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新經濟

廣東金融“十四五”規劃公佈

發佈時間:2021-08-09 09:34:45  |  來源:廣州日報  |  作者:王楚涵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廣東金融“十四五”規劃公佈,“123+雙10”打造國際金融樞紐

8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廣東省金融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新聞發佈會。記者了解到,《規劃》已正式印發實施,《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廣東省金融以“123+雙10”為戰略導向,加快建設金融強省,並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廣東金融發展的目標體系,其中,多項金融指標發展目標較“十三五”期末提高50%左右。

《規劃》還用了六章17節的篇幅詳細部署了“十四五”時期廣東金融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強調建設國際金融樞紐的關鍵在於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要通過南沙、前海、橫琴這幾個深度合作平臺率先在金融開放體制機制上實現突破。提出了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實施“金融倍增工程”,通過擴大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有效投資和進一步優化金融環境,把珠三角以及全球的金融資源引導過去。通過努力,這兩年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比如説湛江、汕尾等地市的信貸增速已經超過了全省及珠三角水準。

在健全現代金融體系方面,《規劃》提出支援深交所打造世界一流證券交易所、圍繞廣州期貨交易所打造完整期貨産業鏈、發展壯大總部金融機構以及豐富地方金融組織等舉措,全面提升金融産業的國際競爭力和金融資源市場化配置化的能力。其中,打造全期貨産業鏈是此次新提出的一個內容,下一步將培育新的金融機構和金融仲介服務機構,組建期貨與金融市場研究院,建設期貨交割庫聚集區,加快完善期貨産業鏈。

在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方面,首次詳細提出了實現金融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方式路徑,強調要重視對金融科技的監管,切實保障個人信用資訊安全。

解讀“123+雙10”

“1”

“一個樞紐、三方發力”,攜手港澳把大灣區內各主要中心城市緊密聯結起來,打造成一個聯通境內外金融市場的國際金融樞紐,發揮在金融科技、創新資本、綠色金融、人民幣資産配置和制度創新等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打造成實施更高水準金融開放、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服務産業鏈全球佈局的重要基地。

“2”

“雙城引領、全省聯動”,進一步強化廣州、深圳金融輻射帶動作用,帶動珠三角各地市開展特色金融創新。

“3”

以“金融改革開放、金融科技創新、金融生態安全區建設”為三大動力,實現廣東金融高品質發展。

“雙10”

第一個“10”,《規劃》提出要完善創新資本鏈、打造期貨産業鏈、發展跨境“金融通”、打造頭部金融機構、壯大銀證保金融機構、發展金融科技産業、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建設綠色金融市場、優化農村金融服務、發展地方金融機構(組織)和金融新業態這十項工程,來豐富壯大廣東金融産業鏈條。

第二個“10”是實施“金融+”十大工程,發揮好金融作為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血脈”和支撐作用。《規劃》提出了金融+貿易、消費、科技、高端製造、鄉村振興、基礎設施、海洋、文化、民生、生態共十大“金融+”工程。(記者/王楚涵 見習記者/張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