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科技創新

河套加速打造世界級科創樞紐區科技創新,深港在這裡聯手

發佈時間:2021-10-14 13:45:29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作者:彭軍、趙新明、許依妍  |  責任編輯:

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併發表重要講話,親自點題、親自部署“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一年來,合作區又有哪些新進展,取得哪些新成效?記者日前來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走進深港協同創新中心、深港國際科技園、國際量子研究院等重大創新載體,感受這個科技創新特色平臺高速發展的強勁脈動與勃勃生機。

以服務釋放合作區優勢,吸引科創資源加快集聚

前不久,高時空解析度電子顯微鏡樣機在香港城市大學福田研究院正式出爐,為未來眾多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香港城市大學福田研究院坐落于深港國際科技園,有著3600平方米的實驗空間。記者看到,各實驗室均配有齊全先進的實驗設備,一個個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

“我目睹了園區建設從無到有,到如今各類科研機構的紛至遝來……這裡的發展速度,實在是太快了!”香港城市大學90後博士陳岩去年9月來入境城大福田研究院,專門從事高時空解析度電子顯微鏡關鍵部件研究項目。在他看來,河套有著獨特區位優勢,是深港兩地科研機構的逐夢灣區的理想起點。

陳岩告訴記者,這裡不僅為香港初到深圳研究型人才提供人才房服務,還為項目科研成果的展示提供各種渠道和平臺,打造從資金到場地乃至個人支援完整的服務鏈條,讓他們能夠潛心科創,心無旁騖。

對於合作區發展之快、變化之大,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辦公室負責人陳志鴻同樣深有感觸。

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于去年11月在合作區落成。起初,研究院只有全職員工6人。不到1年時間裏,已吸納了7位領軍科學家,組建起了一個140多人的科研團隊。

“從場地空間到用電,從設備選型到免稅政策落地……政府有關部門幾乎是同步推進,使我們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便具備了國際領先的科研基礎設施。”陳志鴻表示,研究院致力在合作區打造一個與國際環境接軌的“數字經濟與金融超級計算中心”。“現在,更多的研發機構和人才都聚集到了合作區,集聚效應顯現,這讓我們更加信心滿滿!”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整備的50萬平方米優質科研空間批量供給,已建成4個創新載體,率先承載香港及海外高端科創資源。同時,園區“1+N”規劃體系逐步完善,從規劃層面實現多規銜接、互為補充的格局。圍繞香港與內地科研合作的難點痛點,形成涵蓋“五流四制”的系統化、整合化政策框架體系,加速建設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

前瞻性謀篇佈局,聚焦六大領域打造創新引擎

作為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載體,河套已逐漸成為深港科創合作與“大國重器”佈局之地。

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于去年落戶合作區。該研究院由中科院俞大鵬院士領銜,專家團隊規模已近200人,聚焦量子材料、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以及裝備研發等領域。

“合作區的創新人才政策以及科創環境,能夠幫助我們加快建設量子科學領域的國際學術合作交流平臺。”南科大(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黨總支書記劉松表示。

記者獲悉,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聚焦生命科學、資訊科學和材料科學三大學科方向,醫療科技、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機器人、新材料、微電子、金融科技六大創新領域,已實質推進和落地高端科研項目逾140個,香港5所“世界百強”高校項目、金磚國家未來網路研究院中國分院、未來網路試驗設施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際量子研究院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項目均落地於此。

在這裡,每天都有攜手合作、融合創新、奮發共榮的故事上演。

未來機器人有限公司今年1月將總部遷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作為香港科學園的孵化企業,來到深圳創業發展,這家先天帶有深港兩地基因的企業,因融入灣區建設中而發展迅猛。

“我們的目標願景是打造工業無人車輛領軍企業。在物流重體力工作領域,我們的技術目前解決了普適性、高精度、穩定性、自適性等‘卡脖子’關鍵技術關鍵點,可在不同場景中實現廣泛運用。”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李陸洋博士説,中石化、格力、蘇寧、京東、雀巢等企業目前都採用了未來機器人的無人叉車,相比傳統人工,可提升200%的效率。

深港協作日趨緊密,世界級科創樞紐區現雛形

過去一年來,合作區發展漸入佳境,資本、技術、人才、資訊等關鍵要素加速流轉,科技創新持續展現勃勃生機。

以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為例,雙創工場已培育23家團隊,其中港澳背景團隊21家,比例達91%,包含人工智慧、物聯網、醫療科技、新材料等領域。團隊人員從初期69人發展至358人,其中港澳籍團隊人員54人,産生智慧財産權203項,其中稀土陶瓷、稀土鎂合金等技術為國家成功解決“卡脖子”問題。5個團隊産值從零邁入千萬元級,企業獲得融資共2.775億人民幣。

地處深港“直接結合部”,除了獨一無二的區位優勢外,優美的生態環境,突出的創新能力突出,充沛的發展活力,都驅動合作區加速“蝶變”。

今年2月,深圳首個信用審批示範大廳“e站通”正式啟用,為港澳籍人士辦理商事登記註冊開設特色諮詢窗口。今年9月,深港“聯合政策包”作為“一區兩園”建設的合作安排協議文件發佈,首個深港聯合辦公室等深港合作項目啟動,合作區協同開發進入新階段。

日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佈2021年度施政報告,宣佈成立“北部都會區”新區,與深圳乃至大灣區協同發展,共同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福田區代區長周江濤表示,接下來,福田區將按照國家戰略部署,堅守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初心使命,充分發揮合作區獨特優勢作用,圍繞制度創新、創新資源集聚、深港協同、主動服務的“四個強化”,全力打造國際開放創新中心。(記者/彭軍、趙新明、許依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