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智庫

綠色轉型不能“走偏”“走樣”

發佈時間:2021-11-23 09:57:10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王彪  |  責任編輯:

原標題:中國社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迎呼籲科學看待“減碳”目標 綠色轉型不能“走偏”“走樣”

陳迎。受訪者供圖

日前,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26)上,世界氣象組織發佈的《2021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升至新高。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分別比工業化之前高出149%、262%和123%,2021年仍會繼續上升。

在此之前,《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到2060年,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面建立,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水準較高,碳達峰、碳中和的機遇大於挑戰。”中國社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迎表示,要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堅定不移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發揮廣東在綠色技術、綠色金融等方面優勢,從産業結構的源頭進行管控、調整,推動産業向中高端、綠色化發展,而不能把減碳壓力堆積在排放末端。

▶▷處理好三個關係

把科普宣傳作為重要一環

南方日報:此前一段時間,個別地方出現“拉閘限電”現象。《意見》特別強調,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我們應如何理解?

陳迎:《意見》強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就是要以新發展理念指導“雙碳”工作,在推進落實的過程中,最大程度避免由於對政策理解的不完整、不準確、不全面造成的走偏、走樣。特別是《意見》強調要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係,這也正是工作難點所在。

煤炭等化石能源佔比不變,碳中和就不可能實現,目前,可再生能源發展很快,但在智慧電網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制約因素,因此,一要堅持能源“去煤化”的方向不動搖,要認識到疫情下部分行業的産能快速擴張有著明顯的短期因素;二要明確在推進時不能太急躁冒進,不能“一刀切”,不能運動式“減碳”;三是要注重技術儲備和産業結構轉化,在汲取以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更穩妥更有力地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南方日報:《意見》在具體實施路徑的規劃上有何特點?

陳迎:《意見》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全局性、綱領性文件,層級最高,覆蓋最全,體現出三個鮮明的特點:一是體現落實“雙碳”目標的全局性,層次高、領域寬。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只是能源綠色轉型的問題,也不是任何一個單部門所能實現的工作。二是體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長期性。對於社會經濟發展來説,政策需要有穩定性、可預見性,《意見》給出了2060年非化石能源佔比80%等長期目標,給全社會各行業發展吃了一顆“定心丸”。三是體現協調性。文件提出11方面、30多項重點任務,明確路線圖、施工圖,覆蓋深度調整産業結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等豐富內容。

在具體實施中,要特別注重科普宣傳,這對提高全民科學素養至關重要。我們應該把科普宣傳作為推進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一環,提高對“雙碳”目標的認識。我們團隊在工作中發現,社會各方面對了解“雙碳”目標的需求非常強烈。現在很多人對“雙碳”目標存在認識偏差和誤區,對其重要性、必要性、全局性等認識不足。我們非常有必要將“雙碳”目標的相關內容納入全民教育體系中統籌安排,針對不同對象的不同需求,開展不同形式的宣傳教育,特別是青少年群體,他們才是未來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主力軍,也是碳中和世界的主人翁。

▶▷高品質實現碳達峰

儘快進入穩定下降通道

南方日報:COP26會議期間,中美聯合發表了格拉斯哥宣言,進一步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下雙方開展各自的國內行動、加強雙邊合作,共同推動氣候變化多邊進程。針對這一工作的落實,我們面臨哪些困難?

陳迎:我們最大的挑戰在於,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需要實現規模最大的降幅,而且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可以看到,《意見》描繪了分階段實施的藍圖。以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為例,2025年、2030年、2060年分別要達到20%、25%、80%。到2030年達峰之前,還有一個爬坡的過程,但是2030年的碳達峰必須是高品質的達峰,不能長期處在碳排放高位徘徊,而是要達峰後儘快進入穩定下降的通道,這就要求從現在開始大力促進真正的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做好技術儲備,而不是採取短期行為,或者臨時應付。

南方日報:科技創新在綠色低碳轉型中具有重要作用。很多技術都是當前全球科技競爭的熱點。您對此有何看法?

陳迎:很多發達國家已經實現碳達峰,正在從碳達峰邁向碳中和,但不論處在哪個階段,各國圍繞碳中和技術的技術競爭都非常激烈。

我國有很好的綠色發展基礎,在風能、太陽能等領域已經形成完整的産業鏈,在新能源汽車等方面也不斷取得技術和産業突破。未來,我們一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推進關鍵領域的重大科技創新攻關,二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大力推動綠色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的“雙輪驅動”。

南方日報:在加快綠色技術研發和推廣的同時,《意見》還提出,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實行全面節約戰略,持續降低單位産出能源資源的消耗和碳排放。這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陳迎:節約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當前不僅沒有過時,而且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不必要的能源資源消耗都應該節約下來,做更有價值的事。可再生能源産生的“綠電”同樣是寶貴的能源,也要有節約的意識。

從能源供需來説,節約意味著把稀缺資源放在更高效的地方,産生更高的附加值,就等於提高利用效率。節約也能減輕能源和資源供應的壓力,相當於擴大産能。未來,能耗指標本身將是很稀缺的經濟發展資源,這就要求各地區一方面要注重節約,另一方面也要衡量經濟發展的投入成本,讓資源使用更高效。

▶▷加強産業源頭管控

不能把減碳壓力堆在排放末端

南方日報:近年來,國際社會逐漸把碳排放權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權。我國應如何實現經濟發展特別是産業升級與綠色轉型的齊頭並進?

陳迎:優化産業結構是長期方向。我們在調研中發現,“雙碳”目標提出後,個別地方在觀念認識上存在誤解,仍有著短期搶上高耗能項目的發展衝動。《意見》強調限制高耗能項目盲目發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也是對這些現象的及時糾偏。

産業結構具有很強的穩定性,結構轉型也就具有長期性。如果在高耗能項目建設上把控不嚴,會導致經濟發展長期依賴高碳行業,增加未來減碳的難度。雖然現在碳捕獲、碳存儲的新技術不斷涌現,但我們不能把減碳壓力堆積在排放末端,而是更多從産業結構的源頭管控、調整,特別是避免重復建設和不必要的大拆大建,避免高碳低端、缺乏長期市場需求的産能擴張,減少鋼筋水泥等消耗,從而減少産業上游的碳排放。

南方日報:強化綠色低碳發展導向和任務要求,也為相關産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廣東應如何抓住這個機遇?

陳迎:《意見》提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區域重大戰略實施中,強化綠色低碳發展導向和任務要求。根據各地實際分類施策,鼓勵主動作為、率先碳達峰。

從全國來看,廣東在電子資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都處於靠前位置。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水準比較高,碳達峰、碳中和的機遇大於挑戰,深圳正在建設的國際低碳城等,都是在不斷摸索、積累綠色轉型的發展經驗。

在落實“雙碳”目標中,廣東應該給自己制定高標準,堅定不移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發揮其在綠色技術、綠色金融等方面的優勢,讓産業不斷綠色化並向著中高端發展。(記者/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