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新經濟

數字人民幣跨境應用潛力大

發佈時間:2021-08-30 11:36:58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作者:鄒媛  |  責任編輯:

原標題:數字人民幣跨境應用潛力大 深港金融合作市場需求問卷調查報告顯示 

市場對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深港澳的跨境金融服務有何需求?記者在梳理近日發佈的《深港金融合作市場需求問卷調查報告(2021)》發現,深粵以及港澳的個人受訪者對於跨境金融服務需求旺盛;受訪的在深企業及金融機構則普遍認為,當前深圳金融開放程度較高,期待進一步優化跨境金融管理,推動規則趨同,跨境融資和支付結算進一步便利化。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分析認為,調查報告為金融機構進一步滿足各類市場主體跨境金融服務需求,提供定制化、專業化金融服務,指明瞭路徑,為政策制定者針對跨境金融服務需求旺盛的特定領域和特定對象,精準設計開放創新方案提供了依據。

●數字人民幣被各方廣泛看好

隨著大灣區建設的加快,三地居民互動日益緊密,對跨境金融服務的需求也更為迫切。調查報告顯示,不同年齡、性別、地域深粵個人受訪者的需求存在一定差異。旅遊、醫療保健、金融服務則位列最希望在港澳享受的服務前三位。

報告顯示,深粵以及港澳的個人受訪者對移動支付存在較強需求,其中手機支付以及支付寶/微信的重要性評分均高於其他;在投資場景下,深粵個人受訪者希望在港澳享受的金融産品需求集中在股票、基金和保險等産品;而受訪的港澳居民則希望在內地配置人民幣存款、人民幣理財産品和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三地的個人受訪者均認為,人民幣在港澳便利使用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而數字人民幣未來跨境使用有群眾基礎。近50%的受訪深粵普通居民認為人民幣在港澳使用的便利程度有待提高;40.1%的受訪港澳普通居民和32.9%的受訪港澳高凈值人群在本地購物消費時從未使用過人民幣。此外,超過五成的深粵個人受訪者認為數字人民幣未來會成為一種新型且安全的支付方式,能夠提高交易、轉賬的效率和安全性。

●受訪企業認為銀行融資需求將增長最快

總體來看,在深受訪企業對我國和深圳當前金融開放程度評價較高,下一步可繼續穩步推進金融開放。但不同企業對金融開放方向的期待和需求呈現不同特點,多數受訪企業認為可以推動人民幣在深港澳成為主要使用貨幣,期待進一步優化跨境金融管理、便利跨境移動支付。

關於未來深港澳合作方向,76.0%的受訪企業認為應推動人民幣成為主要使用貨幣;50.8%的受訪企業更傾向支付結算方面進一步開放,特別是有接近三分之二的生産型(64.1%)和外貿型企業(61.5%)期待這一領域更加便利化,表明在受訪企業看來,跨境支付在開展跨境業務中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

記者注意到,在深的受訪企業對於與自身業務相關的金融衍生品、境外上市公司股票和未上市企業股權等跨境金融産品的興趣較高,認為跨境融資是未來需求增長較快的領域。深港澳金融合作進一步加強後,受訪企業認為銀行融資(57.7%)需求將增長最快,其次是股權融資(19.9%)和債券融資(12.4%);在跨境金融機構選擇上,受訪企業最傾向與境內外分支機構較多的國有銀行(60.8%)開展跨境業務合作,其次是股份制銀行(20.4%)和外資銀行(17.4%)。

●金融機構期望推動資本項目開放

調查報告顯示,受訪的在深金融機構期望在深港澳推動資本項目開放,推動人民幣成為主要使用貨幣,發展金融科技,推動規則趨同,跨境融資和支付結算進一步便利化。

證券類受訪金融機構對於進一步金融開放特別是資本項目金融開放的需求更為迫切。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期貨公司等證券類機構在跨境人民幣業務、跨境金融服務、金融監管等方面評價相對偏低,普遍認為市場需求並不是跨境創新業務開展不及預期的主要原因,未來最期待證券投資進一步開放,如擴大滬深港通標的範圍等。

在深的銀行類受訪金融機構則認為市場需求不足是有礙大灣區和深港澳金融開放較為重要的原因,期望跨境融資進一步開放,佔比56.5%,高出總體18.4個百分點;而保險類受訪金融機構總體對當前跨境金融創新舉措的獲得感不高,更傾向於加快推進金融開放,期待資本項目開放、支付結算進一步便利化,對放開居民跨境購買投資類保險産品展現出較高的興趣(佔比56%,高於其他類金融機構)。(記者/鄒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