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深圳銳意打造立體城市全球典範 45個重點片區地下“造城”

發佈時間:2021-11-23 09:57:10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作者:秦綺蔚  |  責任編輯:

一張擘畫地上空間,一張描繪地下空間。深圳正用兩張地圖,規劃引領新時代城市建設,統籌地上地下空間高品質開發,將在45個重點片區地下“造城”,面向2035年打造充滿活力的立體城市全球典範。

日前,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示《深圳市地下空間資源利用規劃(2020-2035年)(草案)》,推動合理引導深圳全市地下空間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以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完善城市空間功能、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

深圳成為地下空間規劃和開發利用國標主導制定者

從亞洲最大的地下火車站福田高鐵站,到國內第一座全地下、零污染、大規模的污水處理廠龍崗區布吉污水處理廠;

從貫穿多站廳、連接多個樓宇和下沉廣場的第一條“中國城軌交通商業示範街”連城新天地,到體量居全球前列、開發縱深30米、規模約660萬平方米的深圳前海合作區地下新城……

一個個深圳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經典之作,為我國在地下空間勘探、項目工程融資、立法規劃管理、人才技術創新、綜合改革試點等方面的探索,積累了先行示範的寶貴經驗,也讓深圳成為地下空間規劃和開發利用國家標準的主導制定者。

城市地下空間是重要的國土空間資源,未來如何通過科學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堅強支撐深圳“雙區”建設和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深圳市地下空間資源利用規劃(2020-2035年)(草案)》,作為《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的專項支撐,同步編制,為深圳全市地下空間資源利用提供重要管理依據,涵蓋目標與策略、平面與豎向管控、開發佈局指引、設施分類指引、防災減災和實施保障措施。

突出“站城一體”引領集約高效空間格局

《規劃》草案提出,深圳將以安全韌性、集約複合、品質導向、科學有序為原則,依託基礎設施建設和地下空間重點開發地區的立體化綜合利用,努力實現地下空間資源高效率、高品質、系統性和可持續利用,到2035年打造為立體城市全球典範。

規劃涉及的豎向深度,分為淺層地下空間(地表下0-15米)、中層地下空間(地表下15米-40米)、深層地下空間(地表下40米-100米)和大深度地下空間(地表下100米以下)。

《規劃》草案體現了6大策略,即:分區分層,平衡資源保護與利用;站城一體,引領集約高效空間格局;精耕細作,打造高品質服務核心;統籌協調,預控基礎設施廊道;上下互補,築牢立體安全底線;前沿探索,謀劃地下空間未來戰略。

據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有關專家介紹,圍繞軌道交通樞紐和城市公共中心,深圳將構塑集約高效的“站城一體”立體城市空間格局,因地制宜、有序引導地下停車場、商業、體育、社區生活服務中心、深圳市政廠站等設施建設。同時,構建地下地面設施功能互補的城市災害綜合防禦系統;探索岩洞綜合利用、地下智慧物流系統、地下科學實驗室、碳捕捉、地下醫療等前沿領域。

引入自然光提升地下空間品質活力

《規劃》草案對深圳地下空間開發佈局作出了指引,依託“一核多心網路化”城市中心體系、軌道交通樞紐分級等,劃定45個地下空間重點開發地區,其中包括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寶安中心區、深圳機場站樞紐、深圳北站樞紐、光明科學城樞紐、深圳東站樞紐、梅林關樞紐、龍崗大運樞紐、龍城廣場樞紐、坪山站樞紐等片區。

在這些片區,地下空間開發強調:推動同步實施以城市公共中心、軌道交通車站為核心進行地上地下空間的一體化利用,實現綠地、市政、商業等設施的功能複合,地下停車、軌道交通、立體步行網路等互聯互通。同時,鼓勵引入自然光和自然通風,提供無障礙措施,增加特色文化元素,提升地下公共空間的品質與活力。

在不遠的將來,深圳不僅將有前海合作區、深圳機場樞紐等世界級的宏偉地下交通樞紐工程,有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藝術館等高品質的文體設施,以及集商業、娛樂、休閒、軌道交通于一體的地下智慧城市項目,還將在地平線下不斷延伸,形成與地面空間交相輝映的“城市倒影“,為深圳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記者/秦綺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