投訴舉報、輿情應急、食品抽檢、消費密度、處罰數據等動態監管數據作為專業性風險指標,在通用型信用風險評分基礎上對食品經營企業信用風險評分實施加權計算。劃出食堂、網路餐飲、校園周邊食品等三類重點領域,制定學校食堂、工地食堂、托幼機構食堂、養老機構食堂、網路餐飲等14個檢查計劃,明確不同監管對象的重點監管事項,建立食品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專業模型,實現重點領域專業化評價、差異化監管。

三是強化重點行業風險監測。對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的信用風險進行動態監測和分析研判,將分類評價結果運用於實際監管,及早防範苗頭性風險。將全區207家學校及周邊食品經營主體100%納入動態風險分級管理,區分重點監管名單增加檢查頻次,2021年以來共檢查食品經營主體3200余家次,督促整改問題64個。將嬰幼兒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作為高風險行業,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2021年以來共抽查高風險食品銷售主體192戶。嘗試將食品抽檢不合格率作為高風險類別的主要評判指標,將相關主體納入重點關注名單對應實施嚴格監管,落實後續跟蹤處置,對不合格食品的處置率100%。

三、探索信用分類評價應用場景,打造商務樓宇“信用走廊”

探索信用風險分類監管與實體經濟發展相結合的應用場景,推動打造環市路、東風路沿線商務樓宇“信用走廊”,構建政府和市場主體共建共治共用的信用監管服務新模式,有力發揮信用監管在服務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

一是實行信用賦碼精準畫像。將信用風險分類結果用於商務樓宇及入駐企業信用風險等級評價,聯合區信用辦和各職能部門推動“信用走廊”企業資訊歸集公示,及時、準確、全面記錄市場主體信用行為,形成企業信用檔案庫。建立信用評價模型,根據評價結果將入駐企業信用評估等級從高到低分為A、B、C三級,根據信用風險分別標記綠碼、黃碼、紅碼三種“信用二維碼”,直觀展示企業信用評價狀況,為信用監管提供精準依據。

二是實施分級分類精準監管。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事項中,合理降低對“信用走廊”企業的抽查比例,依法依規實施失信“包容期”管理。探索商務樓宇分類監管模式,對入駐企業評級結果均為B級以上的商務樓宇,降低抽查比例和監管頻次,減少對正常經營活動的影響;對入駐企業評級結果為C級以下比例達到10%以上的商務樓宇,列入重點監管樓宇,適當提高對違法失信、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抽查比例和頻次,通過“信用管家”協助指導市場主體完成信用修復,動態調整評級,增強企業提升信用等級信心。

三是優化守信激勵精準服務。將信用風險分類結果作為“誠信示範樓宇”“誠信示範企業”評選的重要參考指標,延伸信用風險評價結果運用。聯合區信用辦和各職能部門向信用風險等級低、信用評級等級高的授牌樓宇和企業提供“7+8”激勵措施,對“綠碼”企業在信用審查、守合同重信用企業評選、信用修復、企業年報公示等工作中提供綠色通道、政策指導、材料預審、集中受理等服務,放寬“信用承諾”範圍,為守信企業開展經營活動提供更多便利。(通訊員/蔡茵、朱宇平、劉江濤 通訊單位/越秀區市場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