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産業鏈

深圳人工智慧集群化發展 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二

發佈時間:2021-07-27 15:51:40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作者:聞坤  |  責任編輯:

前不久,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編寫的《2021人工智慧標準化白皮書》正式發佈。作為國家人工智慧標準化總體組專家單位與主要發起單位,深圳人工智慧創新企業雲天勵飛的智慧警務系統,作為“AI+公共安全”領域的唯一方案入選白皮書。參編單位包括雲天勵飛、華為、騰訊等人工智慧領域的“深圳力量”,為國內人工智慧標準化工作提供指引和支撐。

目前,深圳在政策保障、基礎研究、研製標準、應用推廣等方面不斷發力,人工智慧企業規模快速增長,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形成以産業應用為引導、技術攻關為核心、基礎軟硬體為支撐的人工智慧産業鏈。

企業規模快速擴大

成立於2014年的雲天勵飛,是一家深圳人工智慧創新企業。創業之初,創始團隊面臨資金不多、辦公場地條件有限等各種挑戰,雲天勵飛選擇安防行業後就聚焦於此,穩紮穩打,並且一開始就確定了演算法晶片化的思路,推出“深目”系統一戰成名。

隨後,雲天勵飛自主創新,不斷進化迭代,為數字城市、人居生活等諸多領域提供人工智慧解決方案。2019年,深圳市政府與雲天勵飛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在多個領域加強合作,共同推動深圳人工智慧發展,提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水準,共同打造深圳新一代人工智慧産業高地。短短幾年,無論是攬獲吳文俊人工智慧大獎,還是入選國家人工智慧創新重點項目,雲天勵飛可謂收穫滿滿。在資本市場,其在半年內累計完成超過20億元融資,成為人工智慧領域最閃亮的明星企業。

在電腦視覺領域,雲天勵飛、商湯科技、奧比中光、精銳視覺、極視角等一批創新能力強、專注技術的深圳企業迅速“出圈”,在公共安全、智慧製造、智慧交通及智慧家居等領域應用落地迅猛發展。

深圳打造人工智慧産業高地,人工智慧企業規模快速增長。深圳市人工智慧行業協會發佈的《2021人工智慧白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底,深圳聚集1318家人工智慧相關企業,同比增長25.2%,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二。

華為、騰訊、中興、平安科技等巨頭聚焦物聯網、大數據及雲計算,在基礎層發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大疆、優必選、鯤雲科技、商湯科技等佈局技術層,聚焦電腦視覺和生物特徵識別領域;雲天勵飛、英飛拓、大族鐳射、匯川技術等在應用層突飛猛進,打造示範項目推動應用落地。

深圳市人工智慧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大量深圳創新企業在應用層佈局並取得突破,分佈廣且在公共安全領域優勢突出,打造人工智慧産業高地指日可待。

人工智慧産業加速聚集

7月19日,深圳首批自動駕駛網約車上路運營,引來各界關注。作為第一家在深圳開展自動駕駛載人應用示範的企業,元戎啟行為公眾提供 RoboTaxi自動駕駛汽車體驗服務,讓深圳市民都有機會成為乘坐“無人車”的先行者,體驗全球領先的智慧出行方式。

元戎啟行合夥人、副總裁劉念邱表示,經過多年技術積累,目前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序幕已經拉開,隨著軟體硬體日益成熟,自動駕駛汽車將成為人工智慧技術轉化應用的標誌性成果。

今年3月,深圳在自動駕駛領域立法再有重大突破——《深圳經濟特區智慧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公佈,深圳“無人駕駛”駛進快車道,自動駕駛企業紛紛加速佈局。數據顯示,深圳約有800家自動駕駛相關企業,佔全國的20%,擁有較完整的自動駕駛相關産業鏈。

劉念邱表示,隨著産業集群化發展,以及法規和政策不斷細化和完善,自動駕駛有望在深圳實現最全面的商業化試點。

“近年來,深圳發揮資源稟賦,人工智慧産業正加快集群發展。”深圳市人工智慧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加快發揮各區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加快人工智慧産業佈局,建設相關重點園區,培育若干産業集群,助推深圳成為人工智慧創新和應用高地。

目前,深圳已形成深圳灣科技生態園、金地威新軟體科技園、南山智園、寶能科技園、龍崗天安雲谷産業園等多個人工智慧産業聚集區,佈局領域包括智慧晶片、深度學習、電腦視覺、智慧機器人、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在這些産業區聚集區內,依託人工智慧領域領軍企業輻射帶動産業鏈上中下游企業發展,形成以産業應用為引導、以技術攻關為核心、以基礎軟硬體為支撐的人工智慧産業鏈。(記者/聞坤 實習生/詹靈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