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廣東江門|用辦實事力度 提升民生溫度

發佈時間:2021-08-31 09:01:50  |  來源: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  |  作者:陳勁佟​、馮藝之  |  責任編輯:

中國網廣東8月29日訊  廣東江門市用辦實事力度,提升民生溫度,高效推進民生實事落地落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看民生實事,品僑鄉新貌。近日,記者走進江門多地實地採訪。

記者在廣東江門採訪時了解到,臺山市臺城街道桂水村創新開設“430課堂”夏令營,讓家長省心又省錢,也讓孩子放假不“放養”;蓬江智水展示中心直觀反映江門多年來的治水歷程,“沉浸式”體現五邑地區治水成效;江海區“兩館一中心”成網紅打卡地,方便廣大市民家門口聞書香品科技……

據統計,今年江門市、縣兩級共梳理推出民生實事、微實事項目4063項,已完成(整體完成和按節點計劃完成,下同)3376項,完成率83.09%。目前,市級100項民生實事已完成78項,提前完成的有33項,完成率78%;市級前6批“民生微實事”已完成399項,完成率94.6%。

民生是社會和諧的基石,是黨和政府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以來,我市高效推進民生實事落地落實,多措並舉補齊服務短板,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紮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向高品質發展實效轉化。

片區黨校開進村門口

記者來到臺城街道在桂水村掛牌成立的片區黨校。“這裡是我們的課堂,可以同時容納100人。”“這裡挂著的是我們黨校黨史學習教育‘功能表式’培訓課程表。”……在片區黨校工作人員甄楚瀅的指引下,這所開在村莊裏的“紅色家園”一點點揭開“面紗”。

農村黨員培訓中,普遍存在居住分散集中難、資源短缺學習難、計劃不強落實難、形式單一見效難等問題。“臺城西區基層黨員的比例達到28%,過去他們參加教育培訓往往得跑到街道上,路途遙遠不説,大部分村民還得忙於農活,黨史學習教育難以向基層延伸。”甄楚瀅説。

“能不能既滿足學習教育的需求,又讓農村黨員少跑路?”帶著這樣的想法,臺城街道説幹就幹,選址位置相對中心的桂水村,並投入300多萬元,在該村黨群服務中心二樓新建街道片區黨校。今年6月24日,片區黨校正式開放,對外“招生”。

街道片區黨校是怎樣運作管理的?師資的短板如何解決?如何確保村級黨校開課講出成效?面對媒體團的疑問,臺城街道黨工委委員袁彩鳳一一解答:“我們聘請了專業講師、先進典型、能人好手、基層幹部、土專家等師資隊伍,瞄準村情民風和依靠種養的發展特點,開展實用技術和致富技術等培訓。”

據統計,臺城片區黨校自投入使用以來,已累計開展專題培訓和現場教學63場次,培訓黨員群眾5267人次,成為了黨員群眾的“紅色加油站”,以及田間地頭的“黨建陣地”,真正實現黨性教育、本領提升同向發力、同頻共振。

“沒想到,在一個村莊裏,還能藏著一所設施、設備這麼齊全的基層黨校,從課堂的佈置、課程的安排再到提供的個性服務,都讓我感到眼前一亮。”在南方都市報珠中江新聞部主任李平看來,這也充分説明瞭江門對基層黨建建設的重視,讓其成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和為群眾辦實走深走實的基層堡壘,很值得推廣和學習。

“雙減”工作走在前列

今年暑假,江海區6所學校校園裏不同往年的安靜,整齊響亮的國學朗誦聲、餘音嫋嫋的古箏琴聲、運動場上的歡呼聲不時傳來,孩子們的身影依然在校園裏活躍著,充滿生機,這是當地探索開展校內託管服務試點後常見的一幕。

“暑期學校提供託管服務,對我們雙職工家庭來説真是個好消息!我們平時都要上班,暑期管孩子難度真的很大,現在推出這項服務,孩子從早上8點多到下午5點多都在學校裏學習,我們非常放心。”中路小學學生梁詩夢的媽媽陳麗萍説,因為她和孩子都熟悉學校環境,離家也近,省了不少心。

“官方帶娃”不光在江門市區風風火火,農村地區同樣搞得有模有樣。桂水村黨群服務中心一樓,媒體團“闖”進了當地夏令營活動的美術課堂,十幾個小孩圈坐在長桌兩旁,並在老師的指導下,一筆一劃勾勒充滿童趣的圖案。

據了解,夏令營活動是桂水村“430課堂”的一個延伸品牌活動。“過去,當地桂水小學一般下午4點半放學,但村裏的農戶多是糧農,農閒時就到城郊務工,大多回到家已是6點過後,導致家庭照顧和教育孩子出現了空檔期。”桂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余偉強等人向上級爭取資金支援,聘請專業社工機構“補位”,“430課堂”應運而生。

“孩子到‘430課堂’來上課,家中不需要支付一分錢,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孩子們完成作業,還有專門的設施和場所,為孩子們上繪畫課、舞蹈課、音樂課等,讓他們充分發展各自的興趣愛好。”紅葉社工機構負責人彭映林説。

沼澤地變身濕地公園

村民李潔芳在桂水村住了近三十年,家門前一口惡臭的沼澤地,雜草叢生,曾讓她寸步不想走出家門。今年來,沼澤地的改造被列入臺山市民生實事清單,芳姨的“心結”也終於得以打開。僅用20天時間,就基本完成了沼澤清淤整治、鋪設石徑小道、安裝玻璃棧道、增添睡蓮綠植、景觀置石等工程,曾經的沼澤地搖身一變成濕地休閒公園。

在記者面前,芳姨顯得洋洋得意,“炫耀”道:“公園修好後,不光味道沒了,風景比以前也不知好看多少倍,在這生活也舒服了不少。尤其是睡蓮開花的時候,村子前前後後擠滿遊客,可熱鬧了。”

今年7月正式啟用的蓬江區智水展示中心,展示著和沼澤地變身濕地公園類似的蝶變。“從2016年起,登記在冊的江門黑臭水體有12條,其中與蓬江區相關的有6條。蓬江區累計投資超33億元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工作。2020年,該區6條黑臭水體順利銷號,城市建成區域黑臭水體消除率達100%。”講解員詳細介紹了近年來江門水環境治理工作情況。

記者通過現場講解、視頻影像、治水沙盤等方式,清晰地了解江門水系發展歷程及江門市、蓬江區兩級政府近年來為改善水環境所作的努力。緊接著,一行人來到江海區科技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近距離體驗江門又一項順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幸福工程”。

據介紹,江海區“兩館一中心”總投資約3億元,總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正式對外開放後,成為市民學習、休閒的好地方。其中,科技館是江門市第一間大型綜合科技館,以普及自然科學、現代科技為核心內容,分為兒童樂園、探索發現、生命科學等三大主題展區,目前已接待市民遊客超過12萬人次。(記者/陳勁佟、馮藝之 通訊員/江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