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新經濟

廣州發佈“雙統籌46條”“金融紓困19條”

發佈時間:2021-07-12 14:07:40  |  來源:廣州日報  |  作者:徐雯雯、申卉、王楚涵、方晴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廣州發佈“雙統籌46條”“金融紓困19條” 為最大程度上減輕疫情對經濟增長造成的損失奮力取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昨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廣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成果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雙統籌新聞發佈會,邀請廣州市發展改革委、廣州市衛健委、廣州市科技局、廣州市金融局相關負責同志,以及救治、疾控、應急等領域專家介紹疫情防控工作做法、成效,通報廣州市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統籌工作措施情況。

額外增加3萬個節能車增量指標

為最大程度上減輕疫情對經濟增長造成的損失,奮力取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近日,廣州市委廣州市政府在“紓困9條”的基礎上出臺實施《關於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不移推動高品質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雙統籌46條”)。

“雙統籌46條”在“紓困9條”的基礎上,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努力做到“四個對衝”,即以工業增長對沖服務業受到的影響,以投資拉動對衝消費放緩,以疫情衝擊不明顯甚至逆勢上揚的金融、資訊服務等行業對衝接觸式聚集性服務行業,以低風險區域增量對衝中高風險區域減量,最大程度上減輕疫情對經濟增長造成的損失,力促供需兩端齊頭並進,推動高品質發展,奮力取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新聞發佈會上,廣州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陳旭表示,除抓緊抓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進復工復産之外,“雙統籌46條”提出,更好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快重大項目建設穩定投資增長。尤其對於重點項目,要緊盯項目立項、用地規劃報批、施工許可辦理等關鍵環節,加強專項調度,力爭新開工項目按計劃開工建設。

此外,“雙統籌46條”提出,穩步實施在常規中小客車指標配置額度的基礎上額外增加3萬個節能車增量指標,延續在使用環節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車1萬元綜合性補貼政策,落實廣東省2021年關於汽車以舊換新相關政策。

推動新興産業創新發展是“雙統籌46條”的重要著力點。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支撐,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修訂廣州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方案。加快發展新興産業,打造全球生物醫藥産業發展新高地;實施動力電池材料、智慧駕駛晶片等關鍵零部件靶向招商;加快組建廣州大灣區軌道交通産業投資集團,重點引進培育一批具備規劃設計、投融資、建設、裝備製造、運營等全過程全産業鏈總承包能力行業龍頭和骨幹企業。

“金融紓困19條”重點服務“三類對象”

記者了解到,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銀保監局、廣東證監局以及廣州市工業和資訊化局、廣州市財政局,于6月30日聯合印發《關於強化金融服務支援疫情防控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的意見》,提出了19條具體措施,精準助力受影響企業紓困和激活動能,為疫情防控工作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可以説‘金融紓困19條’是落實廣州‘紓困9條’‘雙統籌46條’有關金融部署的具體措施,同時也是對兩個政策的有效延伸、細化補充和增強作用。”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何華權在發佈會上提到,“金融紓困19條”政策既包括引導金融機構積極落實好運用好再貼現、再貸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信用貸款支援政策等貨幣政策工具和措施,也包括鼓勵小額貸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機構減免費用、下調費率、延期展期等具體措施。

此外,根據疫情對不同區域、行業、企業經營影響的不同程度,“金融紓困19條”將與疫情防控直接相關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和曾列為中高風險區域、曾實施封控封閉管理區域等作為三類強化金融服務的重點對象,並提出精準分類施策措施,有助於增強金融機構開展服務時的針對性和精準性。

在覆蓋範圍方面,該政策對廣州地區銀行、保險、證券等各類金融機構,小額貸款、融資擔保、融資租賃等各類地方金融機構,以及“粵信融”“中小融”“信易貸”等中小微企業融資平臺和中徵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等均提出了政策要求和指導措施。

何華權介紹,目前,正在會同國家金融監管部門駐粵駐穗機構和相關部門做好政策督導落實,確保有關政策措施落實到位、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廣州金融系統正在按照“雙統籌46條”有關加快金融業發展部署要求,推進落實今年下半年各項重點工作,包括即將印發實施《廣州市金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推進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各項任務;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部署,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等。

廣州科技助力奪取“雙勝利”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廣州科技戰線發揮了重大作用;在實現經濟社會發展上,廣州科技産業也勢頭強勁。廣州市科技局副局長夏堅表示,科技局圍繞“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産業發展、人才支撐、生態優化”全鏈條創新發展路徑,推動科技創新強市建設,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廣州以“硬核”科技力量支撐疫情防控,助力廣州全市生産生活秩序快速恢復。同時,以優質服務為企業紓困解難,推動科技型企業做強做優。出臺新版的《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管理辦法》,擴大受惠企業範圍,並將企業年度貸款總額上限由2000萬元調整為3000萬元,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開展高企政策宣傳和申報輔導50余場,培訓人員近萬人,上半年廣州全市約3000家企業線上完成高新技術企業申報。

目前,廣州百億級以上高企達20家。夏堅透露,《廣州市推動高新技術企業高品質發展扶持辦法》將於近期印發。

此外,廣州正以高品質科技供給提升發展動能,促進科技産業提質增效發展。成效如何?數字會説話。上半年,廣汽埃安實現産銷4.25萬輛和4.28萬輛,同比增長109%和112%,5-6月終端銷量連續突破1萬輛。小鵬汽車6月交付量達6565輛,同比增長617%。粵芯半導體一期項目實現滿産運營,二期項目正式啟動,投資總額達65億元。廣州全市科技服務業快速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8.5%,超過70%的企業工資總額實現同比增長,顯示科技研發相關産業發展勢頭強勁。(記者/徐雯雯、申卉、王楚涵、方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