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新經濟

廣州市南沙區港航發展“十四五”規劃出臺

發佈時間:2021-08-27 09:34:51  |  來源:南方網  |  作者:余麗穎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大灣區、大未來】廣州市南沙區港航發展“十四五”規劃出臺

8月19日,《廣州市南沙區港口與航運物流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南沙港航‘十四五’規劃”)挂網發佈,圍繞推進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物流建設、完善綜合保稅區建設、發展航運服務、加強科技創新、推進生態安全文明建設、加強區域協同合作、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探索航運政策制度創新等9個方面,提出42項具體任務和5項保障措施。

該規劃提出,到2025年,南沙港貨物吞吐量達到4.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2200萬標箱,“十四五”期間實現南沙港區能級國際領先、航運物流邁上新臺階、國際貿易樞紐新型化、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新突破、營商環境一流化、政策制度創新系統化。

快速發展的南沙港區(攝影/劉偉)

到2025年南沙港集裝箱吞吐量達2200萬標箱

“十三五”時期,南沙區港口與航運物流産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截至2020年底,南沙港區各類泊位共218個,建成保稅物流倉儲面積100萬平方米,累計開闢集裝箱班輪航線143條。

而“十四五”時期,南沙港航業發展將從增量擴能轉向優化存量,推動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大力發展航運物流,加快提升南沙港航高水準門戶樞紐功能,著力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到2025年,南沙港貨物吞吐量達到4.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200萬標箱,滾裝商品汽車吞吐量150萬輛,國際班輪航線達150條,深水泊位達到22-24個。

展望2035年,南沙將全面建成港口與航運物流高品質發展體系,港口與航運物流業位居世界前列,全面實現海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港口群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國際航運樞紐能級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南沙港航“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加快南沙港區碼頭、航道及錨地建設,形成以南沙為核心的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國際航運樞紐能級全面提升。

根據規劃,南沙將推進碼頭泊位建設、持續優化港口功能,建成南沙港區四期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推進建設南沙港區國際通用碼頭工程等,同時加快龍穴島規劃港口深水岸線開發利用,大力拓展國內班輪幹線、國際班輪航線,加快海鐵聯運樞紐、南沙港鐵路及配套站場建設,持續提升通航適用能力。為推進航運物流發展,“十四五”期間,南沙將加快培育骨幹海運企業及具有全球採購、全球配送能力的國際供應鏈服務商,吸引物流企業進駐南沙,發展高端倉儲物流等物流業態。南沙還將進一步完善航運物流保障及倉儲配套建設,加快智慧倉庫及物流園建設,加快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施工建設,構建專業化物流網路。

打造國際新型貿易樞紐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在推進國際貿易樞紐建設方面,規劃提出,南沙將以全球品質溯源中心、國際分撥中心和全球報關服務系統為抓手,高水準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優化提升南沙綜合保稅區功能佈局,打造冷鏈物流“母港”。

南沙同時將探索現代易貨貿易、離岸貿易等模式,拓展新型貿易功能,發展跨境電商、文化藝術品保稅展示、期貨保稅交割等新興貿易業態,建設華南地區最大綜合型汽車進出口樞紐港,打造全國領先的跨境電商示範基地,加快發展國際轉机集拼業務。

優化營商環境是提升口岸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十四五”期間,南沙將進一步提升口岸通關效率,推動口岸監管制度創新,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同時推動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南沙港四期碼頭、海嘉碼頭等重點口岸開放,加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與南沙特色業務對接,推動“智慧海關”建設,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促進港航業蓬勃發展,離不開對航運政策制度創新的持續探索。規劃提出,南沙將積極探索建設特殊綜合保稅區,推動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創新,開展與國際接軌的航運稅收及監管政策試點,探索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對外貿易試點,推動實施啟運港退稅、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及國際航運保險免稅等優惠政策,縱深推進航運政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