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灣區文旅

廣州華僑博物館將開館試運作,百年建築煥發新活力

發佈時間:2021-07-08 15:36:56  |  來源:南方+  |  作者:   |  責任編輯:

羊城再添僑文化新名片:廣州華僑博物館將於近期開館試運作。

這座博物館,是廣州與華僑華人心心相映的寫照。作為全國最大的都市僑鄉,廣州有超過400多萬海外鄉親,分佈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直以來廣大僑胞都希望建設一座銘記廣府華僑歷史與貢獻的博物館。經過多年的籌建,廣州華僑博物館即將於近期揭開面紗。

這座博物館,是老城市煥發新活力的縮影。廣州華僑博物館選址于百年曆史建築五仙門發電廠舊址,展陳融入“雲山、珠水、木棉、騎樓”等元素,彰顯廣府區域特色、華僑特色、文化特色,讓百年老建築煥發了新活力。

這座博物館,也將成為共建粵港澳“人文灣區”的重要載體和窗口。廣州作為中國的南大門,是廣府人走向世界的主要起點。廣州華僑博物館充分展現了“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內容,通過講好華僑華人故事,傳承好華僑華人精神,推動海外統戰工作和僑務工作取得新成效。

回顧歷史,面向未來,廣州正著力打造新時代樞紐型僑都,向建設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國際大都市邁進。

老建築,新功能努力打造國家二級博物館

百年老建築煥發新活力,廣州華僑博物館給出了生動詮釋。

走進博物館,煥然一新的建築面貌,融合聲光電的展陳設計,無不彰顯著時代活力。據僑博專家介紹,目前全國共有10余座華僑博物館,廣州華僑博物館的建築面積、展陳面積均居全國前列,軟硬體設施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與廣州全國最大都市僑鄉的地位相得益彰。作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廣州華僑博物館也是全國唯一一家利用百年老建築建設的華僑博物館,在展示歷史的同時,自身就是歷史的一部分,是研究廣州工業建築的重要文物。博物館選址於越秀區沿江西路的五仙門發電廠舊址,該廠始建於1901年,是華南地區最早的火力發電廠。百年斑駁的墻體,無聲地向參觀者訴説著廣州城市發展的歷史變遷。

從五仙門發電廠到廣州華僑博物館,這棟百年建築的“涅槃重生”,一方面是五仙門發電廠採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鋼結構建築技術,樓體堅固結實;另一方面,是廣州市注重對文物建築的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將廣州華僑博物館納入全市重點建設項目,歷經數年,克服了建築結構複雜、文物修繕難度大、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影響,有序推進了修繕籌建工作,未來將努力打造成有溫度、有廣度、有趣味、有品位的國家二級博物館。

如今,具有百餘年曆史的五仙門發電廠重新“甦醒”,與周邊的廣州解放紀念像、廣交會舊址、廣州賓館等歷史建築一起,既承載著海內外廣府人的共同記憶,未來也將繼續見證海內外廣府人邁出新腳步、踏上新征程。

心繫華夏,情牽羊城記錄廣府華僑歷史與貢獻

“廣州是座包容的城市,博物館展示的不僅是傳統意義上廣府籍華僑華人的成就,也包括投身廣州建設的華僑華人的成就。”廣州華僑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説。

俗話説,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僑;有陽光的地方,就有華僑。縱觀華僑的歷史,既是一部奮鬥史,也是愛國愛鄉的光榮史。一座銘記廣府華僑歷史與貢獻的博物館,一直備受期待。廣州華僑博物館的誕生,讓這一期待得以實現。館內展陳以“廣州華僑與歷史貢獻”為主題,以“尊重歷史,以物敘事,以點帶面,突出特色”為原則,設立“華僑史話”“家國情懷”“情暖僑心”“記住鄉愁”等四個部分,全方位展示了廣府華僑華人的突出貢獻。

為講好華僑華人故事,廣州華僑博物館在籌建過程中,向全球廣泛徵集華僑華人實物史料,目前館藏物品逾1.6萬件(套),其中不乏具有歷史和珍藏價值的實物史料:如1887年中華會館的佈告、孫中山致廣府華僑的親筆信、“飛虎隊”系列展品、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的親筆題字,鐘南山院士親筆簽名的抗疫防護服、巴拿馬總統親筆簽名的致當地華僑抗疫感謝信及一批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珍貴護照和僑批、僑匯等實物史料。同時,廣州華僑博物館的建設也查閱了與華僑相關的幾十萬份文獻資料、幾萬張檔案圖片,一件件展品、一張張照片講述著感人的華僑故事。

華僑是廣東航空的開拓者。歷史上,“中國航空之父”馮如、中國設計製造水上飛機第一人譚根、蜚聲美國的華僑飛行家林福元、中國革命空軍之父楊仙逸等一批愛國華僑都曾在廣州留下足跡,廣州華僑博物館記錄下了這段歷史。2020年,廣州白雲機場全年接送旅客4376.8萬人次,客流量居全球第一位。廣州從中國近代航空事業的搖籃,正闊步向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目標邁進。

改革開放後,大批海外僑胞回廣州投資興業,利用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優勢,投身廣州經濟建設,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廣州也開全國之先河,對為廣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外國友人授予“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自1986年開展授榮活動至今,廣州市共授予449位傑出人士“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其中包括霍英東、何厚鏵、何鴻燊、丘成桐等知名人士。據統計,歷屆榮譽市民在“授榮”時對廣州的投資額累計超過1300多億元人民幣,捐贈款物20多億元人民幣。廣州華僑博物館也用生動的圖文講述了“一群人與一座城市的故事”。

以館為媒,以僑為橋面向未來打造新時代樞紐型僑都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是凝聚力、創新力、發展力的基礎,廣州對於廣大僑胞來説,格外有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廣州市委統戰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廣州是全國著名的僑鄉都市,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東西方文明在這裡交匯融合,孕育了廣州獨特的華僑文化。廣州華僑博物館也展現了廣府文化順應世界文化發展潮流,與世界先進文明接軌,進而為嶺南文化帶來變革的歷程。

以城市建築為例,中西文化碰撞、融合後産生的具有嶺南特色的建築文化,使廣州成為一座活動的建築博物館。廣州華僑博物館通過僑景沙盤模型,重點展示了中山紀念堂、華僑運動講習所舊址、春園等華僑建築。粵劇也稱為“廣府大戲”,是中國最先走向世界的地方劇種之一,成為聯絡海外華僑華人的文化橋梁。廣州華僑博物館也復原了粵劇文化場景,展示了粵劇走向世界的歷程。

以館為媒,以僑為橋,廣州華僑博物館是文化傳承的又一創新舉措。下一步,廣州將結合海珠廣場片區文商旅發展整體規劃,推動廣州華僑博物館融入粵港澳“人文灣區”建設,將其打造成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為一體的國際交流新名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華僑華人研究中心和廣府華僑精神家園,為廣州打造新時代樞紐型僑都,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推進“四個出新出彩”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