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新基建

拱北海關助力光學晶片生産線高效進口

發佈時間:2021-07-26 09:16:34  |  來源:廣州日報客戶端  |  作者:陳治家  |  責任編輯:

7月22日,隨著最後一箱設備經拱北海關所屬香洲海關開箱查驗合格,珠海光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口的一批26個集裝箱、價值超3000萬元的光學晶片生産設備順利完成口岸查驗環節,進入投産前的安裝調試階段。據悉,這批設備是該公司自泰國轉移至珠海總部的一條鈮酸鋰生産線,將主要應用於超高速幹線光通信網、海底光通信網、城域核心網及科研等領域。該生産線落戶珠海後,預計將有效緩解光通訊産業“缺芯少核”的卡脖子難題。

“當時真是感到焦頭爛額。”回想進口前的情形,光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務經理王燕不無感慨地説。由於該批設備價值高、體積大,涉及零部件眾多,僅報關就涉及超萬種商品項,費時長且難度高,如何安全高效進口是企業面臨的難題。

在了解到該情況後,拱北海關多部門密切配合,主動到府“送技術、送政策、送服務”,指導企業用好兩步申報、提前申報等惠企改革,為企業提供提前歸類估價、優先查驗等便利措施,量身制定“一站式”監管模式;針對該批貨物數量多、體積大、政策性強,且涉及安全、衛生、環保等法規要求,加強口岸-屬地通關業務環節銜接,相關設備在目的地進行“一站式”查驗,通關時間大幅壓縮50%以上,不僅減少了口岸滯留産生的人工、物流、倉儲等直接經濟成本,還有效降低了設備受損風險。

“拱北海關創新項目監管方式,量身打造監管方案,為這條生産線能順利落戶珠海提供了先決條件。”王燕説,整條生産線能迅速及時地投入到産品的研發生産當中,保障了企業在週期短、換代快的電子行業中取得先機,保持競爭力。

據介紹,拱北海關以服務地方經濟高品質發展為出發點,將該生産線的高效驗放納入相關部門單位“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任務清單。充分聽取企業訴求,依法依規、特事特辦研究出所有解決方案,確保貨物“既通得快,又管得住”。“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著力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守護好粵港澳大灣區高新技術‘生産線’”。港珠澳大橋海關綜合業務一科科長馬少偉表示。(記者/陳治家 通訊員/宋倩、鐘牧寒、郭傳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