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新基建

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攻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世界級難題

發佈時間:2021-11-12 09:01:09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作者:秦綺蔚  |  責任編輯:

原標題: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攻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世界級難題 為大國重器鑄下“定海神針”

荔灣3-1氣田是我國首個深水氣田,而其配套的荔灣3-1平臺,是亞洲最大的海上石油平臺。深圳特區報記者/周紅聲 攝

“從茫茫沙漠到無垠大海,中國石油人的戰場會變,但能源報國的情懷始終未改。我們將加快深海油氣資源勘探和開發,服務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副總工程師韋紅術對記者説。

日前,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海油深圳分公司韋紅術、劉正禮等團隊分別完成的“海洋深水鑽探井控關鍵技術與裝備”和“海洋深水淺層鑽井關鍵技術及工業化應用”項目,因攻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世界級難題和創造巨大效益,各獲202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十年鑽研防範“深水地平線”井噴事故

海洋是高品質發展戰略要地。無垠海波之下,蘊藏著豐富的油氣礦産資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從零起步,從中外合營到自主開發,從淺水不斷挺進深水、超深水,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投身海洋石油以來,韋紅術一直從事鑽完井作業管理和技術研究,深知海上作業安全之重要。海洋石油是高風險、高投入、高科技行業,尤其是南海東部的海上鑽井平臺還需面對高溫、颱風、內部強流等各種突如其來的挑戰。

2010年4月20日,是世界海洋石油行業黑色的日子,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鑽井平臺井噴後突然爆炸。平臺在大火中熊熊燃燒了36小時,沉入海底,造成11人失聯。事故後經查明,係井筒完整性、溢流監測和井控裝備故障未能發揮應有作用所致。

相距半個地球,韋紅術內心受到極大震撼:決不能讓“深水地平線”井噴事故在中國重演,否則對中國海洋石油行業和國家財産將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在該公司統一部署下,韋紅術帶領團隊,開展事故案例跟蹤分析、技術標準梳理到短板自查等,逐一梳理排查。在此基礎上,針對海洋深水鑽探安全鑽井壓力窗口窄導致井控事件高發的世界性難題,韋紅術團隊投入了更為艱苦漫長的研究。

韋紅術團隊聯合相關單位院校,提出了以“早發現、早關井、早處理”為原則的主動井控新方法。在暗流涌動的深海、凶險的颱風暴雨中,他們無數次試驗、裝備研製、模型創建、技術革新。十年磨一劍,韋紅術團隊等終於發明可實現井筒環空壓力自動控制的“動態壓井鑽進”井控技術與裝備,成功實現了地層高壓流體的“侵入即發現”和“邊鑽邊壓”,解決了傳統壓井方法需停鑽關井導致氣侵處置不及時、井噴風險大的世界級難題。

突破“卡脖子”核心技術

對中國海洋石油而言,不斷加強創新攻關,突破“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是比戰勝艱險的海上環境更大的挑戰。深海油氣開發中深水淺層鑽井,就是這樣一個非常關鍵的世界級難題。

2006年,荔灣3-1氣田獲發現,這是我國第一個深水氣田。時任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深水鑽井項目組負責人的劉正禮非常振奮,同時意識到,要實現深水油氣的開發必須突破一系列難題。如深水海底淺部地層鬆軟、強度低、易漏失,水下井口受鑽井擾動影響大,導致鑽井失敗,甚至海底井噴、環境污染。

劉正禮團隊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楊進團隊建立合作。在當時缺乏深水淺層噴射鑽井數據和深水實鑽經驗少的情況下,他們反覆開展實驗室模擬實驗和灘海大型試驗,對比多個外方服務公司技術方案,總結規律,實現突破。

2014年,中海油深圳分公司荔灣3-1氣田正式投産。這是我國實施南海深水天然氣開發戰略的首期項目,也實現了我國深水系統工程由水深333米到1500米的歷史性跨越。

自主勘探開發深水油氣田,征程中充滿未知的艱險。劉正禮決心比外國石油公司做得更好、更有國際競爭力。他帶領團隊在廣袤的海洋接連攻克深水淺層作業等諸多世界級難題,攻克了深水淺層作業諸多世界級難題,突破深水噴射鑽井的定量化設計,發明瞭“三合一”安全高效鑽井作業控制技術,將大國重器的“定海神針”穩穩地插入大海深處。

目前,荔灣3-1氣田周邊海域已探明儲量超千億立方米。其與周邊的流花34-2、流花29-1等9個氣田,共同組成了我國南海第一個深水氣田群“白雲氣田”,年産天然氣超過60億立方米,外輸氣量佔粵港澳大灣區天然氣總消費量近1/4,為粵港澳大灣區3000萬居民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同時連續4年圓滿完成北方天然氣冬季保供重任。

衝刺年産量突破2000萬立方米

一座座石油平臺,如同鋼鐵巨人,腳踏海浪,挺立深藍。

一代代中國海洋人,歷經20年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相繼攻克深水、高溫、高壓領域三大世界級油氣勘探開發難題,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深水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技術體系。

加上高端海工裝備製造業技術日新月異,中國已躍升成為全球少數能夠自主開展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的國家之一。

以此次獲獎的“海洋深水鑽探井控關鍵技術與裝備”和“海洋深水淺層鑽井關鍵技術及工業化應用”項目為代表,一批海洋科技創新成果不僅應用於中國南海及海外多個深水油氣田,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還推廣至全球典型深水區塊。

中海油深圳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是推動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主攻方向。該公司作為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的開拓者和實踐者,將不斷提升産學研用協同自主創新,在奪油上産保供的鼓聲中,穩步推進南海東部油氣田産量超計劃,為全年産量突破2000萬立方米全力衝刺;同時,奮力實現中長期新的産量目標,為實施“海洋強國”戰略和“能源安全新戰略”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