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新基建

“最後一公里” 你“點單”我來辦 政府為民辦實事

發佈時間:2021-10-08 09:56:47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何麗苑、吳志遠  |  責任編輯:

原標題:珠海精準對接群眾所需,以辦好“微實事”暢通民生福祉“最後一公里” 你“點單”我來辦 政府為民辦實事

“現在飯後小憩、休閒聊天更方便了。”家住珠海香洲區梅華街道富華社區的梁先生高興地説。由該社區居委會和物業公司共同出資添置的14套休閒石桌椅,前一陣子已在社區投用。

在香洲區鳳山街道紅荔社區,居民梁伯為社區的人性化服務“點讚”。以“民生微實事”暖心車接送服務項目為依託,該社區日前為198名社區長者提供了健康篩查、新冠疫苗接種“一條龍”服務。

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溫暖著百姓的心。聚焦群眾關注度高、受益面廣的民生需求,今年2月起,珠海啟動“民生微實事”項目,將之作為該市中心工作和落實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點工作來抓。截至9月,全市“民生微實事”確定項目4505個,涉及資金3.19億元,已實施4269個,已完成2949個,呈現持續向好發展態勢。

將民生服務送上海島

珠海素有“百島之市”之稱。提及這裡星羅棋佈的海島,多數人聯想到的是海天一色的旖旎風光。但同時,多數海島全年高溫多雨,人員、物資往來只能依靠船隻,生活多有不便。

自“民生微實事”項目開展以來,珠海萬山鎮政府充分發揮“兩代表一委員”的作用,深入漁村基層走訪村民,切實了解漁民的需求,將一項項民生服務送上島。

東澳島軍民路13號和六角亭附近山路,近期就迎來了“大變身”。該海島平地少,多數村居依山而建,不少山道在風雨的侵蝕下變得凹凸不平,也缺乏安全保護設施,給村民出行帶來不便。萬山鎮“民生微實事”工作領導小組了解情況後,立即開展工作,僅用一週就完成了上述路段的修繕。

快艇是海島漁民最重要的作業工具,也是他們的核心財産之一。每逢休漁期和颱風來臨前,島上漁民都會把快艇吊回岸上安置。為解決海島平地少,快艇“停放難、場地缺”問題,萬山鎮政府集中力量對東澳島快艇停放區域進行規範整改,對地面進行清理平整,重新劃線編號,並增設定位護欄,防止颱風季節快艇移位。“這一系列工作既滿足了漁民停放快艇的需求,又改善了海島的人居環境。”萬山鎮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

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當地政府向專業公司購買了驅蛇服務,開展集中清理整治,並分別在東澳、萬山兩島的居民區放置驅蛇藥罐;為整治農村人居環境,萬山鎮將“民生微實事”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發動萬山、東澳村黨支部黨員,協同開展村民房前屋後雜物回收清理活動,並由鎮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回收廢品……

隨著“民生微實事”項目深入推進,一批批具有“島味”“漁味”的項目逐個落地,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島民,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為珠澳街坊心相融搭建橋梁

一次家門口的“旅行”、一場鄰里主題講座,讓澳門居民張先生覺得,往後更有信心在珠海拓展自己的事業,也更安心與家人在橫琴生活。

“我們將建立澳門居民跨境生活的互助群體,並針對現居橫琴或有意到橫琴生活的澳門居民舉辦一系列活動。”澳門街坊總會橫琴綜合服務中心是澳門社團在內地開設的第一間社會服務中心,負責該中心相關工作的澳門社工陳偉良介紹。

他口中的系列活動,如今已陸續啟動。前不久,該中心順利啟動“澳門新街坊融入橫琴生活系列活動”,率先為70余名澳門居民量身定制了一場驚喜的橫琴之旅。

這一系列精彩的主題活動,也是珠海橫琴新區首批“民生微實事”項目之一。當下,橫琴澳門兩地互聯互通不斷加速。立足“服務澳門”,突出“澳門特色”,橫琴新區“民生微實事”徵集期間,特別邀請澳門街坊總會橫琴綜合服務中心參與,聽取居住在橫琴的澳門人士意見,希望解決他們關心關注的堵點難點。“在橫琴居住的澳門居民,一開始都會面臨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不同的挑戰,我們希望搭建一個橋梁,幫助他們迅速解決‘水土不服’。”陳偉良説。

接下來,澳門街坊總會橫琴綜合服務中心還將組織更多資訊分享及交流活動,包括舉辦服務澳門居民的大灣區民生指南講座、橫琴政策講座等,助力澳門居民融入橫琴、切實提升幸福感。

在橫琴的規劃中,下一步還將加快推進“澳門新街坊”建設,對接澳門的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等民生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鼓勵更多澳門專業人士在橫琴執業,不斷加強琴澳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實現民心相通。

將“點單權”交給老百姓

港珠澳大橋、拱北口岸、青茂口岸、前山河、白石橋、城軌珠海站……如今,路過香洲區拱北街道前河社區青藍巷135米長的圍墻,一個個聯繫珠澳兩地、人們熟悉喜愛的景點地標映入眼簾。

今年8月底,前河社區“民生微實事”——“青藍巷修復+彩繪墻”項目完工,這堵已有20多年曆史的斑駁老墻經過修復彩繪後,蝶變為拱北“網紅打卡地”。

此前,由於年久失修,這一堵老墻出現了多處裂縫,墻面污跡斑斑,一度成為社區環境整治的衛生黑點。在一次“民生微實事”項目徵集會上,有社區居民代表提出,希望“盤活”這135米的公共空間。前河社區黨委對這一建議予以支援,指導居民申報“民生微實事”項目並獲得審批,修復工作很快完成。

不只是彩繪墻。前山社區波花園小區作為典型的老舊小區,過去由於沒有統一的物業,小區管理不盡人意。適逢“民生微實事”啟動,前山社區黨委通過線上徵集居民意見等方式,共同聚力,最終順利將小區廢棄空地改建成停車場,緩解了居民停車難問題。

“以往的民生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缺乏群眾溝通和參與機制,導致項目實施結果與群眾期望存在差距,群眾獲得感差、滿意度低,甚至産生城市建設發展與己無關的想法。”珠海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民生微實事”項目徵集由群眾提出,項目遴選由群眾協商,項目實施受群眾監督,項目成效由群眾評議,項目資金由基層統籌,推動了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將“點單權”交給老百姓,激發了群眾自治活力。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建設宜居幸福新都市,珠海努力對標國際一流標準打造高水準區域教育醫療中心,以辦好‘民生微實事’為抓手解決老百姓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加快打造青春之城、活力之都。”近日,珠海市委書記、珠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郭永航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

灣區建設,民生為要。踏上新征程,未來珠海將推出更多便利珠澳兩地居民工作生活的政策舉措,提供世界一流高品質配套公共服務,奮力打造“民生幸福樣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