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香港有底氣,投資者有信心”——專訪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

發佈時間:2021-08-23 09:06:21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方棟  |  責任編輯:

從“修例風波”到新冠肺炎疫情,再到美國的無端制裁,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在過去兩年中歷經挑戰卻依然韌性十足,並不斷取得更多、更大的發展成就,繼續受到內地和國際投資者的青睞。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解碼香港在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中持續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堅實地位的秘訣。

國際金融中心底氣十足

余偉文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工作近30年,見證並參與了香港金融發展歷程。他認為,香港的底氣首先來自“一國兩制”所賦予的獨特優勢。

“‘一國’的優勢,對於香港金融界來講,就是能非常近距離地去把握內地非常快的經濟增長所産生出來的不同的機遇。而‘兩制’的設計讓香港保持跟國際接軌的金融制度,包括普通法體系以及資金自由進出等,充當連接內地跟國際市場的有效的橋梁。”余偉文説。

以股票市場為例,香港2020年新股集資額超過5000億港元,同比增加逾50%,穩居世界第二大新股集資市場,其中七成新來港上市企業來自內地。受到內地穩定的經濟發展所鼓舞,一些國際投資指數也選擇納入更多內地資産,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使用香港和內地間的互聯互通機制,這為香港金融市場注入更多活力。

與此同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內功”也非常紮實。余偉文指出,香港金融體系底子非常厚:接近5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資産總額,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6倍多;面對外部動蕩,聯繫匯率制度運作如常,是穩定人心的基石;本地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和主要銀行流動性覆蓋率都遠超國際監管要求,不良資産維持低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表報告再次肯定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2021年世界投資報告》表明,香港是2020年全球第三大外來直接投資目的地。

外資在香港更加安心

國際金融機構選擇哪安家落戶,什麼因素最重要?余偉文不假思索地指出,一個穩定而安全的營運環境非常關鍵。

香港國安法于2020年6月底頒布實施。在過去的一年間,香港由亂及治,社會恢復安寧。“香港整體的情況穩定過來了,而且社會也安定了很多。一個穩定的營運環境,讓金融機構可以安心地在這裡營商,也讓國際投資者對投資香港市場有信心。”余偉文説。

對於所謂外資撤離香港的傳言,余偉文表示,他所接觸的投資者都看好香港的發展前景,事實和數字就是對不實言論最有力的反駁。

數據顯示,港元匯率在過去一年保持走強態勢,約500億美元資金流入港元體系,並沒有大規模資本出走的跡象;香港銀行體系存款規模在2020年同比增長5.4%,2021年上半年也保持穩定增長;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的管理資産2020年上升25%,且增長勢頭有望持續。

過去一年,香港金融管理局團隊與國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保持了密切溝通,舉辦了約100場網上研討會,充分了解外界關切。

余偉文説,香港國安法最初推出的時候,國際投資者對這一法律不夠了解,尚有疑問需要解答,但最近6個月,他們最關心的還是如何更好抓住香港和內地市場的機遇,如何加強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等新領域的發展。

“他們其實在考慮調撥多一點的資源到香港,擴展這裡的生意。所以我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應該是保持得非常好的。”余偉文笑道。

緊抓內地機遇擔當聯通橋梁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中有一個優點,我們一定要把握好,就是我們熟悉內地也連接國際,能夠作為一個非常有效、方便地連接內地跟國際市場的橋梁。”余偉文説,香港不僅要幫助內地資金“走出去”,更要讓國際投資者通過香港更便捷地“走進來”。

近年來,香港和內地市場的互聯互通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余偉文説,國際投資者在內地的債券投資中,約60%是經過“債券通”進行的;股票投資中,約有三分之二是通過“股票通”完成的。

余偉文表示,隨著互聯互通的不斷推進,香港金融業將獲得更大的發展動力,不論是銀行業務還是資産管理,香港都需要不斷完善金融平臺,打造有效、方便、安全的渠道,抓住發展機遇。

展望未來,香港的金融發展有望再添動力,“債券通”南向通和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有望成為香港和內地互聯互通新成員。“我們跟內地金融管理部門在研究最後的詳情,希望能夠儘快推出。我覺得如果這兩個新的機制能夠推出的話,也是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余偉文説。

“過去兩年雖然有很多挑戰,可是香港的金融業還是非常穩健。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勢頭沒有減退,反而更加增強。”余偉文説,有國家作為堅強後盾,香港金融發展有底氣,投資者對香港有信心。(記者/方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