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廣州12月9日訊 “以前區內的腫瘤患者只能去市區做放療,如今有望實現救治不出區。”日前,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腫瘤放療中心順利引進直線加速器等多臺高端放射治療設備,預計在12月底前開張運作。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引進直線加速器等高端放療設備。
這是區內首家腫瘤放射治療中心,也是南沙加速補齊醫療短板的一個映射。記者12月2日從2021年度南沙區綜合醫改考核現場獲悉,今年以來,南沙區統籌推進綜合醫改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持續強基礎、惠民生,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公共衛生服務水準不斷提升,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為打造廣州醫療衛生服務副中心築牢基石。
強基礎:到2025年每千人床位數達7.7張
位於橫瀝地鐵站旁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工程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目前正推進裝飾裝修、機電和智慧化末端安裝等工作。南沙重點引進的另一家三甲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南沙院區也有新進展,該項目近期正在進行內外裝修施工。
引進高端醫療項目、改造基礎醫療機構,是南沙區強化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佈局。近年來,南沙引進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南沙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南沙院區、中山大學附屬(南沙)口腔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南沙院區)、廣東省中西醫結合應急救治中心等6所部屬、省屬、市屬高水準醫院落戶,同時加快推進南沙區第六人民醫院、區第二人民醫院、東涌醫院等區屬公立醫院的改造建設及綜合改革工作。
截至目前,南沙區內共有12家醫院、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0家村衛生站,醫院床位共計1961張,衛生工作人員460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723人。南沙區衛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沙區將加大對區屬公立醫院的建設投入,加上引進的部屬、省屬和市屬等高水準醫院,預計到2025年,區內每千名常住人口床位數達到7.7張,執業(助理)醫師達到3.3人,註冊護士達到5.0人。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航拍。
惠民生:農村“一元錢看病”減負累計超22萬元
2021年以來,南沙區抓緊抓嚴常態化疫情防控,持續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準。目前,南沙區內4家二級以上醫院發熱門診和區婦幼保健院發熱診室均已配備方艙CT,區疾控中心、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區第一人民醫院、區第六人民醫院均已具備核酸檢測能力。今年1-10月,全區累計接診發熱患者超11.5萬人次,累計核酸檢測超750萬人次。
居民就醫的獲得感也逐漸增強。如今,南沙村民在當地衛生站看病買藥只需花費一元錢,藥費、一般診療費由醫保及財政共同承擔。據了解,南沙區自今年10月起全力推廣農村“一元錢看病”模式,破解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這一惠民舉措已在區內所有村衛生站落地實施,到12月上旬累計為村民減負超22萬元。
此外,南沙區繼續落實系列免費惠民政策,開展婦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婚檢項目、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等。在推動婚前醫學檢查工作方面,南沙區積極發揮區級一站式婚育服務中心作用,認真落實出生缺陷干預預防工作,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全區婚檢率達48.79%,相較去年大幅提升,創歷年新高。
而圍繞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務工作,南沙區大力鼓勵新增醫養結合機構,支援養老機構設置醫務室、提供健康服務。今年以來,區內醫養結合機構新增7家,總數增至10家。
航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門診樓。
一體化:建立醫聯體推進區域醫療資源共用
近年來,南沙區著力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推進區域醫療衛生資源共用。依託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卒中中心,南沙區逐步建立起醫聯體卒中120網路,上下聯動、雙向轉診,實現醫療技術共用。今年前10月,該卒中中心收治120急救醫療指揮中心上轉的重症卒中患者累計58例,其中有13例由醫聯體單位參與快速急救轉運。
南沙區同時全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進一步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和鎮村一體化管理。目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已覆蓋南沙區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區重點人群簽約覆蓋率達到63.69%。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區還構建了區域衛生一體化資訊系統,為社區居民建立公共衛生健康檔案,實現一份電子病歷全區通用。這不僅有效降低了醫患溝通成本,還減輕了患者重復檢驗檢查的就醫負擔。今年以來,南沙區順利完成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醫保系統改造,實現線上、線下實時醫保結算;醫療電子票據管理系統也在區內醫療機構全面上線,居民就診繳費後便可即時獲取電子票據,無需在現場排隊列印紙質票據,醫療服務流程得到持續優化。(文/陳寧寧 通訊單位/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