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工作的香港青年,我們有幾個微信群,人數不斷在增加。”在深圳創業的標識設計師林紫瑩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興奮地説。
不久前發佈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居住在內地省份並接受普查登記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超37萬人。從“來了就是深圳人”到“大家都是灣區人”,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業就業、居住生活、奮鬥逐夢。
標識設計師:“港潮”融入灣區大市場
林紫瑩在工作中。(受訪者供圖)
林紫瑩是土生土長的香港女孩,25歲之前沒有來過內地。2012年,從香港理工大學畢業後,她進入一家香港知名設計事務所從事標識設計工作。幾年下來,雖升了職位、漲了工資,但林紫瑩越來越覺得自己像是一顆“螺絲釘”。
2016年,林紫瑩被公司派往上海工作一年,開始對內地的發展增加了解。尤其是快捷便利的移動支付等科技元素讓她印象深刻。
“不能等了,一定要走出‘舒適區’!”林紫瑩隨後來到深圳創立了拾創標識設計公司。在她看來,內地對高品質休閒生活的需求在增加,對商業中心、酒店等標識系統的需求也在走高。大到樓宇外立面的品牌LOGO,小到停車場、電梯間、洗手間的指示牌,都是“用武之地”。
突出標識的功能需求,追求造型的設計感,兼顧材質的耐用性能,憑藉著專業的功底和服務,林紫瑩和小夥伴已成功簽下新世界、華潤等大公司的相關項目,2020年營收超過千萬元。
“香港在標識設計等時尚潮流領域有先發優勢,內地則有廣闊的市場,並且內地科技的後發優勢可能將改變設計行業,比如未來的標識設計會更多利用電子顯示螢幕。”林紫瑩表示,希望在大灣區站穩腳跟後,進而輻射其他二三線城市。
在林紫瑩身邊,越來越多的香港朋友來到內地就業工作。“交通越來越方便,來的人越來越多。”她説。
公務員教師:港青“入編”加速人才流動
香港青年萬遷,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去年畢業季,找工作的他偶然間看到廣東選調生和急需緊缺專業公務員面向港籍青年招錄的消息,隨即選擇報名。
“當時看了招錄資訊,覺得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招的崗位與我的專業比較符合。”萬遷説。他出生於湖北武漢,16歲隨家人移居香港生活,先後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北京大學。
被選拔錄用後,萬遷半年來已參與多宗價格監管要案的處理和價格執法,還被抽調到深圳市進口凍品集中監管倉現場監管組、預約資訊組。
在萬遷看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逐步推進,內地和香港的交流持續增加,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崗位需要兼具內地和港澳背景的複合型人才。與此同時,廣東公務員面向港籍青年招錄也不斷增強香港青年對祖國的認同感。
“希望更多香港青年參與到內地更多省份的公務員崗位乃至各行各業中,親身參與內地經濟社會建設。”萬遷説。
在學校等事業單位裏,港籍青年的身影也日漸增多。今年5月,廣東首批、深圳首位被事業單位編制內崗位聘用的港籍青年吳嘉怡,成為深圳市坪山區龍田小學一名語文教師。另一名港籍青年、香港理工大學碩士生黃曉蕾已在福田區南園小學到崗實習。
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更多港籍青年“入編”,有利於大灣區人力資源的加速流動,助推大灣區建設向著更深層次、更廣泛的合作發展。
茶餐廳老闆:“港味”飄香灣區生活圈
岑明峰習慣別人叫他阿峰,他經營的“挺哥餐飲”正在大灣區大展拳腳。
岑明峰在餐廳工作。(受訪者供圖)
“我從小在香港長大,2008年從暨南大學畢業回到香港,正好遇到金融海嘯,香港找工作變得不易,而內地發展機遇越來越多。”幾經週折,阿峰在香港的招聘會上獲得了到海口做酒店管理的工作機會。
積累了數年的管理經驗後,2016年他在深圳創業,與合夥人共同創立“挺哥餐飲”,以“地道港味食品”為大企業提供團餐,客戶覆蓋沃爾瑪、順豐、華為等大型企業,目前已開了5家店。
阿峰打算長期定居深圳,他希望未來繼續深耕企業團餐、熟食供應,打通供應鏈前後端,將港式風味帶到深圳乃至內地更大的市場。
奶茶、鳳梨油、公仔面……近年來,融合中西口味、簡單方便的“港味”餐廳在大灣區市場受到喜愛。文和友聯合創始人翁東華説,團隊在調研深圳飲食文化時發放了5萬份問卷,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是“港式茶餐廳”。
深圳正處於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的黃金髮展期。在此背景下,深圳團市委擬全面實施“青年發展型城市、深港青年創業創新之城、志願者之城”的“三城戰略”,進一步扶持香港青年在深圳發展。
深圳團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近期將推出“深港青年一站通”App,以網站、App、小程式等形式直觀展現港澳青年就業崗位、創業政策、創業基地準入條件等,為港澳青年提供“一站式”資訊服務和支援。(記者/孫飛、王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