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新經濟

珠海:推動橫琴開發建設 加快轉型跨越發展

發佈時間:2021-10-13 10:03:03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梁涵、沈夢怡、吳志遠  |  責任編輯:

珠海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殷殷囑託

橫琴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勢,要加強政策扶持,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空間,發展新興産業,促進澳門經濟發展更具活力。

2018年10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珠海,視察橫琴新區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建設橫琴新區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産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時不我待,要有志氣和骨氣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擲地有聲的話語激勵珠海幹部群眾勇當改革開放探路尖兵。

珠海堅持以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為引領,著力打造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向“大而強”“大而優”轉型跨越,奮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

推動粵澳深度合作邁入新階段

牢記開發建設橫琴的初心,3年來,橫琴不斷校準發展方向,全力為澳門産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對澳門合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加強。截至今年8月底,橫琴累計登記商事主體數量超過5.5萬家,註冊資本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澳資企業超4500家,註冊資本超1300億元,成為內地澳資企業最集中的區域。

新征程上,橫琴開發建設翻開歷史新篇章。今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正式發佈;9月17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揭牌,標誌著合作區進入全面實施、加快推進的新階段。

“創業到橫琴,成為許多澳門青年的首選。”在橫琴創業的澳門青年黃茵每天往返澳門與橫琴兩地辦公,合作區的設立讓黃茵深切地感受到了這裡的熱情與活力,“隨著琴澳聯繫越來越緊密,橫琴這片土地將給澳門年輕人帶來更多發展機會。”

合作區管理機構正式揭牌後,新機構已進入高效運作軌道。聚光燈下,一個個“第一”相繼誕生。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綜合服務中心迎來首批申領營業執照的申請人,5家澳資企業誕生。澳門人盧德忠創辦的澳匯(廣東橫琴)國際會展服務有限公司,成為合作區管理機構揭牌後首個“出生”的企業。第一張施工許可證頒發、第一張外資商業保理牌照獲批……合作區展現出活力高效的新氣象。

“橫琴方案”發佈一個多月來,合作區新設企業逾520家,註冊資本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其中,新設澳資企業近100家,註冊資本達13億元人民幣。

粵澳深度合作邁入新階段。“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用是一個全新的設計和安排,是前所未有的,沒有先例可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主任李偉農表示,將不斷優化完善管理體制,為合作區、澳門、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提供示範,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動力,推動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中醫藥産業集聚效應逐漸形成

走進分子態(珠海橫琴)中醫藥健康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淡淡的中藥味撲鼻而來。這個坐落于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的新成員,已搭建起一條基於工業4.0標準架構的現代中藥無人生産線。公司董事長周粵生表示,希望結合琴澳雙方資源優勢,攜手推進中醫藥實現標準化、産業化、現代化發展,讓“澳門製造”現代中藥走向世界。

“發展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是“橫琴方案”明確提出的産業方向之一,中醫藥大健康産業也是澳門在橫琴拓展産業路徑的主攻方向,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正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首個落地橫琴的項目。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呂紅一直記得總書記來視察説的那番話:“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要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推進産學研一體化,推進中醫藥産業化、現代化,讓中醫藥走向世界。”如今,産業園吸引註冊企業達210家,其中培育澳門企業50家,已逐漸形成中醫藥産業集聚效應。

澳邦制藥是一家入駐園區孵化的澳門本土中成藥生産企業,其生産的蓮花萬應膏等品種外用藥,已完成在莫三比克的植物藥註冊。“産業園一頭連著內地豐富人才資源,一頭打通産品走向全球的渠道,還配備了國際一流的實驗室和通過中國及歐盟認證的中試車間,為企業發展提供高端公共研發平臺。”公司技術發展總監劉帝恒認為,産業園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來,産業園進駐的生物醫藥企業,正在取得可觀的突破性成果。其中,麗凡達研製出首批mRNA新冠病毒疫苗標準樣品,已向國家相關部門申請開展臨床研究;愛姆斯坦研發的幹細胞新藥獲得美國FDA臨床一期許可;盈科瑞(橫琴)藥物研究院雙黃連霧化吸入製劑等新藥,正開展動物藥效學預實驗、安全性預實驗研究以及藥理研究,這些轉化成果正讓這裡成為珠海生物制藥技術更新的策源地。

走出國産裝備“強心”路

走進格力電器生産車間,高度自動化的智慧製造生産場景讓人印象深刻:集控中心大螢幕上,全産線虛擬倣真實現從産品設計、生産計劃到製造執行的全流程數字化;生産線上,工業機器人替代傳統人工高品質完成各項質檢工序;車間通道上,AGV導航車與智慧電子倉實現智慧調度、精準配送……

2018年以來,格力電器堅持以自主創新的核心科技推動智慧製造轉型升級,帶動全産業鏈轉型發展,已面向市場實現客戶定制化的工業機器人整合應用、大型自動化生産線解決方案。

不僅面向消費端,格力聚力打造面向企業端的智慧製造設備,覆蓋了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伺服機械手、智慧倉儲裝備、智慧檢測裝備等10多個領域的超百種規格産品。其中,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中的控制器、驅動器、伺服電機和減速機,格力通過技術攻關均實現自主研發和生産。

格力電器的創新發展,是珠海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8月,歷時一年多完成二次修訂的《珠海經濟特區科技創新促進條例》正式開始實施,在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創多個“全國率先”,進一步展示了珠海破除科技創新發展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建設創新發展先行區的決心。

這座在20世紀90年代因“科技重獎”享譽全國的城市,再次發出科技創新強音,吸引激勵更多企業走自主創新之路。

親歷者説

珠海橫琴濠麥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龔元香:

發揮粵澳優勢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南方日報: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後,3年來,園區發生了哪些變化?

龔元香:這三年,産業園變化很大。當時園區孵化器建成時間不長,硬體設施還不夠完善,許多企業也剛剛開始入駐。之後,園區努力創造更好條件來幫助企業尤其是澳門企業的落地發展,現在園區的澳門企業數量已經有了數倍增長。

南方日報:從産業園管理者,到園區企業代表,感覺目前創業和營商環境如何?

龔元香: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在軟環境上有獨特優勢,比如對接外部資源和開展國際貿易服務等。這些優勢主要源於園區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首個落地項目,有澳門和廣東兩方面的支援。另外,澳門與葡語系國家之間長期形成的紐帶和淵源,也讓園區中醫藥産業走向國際化擁有先天優勢。

南方日報:今後有什麼發展規劃?

龔元香:作為園區一家創業企業,我們將聚焦中醫藥乃至生物醫藥産業,用心提供技術支援,特別是為醫藥企業創新研發提供專業支撐。從産業園來講,隨著“橫琴方案”的印發,發展中醫藥産業被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們將充分利用廣東資源優勢和澳門聯繫優勢,將中醫藥産品推廣到全球葡語系國家和地區,然後以點帶面輻射周邊市場。(記者/梁涵、沈夢怡、吳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