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灣區文旅

文博會助推大灣區文化産業融合高品質發展

發佈時間:2021-09-27 11:16:12  |  來源:羊城晚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大灣區、大未來】文博會助推大灣區文化産業融合高品質發展

9月23日至9月27日,第十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在深圳舉行。本屆文博會“粵港澳大灣區館”,以“搶抓‘雙區’驅動新機遇,共謀灣區發展同奮進”為主題,組織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香港、澳門以及廣東其他地市、深圳各區參展,重點展示數字文化、創意設計、文化旅遊等創新發展成果,推動區域文化産業協同發展。

促進文化交流交融,培育和匯聚創新創意人才,深化粵港澳之間的文化産業合作,文博會將在助推大灣區文化産業融合高品質發展道路上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

共建大灣區文化産業圈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廣東推動文旅融合,打造“旅遊+文化”産業生態圈,加快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粵港澳大灣區館”內,文旅融合産品眾多。如惠州館內,雙月灣、巽寮灣、亞婆角、惠州西湖、東坡紀念館、合江樓等景點展示,吸引遊客前往實地遊玩;東莞館內,突出創意設計、文化製造等,奪目的珠寶設計、新潮的室內陳設設計等吸引眼球;肇慶、江門等館,則以傳統工藝品及非遺項目“唱主角”。

近年來,廣東結合“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推動廣東省文化産業差異化發展與協同共進。珠三角發揮核心輻射帶動功能,攜手港澳共建大灣區文化産業圈。其中,廣州、深圳“雙城”聯動,促進文化與科技、金融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創意設計、影視、動漫、遊戲等優勢産業;珠海建設全球知名演藝城市,高水準打造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和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佛山建好南方影視中心,創建大灣區影視産業合作試驗區;東莞、中山加快文化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高端文化製造業;江門、肇慶和惠州深挖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打造文旅特色品牌。

港澳設計師應把握機遇

本屆文博會是前海“擴區”後深圳迎來的首個國家級重大展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12號館中部位置,整體紅色調的“香港創意館”惹人關注。該館運用視覺設計結合視頻方式,使觀眾深入了解香港設計師及其作品的創新理念,涵蓋産品設計、服飾設計、文創設計等領域。“香港設計師擁有國際視野和敏銳的商業觸覺,對內地和外國文化都熟識,可好好利用深圳的設計産業鏈以及大灣區先進的生産設施,生産出設計優良的優質作品,打進內地和海外市場。”香港設計企業家黃競表示,前海合作區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會給予香港設計業很好的機遇,香港年輕設計師要緊抓機遇,勇於踏出香港,大膽做更多嘗試。

“香港創意館”隔壁的“澳門創意館”,則充分展示了澳門創意多元的文化形象,涵蓋創意設計、數位媒體、動漫等領域。比如,誕生於澳門的文創品牌“梳打熊貓”,將中國文化、環保意識及愛護動物等正能量理念,以調皮搞怪的形象演繹,深受大眾喜愛。

隨著“十四五”規劃藍圖展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又于近期相繼發佈,一系列利好政策將為大灣區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提供支撐。

觀點——

大灣區文化産業要差異化發展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不管是廣府文化、潮汕文化還是客家文化,都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分支,再加上數百年來形成的商業文化、海洋文化,這些都是大灣區不同城市之間共有的特徵。

“隨著‘橫琴方案’‘前海方案’發佈,大灣區即將迎來更加快速的發展,而文博會無疑能夠推動大灣區文化産業的融合高品質發展。”宋丁表示,粵港澳大灣區56000平方公里,區域內文化多姿多彩、豐富多樣,不同城市的文化産業發展定位也不一樣。“比如深圳文化講究創新,而肇慶、江門的傳統文化色彩濃厚,大灣區各城市文化産業要差異化發展。”

“廣州歷史悠久,深圳活力無限。廣州的文化底蘊比深圳厚重,而深圳是全國文化的集萃之地,兩個城市的文化都有優勢和短板。”對於廣深“雙城”聯動,宋丁認為,兩座城市在文化産業發展方面應該發揮各自優勢,揚長避短,聯手做一些文化融合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