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廣東省體育局:粵港澳聯合承辦全運會將推動大灣區實現共通共融共用

發佈時間:2021-08-31 09:01:50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彭博  |  責任編輯:

國務院近日批復同意粵港澳聯合承辦2025年第十五屆全運會,這是粵港澳首次聯合承辦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廣東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禹平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粵港澳聯合申辦全運會經過四年的醞釀最終達成,將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粵港澳區域融合,推動大灣區體育事業提升。

聯合申辦早有醞釀

作為全國水準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體育大賽,前九屆全運會由北京市、上海市和廣東省輪流舉辦(第七屆全運會由北京市承辦,四川省和秦皇島市協辦)。

2001年之後,國務院辦公廳取消了由北京、上海、廣東輪流舉辦的限制,允許有條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申辦全運會。

早在2017年天津全運會之後,廣東省便牽頭聯合香港、澳門共同討論粵港澳聯合承辦全運會的可行性。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實施,明確提出“共同推進大灣區體育事業和體育産業發展,聯合打造一批國際性、區域性品牌賽事”。粵港澳聯合承辦全運會,無疑給大灣區體育事業和體育産業的發展找到了一個強有力的抓手。

王禹平介紹,2018年,粵港澳三地的體育部門在澳門召開了推動大灣區體育發展的座談會,會上確定聯合申辦第十五屆全運會。經三地政府研究,認為具備足夠條件承辦此項大型體育盛事,借此促進三地體育事業的發展,正式向國家體育總局提出申辦。

“人生能有幾回搏”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香港打球的容國團入選廣東省乒乓球隊,為新中國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他“人生能有幾回搏”的豪言激勵了一代代的中國人。很多廣東運動員也通過港澳對外交流的便利優勢,提升訓練水準,參加國際賽事。

1979年1月,首屆省港杯在越秀山體育場進行,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由中央政府批准舉辦的首個地方性“涉外”體育賽事,成為粵港兩地在經濟、文化、親情等方面交流的平臺,也成為港澳地區與內地交流的橋梁。

近年來,粵港澳三地的體育交流更加頻繁。自2003年廣東省體育局、香港民政事務局和澳門體育局共同簽署粵港澳體育交流與合作協議以來,三地的體育交流從民間合作上升到由政府體育部門主導的官方正式交流合作。廣東省港杯足球賽、粵港杯籃球賽、粵澳杯籃球賽、粵港澳大灣區自行車賽等品牌賽事不斷涌現。目前,粵港澳每年舉辦的大型體育賽事和交流活動多達40多項,參賽人員超過5萬人次。

廣東曾成功舉辦第六屆、第九屆全運會,2010年亞運會(廣州),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深圳)等眾多國內外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澳門曾承辦2005年的東亞運動會。香港也舉辦過眾多國際單項體育賽事。粵港澳三地辦賽經驗豐富。

場館設施方面,廣東僅大灣區內的9個城市便有各類大中型場館124個。香港的啟德體育公園正在建設中,投資約300億港元,預計2023年落成。澳門體育館、體育中心運動場等體育設施設備也十分齊全。

事實上,港澳與內地省市聯合辦賽此前已做過一些嘗試。2008年北京奧運會,馬術項目便放在香港舉辦。2001年第九屆全運會上,承辦方廣東省將散打項目放在香港舉行,將武術套路比賽放在澳門舉辦。

推進大灣區建設

對於粵港澳聯合承辦全運會,王禹平認為,這有利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利於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準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重大的歷史機遇,更好地發揮體育在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方面的獨特作用。

有利於推動粵港澳區域融合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穩定、經濟繁榮,香港、澳門與珠三角城市各項經濟社會事業領域合作成效顯著。成功申辦第十五屆全運會,將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賽事有效整合相關資源,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共通共融共用,助力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建設,推動粵港澳地區在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的全面、深度融合。

有利於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體育事業的提升。以承辦全運會為契機,加大對粵港澳大灣區體育事業的投入,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深入開展粵港澳地區體育交流互動,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産業深度合作、協同發展,推動新時代大灣區體育事業發展,促進體育強國建設,不斷滿足粵港澳地區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接下來,三地政府將聯合組建大賽組委會。嚴格遵照‘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充分利用現有場館設施,嚴格預算管理,節約辦賽成本,嚴格控制規模和規格,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組織好第十五屆全運會。”王禹平説。(記者/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