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演繹華僑華人愛國心 江門原創僑批舞劇《僑批·家國》首演

發佈時間:2021-10-11 09:41:35  |  來源: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   |  作者:高淺  |  責任編輯:

中國網廣東10月10日訊 10月10日晚,由中共江門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江門市委宣傳部主辦,江門市文聯承辦的原創僑批舞劇《僑批·家國》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首演。

江門是僑批文化保護研究的重鎮。《僑批·家國》是江門推動僑批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方式方法的最新成果,也是一次具有藝術價值、傳播價值的創新探索。該劇以僑批為載體,以舞蹈為表現形式,通過講述一位五邑華僑悲歡離合的故事,展現一段華僑群體與家國命運的歷史交織,體現了世界記憶遺産與舞蹈藝術的創新融合,表達了江門僑鄉對華僑精神的崇高致敬,進一步擦亮了“世界記憶遺産”名片與“中國舞蹈之城”城市名片,助力講好華僑故事、中國故事,凝聚僑心僑力,畫好最大同心圓,為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貢獻江門力量。

再現五邑華僑與家國命運的交織

僑批是一種信件、匯款單合一的郵政傳遞載體,被譽為“嶺南敦煌文書”,是世界記憶遺産。《僑批•家國》以僑批為串聯載體,以江門華僑的真實故事為原型,運用舞蹈語言進行藝術再創作,講述了一段華僑群體與家國命運交織的故事和歷史,再現了五邑先僑艱苦奮鬥、愛國愛鄉、報效家國的精神和力量。 

在舞劇中,來自江門的黃齊家、余振國、梁穎在參加一次愛國遊行中埋下熱血救國的種子。在時代的境遇下,他們有的漂洋過海終成知名僑領,有的加入抗日洪流為國捐軀,有的自強不息成為教育家,演繹了一個華僑家庭長達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折射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壯闊征程,見證了僑批背後濃濃的家國情懷。

為打造精品,江門市委宣傳部統籌、聯合業內精英組建了一支強大的創作和演出陣容:總導演張瑀航是國家一級編導、南方歌舞團編導,其作品曾獲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劇目、廣東省藝術節優秀劇目一等獎等獎項;編劇由楊渡歌(筆名:沐歌)擔任,其代表作品有大型現代舞劇《潮速》(文學臺本)、音樂劇《木蘭前傳》(普通話作詞)等;演出團隊則由國內一流團隊擔綱。

用舞蹈擦亮“世界記憶遺産”名片

江門是中國著名僑鄉、僑批保護研究的前沿重鎮。江門僑批以其數量多、歷史跨度長、覆蓋範圍廣、內容豐富等特點,在世界記憶遺産保護中具有獨特的重要地位。在申報世界記憶遺産名錄的16萬件僑批中,江門僑批文獻有近5萬件,現存最早的僑批也出自江門。

近年來,江門在僑批活化展示方面進行大量積極探索,不斷擦亮僑批這一世界記憶遺産“國家級”名片。目前,江門已建成臺山銀信廣場和銀信博物館;走進北京、廣州、武漢等10多座城市進行僑批巡展,推動“家國情懷寄尺素——江門五邑僑批(銀信)專題展”走進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等;啟動了五邑僑批全球徵集活動;舉辦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成立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下設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積極參與海外僑批交流展示;創作僑批元素文藝作品,在僑批研究保護活化方面積累豐富經驗,取得較好效果。

在此基礎上,江門充分挖掘僑批文化資源,用好“中國舞蹈之城”的資源優勢,策劃首部僑批舞劇《僑批·家國》,在推動僑批保護活化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

據了解,江門是被中國舞蹈家協會認定的“中國舞蹈之城”,也是中國芭蕾舞之母戴愛蓮先生的故鄉,深厚的舞蹈文化底蘊和人文淵源為進行舞劇創排提供豐厚的滋養。目前,全市有近百萬人喜愛、從事舞蹈工作,江門還建設了戴愛蓮文化廣場、戴愛蓮大型浮雕和舞蹈雕塑之路,舉辦高規格“國字號”“戴愛蓮杯”人人跳全國群眾舞蹈展演活動,連續多年舉辦百姓健康舞大賽和活動,不斷擦亮“中國舞蹈之城”品牌。

“舞蹈是世界通用的語言,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作為中國舞蹈之城,江門有基礎、有優勢、有責任利用舞蹈的形式講好僑鄉故事。《僑批·家國》正是希望通過僑批和舞蹈的創新融合,進一步擦亮世界記憶遺産、中國舞蹈之城兩張城市名片,推動僑批進一步走出深閨,努力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江門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説。

為進一步講好僑鄉故事,江門在策劃創作時精心選擇了童謠、碉樓、僑捐學校等僑鄉特色資源,將各類僑鄉元素融入到舞劇創作當中,並用藝術方式加以呈現,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切身感受,更深刻體會到五邑華僑華人愛國、愛鄉、愛家的家國情懷。

舞蹈藝術與僑批文化的結合,還激發出藝術表達方式的創新。據介紹,《僑批•家國》舞劇加入多媒體技術,在拓展舞臺的深度和立體感的同時,以簡練的文字理清故事脈絡、呈現僑批內容,補足舞蹈拙于敘事的不足,將“無聲的”舞蹈豐富為“有聲的”藝術,把僑批文化説深説透。

用好僑批資源創新講好黨史故事

《僑批·家國》也是江門從自身資源稟賦出發,結合僑批文化持續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次新實踐。

近代以來,面對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五邑華僑華人以其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責任感,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奔走四海、奮力鼓呼、英勇鬥爭,留下了眾多青史留名、可歌可泣的故事。作為“家書”,一紙僑批承載了眾多五邑華僑報效家國的故事。

《僑批·家國》也講述了百年黨史中華僑華人熱忱報國的故事。舞劇以僑批為線索,以江門華僑華人的事跡為原型,講述了華僑華人與家國命運交織的故事。劇中男主角黃齊家身負國仇家恨、久懷報國之志,英勇抗日,壯烈犧牲;男配角余振國是黃齊家好友,信奉“實業救國”,漂洋過海艱苦創業,逐漸成為一位知名的愛國僑領,長期支援祖國革命鬥爭與建設事業。幾位主人公共同傳遞出五邑先僑艱苦奮鬥、愛國愛鄉、報效家國的精神與力量。 

舞劇以豐富的內涵、創新的解讀、新穎的形式,把百年黨史中五邑華僑華人的家國擔當呈現在觀眾眼前,讓僑批“活”起來,把教育“融”進去,把精神“傳”開來,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開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發掘利用僑批文化資源傳承紅色精神,是江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大亮點。除《僑批·家國》以外,今年以來,江門不斷豐富僑批文化內涵,拓展研究領域,創新表現形式,講述好百年黨史中廣大華僑華人與中國共産黨的故事。

今年以來,江門在全國首推“僑批中的黨史”,在大量僑批史料中,精心拾取僑批中的黨史印記,將其置身於百年坐標中進行觀察和解讀,並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潮流形式傳播推廣,開闢了僑批活化的新領域,提供了黨史研究的新視角。

此外,今年4月,“家國情懷寄尺素——江門五邑銀信(僑批)專題展”首次走進位於北京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並在一天之內兩次登上央視新聞節目。7月,該展覽走進廣東省博物館,並融入“僑批中的黨史”研究成果,極大地豐富和擴展了僑批文化的價值和內涵。展覽也被列入“2021年廣東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名單。

喚起共同記憶凝聚僑心僑力

《僑批•家國》不僅是僑批文化的藝術化創新呈現,更是百年華僑精神的時代迴響,對江門以僑批故事講好僑鄉故事、中國故事,凝聚僑心僑力,畫好最大同心圓具有重要意義。

回望百年奮鬥歷程可以看到,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

僑批裏的故事,實際上也折射了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奮進的故事。《僑批•家國》劇中人物黃齊家、余振國、方心都是五邑華僑華人的形象縮影,在國將不國、家不成家的時候,五邑鄉親飄洋過海艱苦創業;在民族獨立、國人自強的時候,華僑華人投身革命保家衛國;在國運興隆、百業待興的時候,華僑華人回國創業建設家鄉,他們為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相較于紙張文字,舞蹈藝術生動直觀且具有感染力。《僑批•家國》通過舞蹈的形式,有利於拓展人們對海內外中華兒女精神世界的認知和理解,也將進一步喚起海外華僑華人共同的家國記憶,推動中國故事、中國文化的傳播,為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貢獻江門力量。

“一百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華僑華人,不忘祖國,不忘祖籍,熱情地支援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他們的功勳永遠值得銘記,他們的精神永遠令人景仰。”主辦方表示,舞劇所展現的華僑共同記憶和彰顯的華僑精神,將進一步激勵海內外中華兒女同心同德,繼續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薄力量。

記者在活動後對臺山市文聯副主席黃春燕進行了採訪,黃春燕表示,《僑批·家國》的故事背景發生在臺山,這樣一個悲歡離合的華僑故事,通過舞劇的方式,用身體的語言表達得淋漓盡致,既有氣勢磅薄,又有細膩刻畫,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同時,江門做為中國第一僑鄉,用舞蹈來講好僑鄉的故事是一種全新的藝術探索。以這次舞劇展演為契機,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江門僑批,也讓本地人有更多的內心認同。這次舞劇演員都是一些年輕人,演繹的也是一個青春熱血的故事,希望打動更多的年輕人,熱愛舞蹈、熱愛華僑文化,自覺參與到僑批的保護和研究工作中來。她同時表示:“江門市近年積極推進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江門五邑僑批(銀信)專題展建設,打造僑批展示和僑批文化交流互動平臺,效果較好。儘管如此,對僑批文化的研究、開發和利用仍然任重道遠。目前學術界對江門僑批的研究已經取得一定成果,民間收藏者、愛好者和研究者也出版了一些學術書籍。未來仍需要建立專門的研究機構,吸引更多專家學者,利用好民間現有的資源,産出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成果。此外,還需保護修復和利用開發現存的僑批機構舊址。僑批機構舊址是不可多得的不可移動文物,在申請文保單位保護的同時,可以修復一些僑批機構,保留歷史原貌,讓遊客沉浸式感受當年的繁忙景象和華僑悲歡離合的家國情懷。”(記者/高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