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新經濟

跨境電商成廣交會新生力量:多元求解供應鏈難題,展現中國外貿及經濟韌性

發佈時間:2021-10-20 13:30:03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賓紅霞、昌道勵、歐志葵  |  責任編輯:

      “借助廣交會的平臺,我們將把更多中國的優質商品、優質供應鏈帶到全世界。”本次參加廣交會,棒谷科技招商總監蔣榮明物色到不少適合在平臺上銷售的産品,收穫滿滿。

“縱騰集團已建成重點覆蓋歐美地區、遍及六大洲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跨境電商物流網路,將‘中國製造’帶到全球。”縱騰集團副總裁李聰對海外倉的發展充滿期待。

新業態新模式是我國外貿發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疫情影響之下,跨境電商新業態實現了飛速發展,但仍面臨著全球供應鏈不穩定等難題。如何破題?本屆廣交會上,供應商、採購商、跨境電商企業、航運物流企業等供應鏈各環節發力,為穩定全球供應鏈作出貢獻,展現中國外貿、中國經濟的韌性。

眾多參展商尋求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

“疫情下中國跨境電商發展迅猛,國外消費者對線上購物的認知度越來越高,品牌和産品線上‘出海’迎來新商機。”蔣榮明説。

總部位於廣州的棒谷科技,産品主要出口至北美、歐洲和澳洲,同時積極進軍南美、中東和東南亞等新興市場,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我們有25個品類的30多萬種産品在售。”他説,線上購物的普及,也對産品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交會上各種新産品新技術頻出,對我們商品的選擇有很多啟發。”

跨境電商平臺來廣交會“淘”好物,眾多參展商也在尋求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線上線下賣全球。

“早在疫情之前,我們就開始在第三方跨境平臺,對國外的採購商進行直播行銷,可以突破時空限制,更有效快捷地抵達海外客戶,促成訂單的達成。”廣東麥斯卡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外貿部長鄧仲勳説,希望借助廣交會的平臺,尋找更多線上線下平臺,全方位推動産品出海。

“我們在2017年便成立跨境電商部門,專門針對美國市場電商平臺銷售,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長。”志高空調相關負責人説,疫情下跨境電商韌性強,沒有受太大影響。目前正在考慮整合國內電商與跨境電商渠道,成立專門的電商團隊,針對性開發電商品牌及産品。

自第127屆廣交會首次設立跨境電商專區起,全國100多個跨境電商綜試區正式亮相廣交會。第130屆廣交會又對跨境電商等新業態企業開放,不斷推進完善外貿産業鏈和供應鏈體系,在模式、內容服務上不斷創新,為包括跨境電商企業在內的廣大中外企業創造更多的商機和價值。

廣東跨境電商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廣東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從227.96億元增長到1726.46億元,年均增速65.9%,連續七年位居全國第一。

截至目前,國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共有105個,其中廣東省有13個,分別位於廣州、深圳、廣東東莞、廣東珠海、廣東汕頭等地,數量位居全國之首。本屆廣交會開幕式透露,年底前要增設一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做到廣東省全境覆蓋。展望未來,廣東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將再添新動力。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看來,跨境電商跨越空間界限將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更加緊密地連接起來,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相互聯動,有利於國內國際雙迴圈的相互促進,協同推進強大的國內市場建設和貿易強國建設。

數字化轉型提升供應鏈效能

經過三屆“雲”廣交的探索,企業對於線上行銷手段已經駕輕就熟。“上雲”也讓不少傳統企業打開數字化的大門,探索新的外貿出口模式。

“本屆廣交會上,我們利用線上直播把當季最時尚的産品展示給全球客商,還在現場放置企業三維展廳二維碼,讓客商在現場感受産品布料等細節的同時,線上同步了解到産品展示效果。”廣州紡織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菁説,他們深切感受到數字化給企業帶來的新活力,並將繼續在數字化轉型上深耕。

“在傳統設計流程和軟體基礎上,我們引入數字設計系統,利用3D技術替代傳統設計作圖,並將3D技術應用到産品上。以往客戶哪怕調整一次顏色就要改一次設計圖,現在通過介面工具實物取色,顏色、布料就能在系統內完成融合。”張菁介紹,目前,隨著公司在阿里巴巴國際站等跨境平臺經營落戶,他們正打開傳統外貿業務行銷新局面。

“從我們接觸到的一些數據來看,全球消費市場正在整體上向著線上化、數字化加速轉型。”連連國際總裁朱曉松表示,“這種轉型不僅發生在消費端,同時也在售賣端、服務端發生。”

作為一家一站式跨境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連連國際業務涵蓋跨境支付、跨境物流、全球收單、匯兌服務、全球資金分發等,目前已實現20多家全球主流電商平臺、70多個站點跨境收款服務,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服務超過70萬中國跨境電商店舖,助力中國企業快速拓展國際市場,賦能中國品牌揚帆出海。

在他看來,跨境電商行業增速拐點還遠未到來。“除歐美等成熟市場的消費需求在高速增長以外,東南亞、南美、中東等消費市場也在快速興起,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成為我國外貿電商領域的主要增長點。”

在王一鳴看來,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也在促進供應鏈産業鏈的相互銜接,推動國內産業數字化智慧化水準的提升,促進資源快速有效流動,進一步暢通國內經濟迴圈。

“無形産品”日益受採購商青睞

從提供商品到提供服務,本次廣交會上,“無形的産品”也越來越受採購商的青睞。

在廣東珠海中電展區,定制化全鏈條供應鏈解決方案吸引了不少採購商駐足。“我們打造了外貿綜合服務平臺、高端數字集採平臺和跨境電商平臺三大業務平臺,利用保稅倉儲、金融、科技等全方位多角度賦能,打造跨境産業生態圈。”中國電子進出口珠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童敏説。

作為廣東省首批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珠海中電已經參加了超過60屆廣交會。在童敏看來,廣交會是一個各方資源融合匯聚的平臺。“借助我們深耕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優勢,希望能與更多上下游企業達成新的合作。”童敏表示。

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帶來巨大的前景和潛力,深入推進境外新型外貿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搭平臺。第130屆廣交會在提供線上線下的海關、保險、物流、認證、金融等商務配套服務基礎上,首次引入第三方公共海外倉、航運等服務,完善貿易服務鏈。

一來到廣交會現場,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與行銷管理部運營管控經理徐磊就迫不及待走進展區,和參展企業溝通最新的行業動態。作為全球最大的綜合航運企業,這是中遠海運首次在廣交會上亮相。

就在廣交會開幕當天,中遠海運“美線直客特快專線”在上海洋山港盛東碼頭成功首航,這條專門針對北美航線直接客戶的特快專線服務,交付速度比當前常規路徑提高2周以上。

“疫情暴發後,全球供應鏈不穩定,我們通過提升船速、抽調加班船等方式來週轉運力,緩解企業的燃眉之急。”徐磊説,“這次參加廣交會讓我們可以直接面對製造企業,了解他們的需求,為我們的運力調整提供參考,同時也能及時傳遞最新的航運資訊給他們。”

作為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環節和服務支撐,海外倉也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疫情期間,傢具、家電、體育器材等適合海外倉模式的商品線上熱銷,未來海外倉的發展還有很大空間。”縱騰集團副總裁李聰介紹,數字化、智慧化也給海外倉的發展帶來新的增長亮點。依託大數據、演算法和機器人等,智慧化倉儲庫內自動化作業效率提升2-3倍,準確率達99.99%。

廣交會成就了一批“明星企業”,也幫助不少企業迭代升級。

“現在我們企業的定位是數字貿易的全流程服務商,借助‘行銷平臺+小額批發平臺+企業的獨立站’的模式,幫助中小企業出海。”全球貿易通副總裁胡貴揚説。

跨境電商出海企業體量不大,對國外情況不了解,不確定風險大,如何讓他們更安心出海?全球貿易通創新了小額批發平臺。“小額批發的一些訂單可以直接在平臺上進行交易,比如美國本土的亞馬遜賣家通過平臺跟國內的出口企業直接進行對接,風險卻不會轉移。”他説。

跨境電商不斷發展,全球貿易通也在持續為出口企業提供建站、優化、引流的服務。“我們總部有150多個工程師,運用智慧化手段不斷優化升級平臺,為全國4萬家出口企業提供服務。”胡貴揚表示。(記者/賓紅霞、昌道勵、歐志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