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廣州12月12日訊 12月11日,以“探索未來,共用科學”為主題的2021年大灣區科學論壇在廣州舉行。來自全球各地超過百位院士專家齊聚線上線下,共同探討生命科學、奈米科學、網路通信、可持續發展、海洋科學、智慧工業軟體等科學前沿熱點,推動粵港澳三地和全球科技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內創新要素高度集聚,科技研發、轉化能力突出,擁有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大科學工程設施,創新要素吸引力強,具備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良好基礎。
粵港澳三地聯動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今年9月,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WIPO)發佈《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排名第12位,較2020年上升2位,排名再創新高。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中國深圳-香港-廣州地區位列第二位,確立了大灣區全球創新領先者的“地位”。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視頻致辭時表示,廣東省與香港特區唇齒相依,在不同領域包括科創方面一直合作無間。香港會繼續與廣東省緊密合作,共同推動大灣區建設,為國家的科創發展作出貢獻。
數據顯示,廣東省近年大力促進各項科研要素的便捷流通,以科研資金為例,內地過去兩年已批出超過4.4億元人民幣給香港的大學及科研機構進行研發項目或建立實驗室,當中接近一半來自廣東省。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視頻致辭時表示,在新形勢下,澳門將進一步積極參與“兩廊兩點”的建設,逐步突破影響科技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瓶頸和制約,促進澳門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創新資源協同配合,強化産業技術創新。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引領帶動下,廣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省,區域創新綜合能力從2017年起連續五年居全國第一。本次大灣區科學論壇是一次集科學交流研討、科學成果展示、增進科學共識、創新機制于一體的全球科學家盛會,對於促進各國科學交流互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創新驅動加快科技協作步伐
今年8月,中國香港運動員李慧詩在東京奧運會場地自行車女子爭奪賽中奪得銅牌。她的成功,離不開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貢獻的科技力量。
據悉,近年來香港科技大學運用空氣動力學的研究成果助力香港自行車隊提升成績,其中大量運算是通過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廣州中心進行的。而這樣的合作案例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的發展進程中並不少見。
更廣泛的科技協作熱潮正在不斷形成。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院長高民説,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加快了協同創新的步伐,一是解決了科研資金過境的問題,提升了跨境協作效率;二是實現了數據聯動和科研設備的共用共用,過去五年,僅香港科技大學就有超過200名老師使用過國家超算中心廣州中心;三是推進基礎科研、原始創新向産業化轉變,尤其是依託大灣區,頂尖大學和一流企業積極合作,優勢互補,讓科研成果“從紙上落到地上”。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在開幕式上表示,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積極貫徹黨中央部署,充分發揮體制化、建制化優勢,堅持開放合作與協同創新,與廣東省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散裂中子原、強流重離子加速器、加速器驅動研究裝置等一批中國科學院牽頭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落戶大灣區,通過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佈局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産出高品質成果、培養高水準人才,為大灣區創新能力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國家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貢獻了堅實的力量。
創新帶動創業新科技孵化新産業
人才和科技是大灣區邁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力量之源。與會嘉賓認為,創新的關鍵是人才,讓粵港澳三地的人才流動起來,就能激發出巨大的動力。
創新要素正在不斷傳動賦能,孕育灣區源源不斷的“創新生命力”。在“灣區之心”廣州南沙,一個個服務大灣區和全球的“孵化器”正冉冉升起。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引進、落地和培養的重要成果,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計劃于明年9月開學,致力於培養面向未來、具備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的領軍人才,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産業升級和高品質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籌)校長倪明選表示,將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和政策優勢,秉持“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發展策略,發揮改革創新精神,通過多項舉措,建設“香港科技大學2.0”。具體來説:一是創新學術架構,推動融合學科發展;二是推動教學創新,培養更多高水準的創新人才,促進科研創新;三是推進科研成果産業化,以新科技孵化新興産業。
規劃99平方公里的南沙科學城,面向深海、深空、深地等科技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科技項目。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2018年落戶南沙,著力解決大灣區島嶼和島礁可持續開發、資源可持續利用等關鍵核心科技難題。目前已匯聚16個院士團隊、53支海洋領域高層次科研隊伍。
一批瞄準新興産業的創業者看中南沙的創新要素集聚優勢。廣州宸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將“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疊加的空間智慧開發企業。公司聯合創始人曹田甜説,在人工智慧領域,南沙已經形成了産學研各種資源的聚集。公司做空間智慧開發,選擇在南沙創業,無論是招募研發人才、選擇上下游合作夥伴,這裡都有優勢。
近年來,南沙為持續助力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促成青創項目與區內企業開展合作,將南沙打造成為港澳青年的“創業樂園”。
廣州市南沙區委副書記、區長董可説:“當前,南沙積極搭建創業服務平臺,打造高品質港澳青創基地矩陣,落戶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10家,簽約入駐創業團隊超300個,其中港澳青創項目240個。”
近年來,南沙吸引和集聚國際高端資源,成為國際科技交流的重要平臺,“大灣區科學論壇的永久會址能夠選擇落戶南沙,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榮幸。”董可表示。
如今,圍繞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支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樞紐節點,南沙正著力構建“1+1+3+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論壇開幕式致辭時表示,大灣區有“一國”加“兩制”的雙重優勢,港澳開放外聯優勢疊加廣東的産業優勢,將産生新的化學作用。
在大灣區,一扇扇機遇之門正為全球科技創新人才開啟。(來源:2021年大灣區科學論壇組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