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産業鏈

廣州管理工業用地夯實實體經濟發展“地基”

發佈時間:2021-10-26 09:04:34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吳濤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廣州全生命週期管理工業用地夯實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地基”

通過對土地容積率和供地方式等改革創新,降低企業用地初始成本超過8億元,廣州不斷降低製造業成本、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同時通過加強新型産業用地在內的各類工業用地全生命週期管理,為經濟高品質發展夯實“地基”。

構建工業用地政策體系。廣州全市一盤棋,各部門協作形成合力,共同為産業用地用房管理和産業生態培育構建層級豐富、協同性強、覆蓋面廣的政策體系。據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介紹,廣州市密集出臺《廣州市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實施辦法》《廣州市新型産業用地準入退出實施指引》《廣州市工業用地産業監管工作指引》等一系列産業發展和用地保障緊密耦合的一系列政策,在城市更新空間環境品質提升的同時,加強創新産業和先進製造業的導入和集聚。

高水準佈局,大力度供給。2020年2月首次劃定了工業産業用地保護“紅線”,總規模621平方公里,聚集了80%以上的規劃工業用地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同時高標準編制《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全面、系統地謀劃廣州全市總體性、綱領性的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提出2035年保障用於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産業用地面積不少於280平方公里。

據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統計,2013-2020年廣州累計供應工業用地45.9平方公里,年均工業用地供應規模5.74平方公里,佔土地總供應量的26%。2020年出讓工業用地6.84平方公里,可提供220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的産業發展空間。

降低製造業用地成本,支援新産業新業態發展。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介紹,近年來廣州創新採取彈性出讓和先租後讓等政策供應工業用地28宗,已為企業節約初始用地成本8.22億元。同時,為適應創新型企業發展和創新人才的空間需求,在國家城市建設用地分類標準的基礎上,創新設立新型産業用地,用於創新型企業研發、創意、設計、中試、檢測、無污染生産等環節及其配套設施建設。

截至目前,廣州已審批5批次27宗新型産業用地,第一批出讓的15宗新型産業用地已陸續啟動建設,可培育或引入高新技術企業279家,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和健康、智慧設備、現代物流、新一代資訊技術、汽車零部件等産業領域,預計地均産值可達11萬元/平方米。

放權提效激發基層積極性和創造力。廣州將工業用地管理許可權下放,明確各區政府、廣州空港經濟區管委會為工業用地供應和管理的一級主體,簡化企業辦事程式,有效縮短了工業用地供應和建設時間。工業産業區塊劃定至目前實施一年半來,取得明顯效果。一是存量土地價值效率強力提升,已有1178公頃(11.78平方公里)的存量工業用地平均凈容積率較提升前增加1.4,新增産業載體建築面積1260萬平方米。二是新增工業用地高度集聚。近兩年(2019、2020年)供應的工業用地1215公頃,有984公頃位於工業産業區塊內,佔總供應面積的81%。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正大力構建工業用地全生命週期監管機制。高度重視工業用地供後監管,已基本建立工業用地全生命週期的産業監管機制,正建産業大數據監測及分析管理平臺,以實現工業用地開發利用全流程監管。重點從項目準入、分割轉讓、監管評估、獎懲機制四個環節加強監管,逐步推動産業監管從事前準入為重點走向以事中、事後監管為重心。新供地工業項目必須簽訂《項目投入産出監管協議》,明確約定項目的産業類別、投資強度、開竣工時間、投達産時間、稅收産出率、土地産出率等指標要求,並作為土地出讓合同的附件。存量用地申請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的項目,組織項目審查並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約定相關要求。(記者/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