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期間已競聘成為珠三角一家建築工程公司的主管——“入職即升職”的故事就發生在高職畢業生黃道境身上。如今,經過4年曆練,他已是年綜合薪資約16萬元的項目品質技術部經理。
黃道境畢業于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這是入駐廣東省職教城的一所職業院校。數據顯示,從這裡走出的畢業生大多流向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今年,廣東省職教城10所學校中共有3所輸出畢業生,逾7000人中約70%就業于珠三角。未來3年,預計輸出近11萬畢業生。當“重學歷輕技能”的觀念仍影響著多數學生升學選擇,像黃道境這樣的優秀“藍領”已成為大灣區不可或缺的生力軍。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今年5月召開的廣東省委常委會會議提出,要抓住關鍵重點,推動廣東省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高品質推進省職教城、廣州科教城、深圳職業教育高地等重大平臺項目建設。
技能人才是廣東建設製造強省、經濟強省的重要人才支撐。廣東省職教城的建設,正是廣東擴大優質職業教育資源供給、提升職業教育服務能力的破題之舉。在“雙減”政策落實的背景下,它還將打破原有教育格局和傳統觀念——讓職業教育成為更多人選擇的新賽道,讓更多青年憑藉一技之長綻放華彩。
十年佈局建設“基地”變新城
“沒想到建得這麼快!”望著廣東省職教城一棟棟拔地而起的校舍,清遠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清職院”)校企合作與招生就業辦公室主任王宗成感慨道。
2011年6月,廣東省政府同意在清遠規劃建設省級職業技術教育示範基地,與珠三角地區9市職教基地共同形成全省職業教育“1+9”發展佈局。可以説,這是省職教城的前身。
彼時,清職院已在這裡辦學,師生見證了基地變新城:2014年,廣東省教育廳安排5所公辦高職院校入駐;2016年,首期工程啟建,廣東省政府一次性安排劃撥了5校的徵地拆遷資金和首期工程建設資金。
他們清晰記得,廣東省職教城進入建設快車道是在2019年之後,首期工程、二期工程先行項目陸續建成交付,迎來新生入學。
學校師生也親眼目睹其建設之快——僅兩年多時間,規劃面積約50平方公里的廣東省職教城已具規模,入駐院校達到10所。目前,二期工程已全面進入收官衝刺階段。按照規劃,三期將分三步建設,先行組團項目建設也已啟動。
突破發展瓶頸實現擴容提質
廣東省職教城的快速推進離不開省委、省政府的重視。高標準、大手筆打造省職教城的背後,是廣東職業教育補齊短板、著力增加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的深層考量。
數據顯示,至2019年底,廣東共有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89所,其中有80%位於珠三角地區。但因珠三角土地資源緊缺,各校受場地硬性約束,難以實現高品質發展。
廣東省職教城由此成為廣東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平臺和增長點。而搬出原有空間、落戶省職教城另設校區,也為各入駐院校帶來更多發展的機會。
廣東科貿職業學院(以下簡稱“科貿學院”)教務處處長關善勇告訴記者,入駐前,學校佔地僅200畝,最多招8000人。如今,學校在廣東省職教城擁有面積近1000畝,最多可容納2.3萬名在校生。
辦學空間實現擴容,提質培優就有了著力點。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工程學院”)入駐後,辦學場地增加4倍多,産教融合也可大展拳腳——建築面積近1000平方米的迅達清遠培訓中心(實訓基地)得以落戶。對比在廣州校區的實訓基地,規模擴大整整40%。
“廣東省職教城的建設為學校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該校副校長吳志敏説,學校將進一步做實做強産業學院,延展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為培育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打下基礎。
産教融合打造灣區人才“蓄水池”
十年磨劍是為“廣東造”——今年8月,廣東發佈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十四五”規劃,高起點謀劃發展戰略性支柱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及未來産業。但僅靠高學歷“白領”,卻沒有高技能“藍領”,廣東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德國經驗擺在眼前:政府對職業教育的大量投入、成熟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以及全社會對技工的尊重,造就了享譽世界的“德國製造”。
廣東正缺德國這樣的能工巧匠。廣東省人社廳8月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內地)急需緊缺人才目錄》顯示,大灣區內地9市急需緊缺人才數量最多的是製造業,超過總需求人數的一半;未來3—5年,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佔總需求量近半。廣東要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藍領”同樣是生力軍。
廣東省職教城就是這樣一個人才“蓄水池”。面向國家重大戰略與大灣區發展需求,入駐高校順勢而為佈局、建設專業,推動産教深度融合、校企“雙元”育人。
圍著一輛新能源汽車,企業培訓師向學生們講起汽車構造、動力電池管理維護等知識,隨後學生們分組實訓操作——位於廣州的小鵬汽車每年都會迎來一批批來自工程學院的實習生。
當前,學校正與該企業創新産教融合模式,計劃由本校聯合幾所中職學校,與企業形成校企合作聯盟,探索建立中高職貫通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更契合産業需求的新能源汽車人才。
與大灣區企業深度合作,是各校提升服務能力的“必選項”。廣東長隆集團全國首家産業學院落戶工程學院,校企雙方共同培育服務灣區的休閒、旅遊、酒店等專業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清職院有620多家合作企業,其中灣區企業超過60%。這為學生打通了就業道路——該校畢業生每人平均有五六個崗位可選擇,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汽車檢測維修、材料工程技術等專業畢業生更是供不應求。今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7.05%。
“引企入教”是校企合作的另一方式。科貿學院實現“校政企協”四位一體,每個專業群均成立建設指導委員會,全方位參與專業規劃、課程改革、學生實習、教師培養等。
不僅有校企共建,還有校校聯手。工程學院電子工程技術、軟體技術、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分別與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嶺南師範學院、廣東華立學院等本科高校,通過高本銜接三二分段協同育人,搭建應用型人才培養“立交橋”。
“要服務好灣區,就必須深入研究産業發展趨勢,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許從進説,學校今年新建了智慧建造工程系,涵蓋建築施工與機器人技術應用、裝配式施工與機器人技術應用等專業,以此提升人才與産業匹配度。
人才培養得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清職院合作企業——樂金顯示(中國)有限公司主管陸桂進説,職教畢業生擁有一技之長,可塑性、適應性和學習能力都比較強。今年招錄的新員工中,有近半來自職業院校,“我們計劃招收更多職教生。”
讓廣東職業教育更具吸引力
將眾多職教高校匯合到同一個物理空間,不只是“學校大集聚”,更多“化學反應”也即將發生。
今年秋季,廣東金融學院清遠校區啟用,意味著廣東省職教城已實現中職、高職和本科等辦學層次的覆蓋。公開報道顯示,“十四五”期間,還將有數個研究生院入駐。借助聚合資源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成長通道,將在廣東省職教城內得到探索,以此加快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廣東職業教育也將因此更具吸引力。
“廣東省職教城的建設具有戰略眼光。”許從進説,期待其推動入駐院校打破圍墻,共建共用實訓基地、教師資源,把所有學校變成一個大學校。“這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之城’。”
不管是當下還是未來,建設廣東省職教城,實現職業教育的擴容提質強服務,最大的受益者都是學生。
回想起在清職院學習的時光,已畢業5年的莊好鑫滿懷感激。因高考失利而就讀高職,他也曾失落過,但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學習,讓他掌握了一技之長,畢業後進入珠三角一家企業,同年提調為主管助理。去年,他到另一家新能源企業擔任車間主管,“我不後悔選擇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讓我腰桿更直、底氣更足。”
廣東省職教城還為更多“黃道境”“莊好鑫”架起躍入灣區的橋梁。科貿學院嵌入式專業學生劉景楠説,他的專業在5G時代很有競爭力,“我的就業目標就在大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