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新經濟

廣東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 新能源産業蓬勃發展

發佈時間:2021-06-28 09:01:07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6月16日,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發佈《廣東電網公司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服務“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通過七大方面舉措30條具體措施,立足廣東發展實際,依託數字電網建設,著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全面服務廣東省“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綠電“加速跑”

粵每2度電有1度來自清潔能源

2020年,廣東電網公司全年消納西電2058億千瓦時,創歷史新高;全額消納廣東省內清潔能源,廣東全省清潔能源佔比達48%,也就是説廣東每2度電有1度來自清潔能源。

廣東省計劃2021年新增電力裝機1468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75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投産容量將首次超過常規火電,為守護碧水藍天“再加碼”。預計到“十四五”末,廣東非化石能源電量消費佔比超過50%。其中,廣東海上風電在建裝機達700萬千瓦,位居全國之首,預計到2030年,廣東海上風電投産規模將達到3000萬千瓦。

廣東“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5月15日,南方電網公司在廣州發佈《南方電網公司建設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1—2030年)白皮書》,提出要加快步伐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全面建設安全、可靠、綠色、高效、智慧的現代化電網。預計2030年前基本建成新型電力系統,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過程中,確保新能源高效消納和電力可靠供應。

綠色“新動能”

新能源産業集聚發展

在港珠澳大橋的人工島上,充電樁正在為公交巴士、長途客車等提供三地車輛通用、快充為主的充電配套設施。“用這個直流快充給車充電,只要6分鐘,就能續航80公里。”市民熱情地向記者分享充電樁使用心得。為適應市場需要,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近4年累計投運充電樁1516個,充電電量逐年高速遞增,累計充電量超1.9億千瓦時。

在位於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的國內首座油氫合建站——中石化佛山樟坑站,每天下午前來加氫的氫燃料電池物流車絡繹不絕,工作人員熟練地為車輛加氫,5分鐘左右,一輛物流車就可以加滿離開。2020年底,廣東再添佛山河滘、廣州開泰北、東莞東發三座油氫合建站,日均加氫量分別達到292公斤、225公斤和300公斤,加上樟坑油氫合建站,日均供應氫氣超過1400公斤,覆蓋廣州、佛山、東莞等多個珠三角地市氫能需求。據統計,目前廣東地區氫燃料電池車輛已經突破2400輛,氫能汽車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重要組成部分。

3月2日,位於廣州開發區的“HTWO廣州”動工建設,這是現代汽車集團在華建設的首家大型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産專用工廠,將建成為包含氫燃料電池堆工廠、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産工廠、研發中心和創新中心在內的綜合型基地。這個面向未來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生産基地,從簽約到破土動工不到一個月,它將進一步完善廣東新能源汽車産業鏈。

在廣東,從場景應用到全産業鏈生産體系,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逐漸清晰。

佈局“綠未來”

新能源開發與産業發展相互促進

近年來,廣東積極統籌利用新能源資源和開發條件,堅持技術引領、項目帶動,推動了新能源開發與産業發展形成了良性互動、相互促進的迴圈。

截至2020年底,廣東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6089萬千瓦(其中核電裝機1614萬千瓦,氣電裝機2838萬千瓦,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裝機1637萬千瓦);天然氣供應能力478億立方/年,建成天然氣主幹管網3630公里,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4座,充電站約3450座,高速公路快充站354座,公用充電樁約15萬個;2020年廣東全省新能源産業營業收入約4300億元。

産業技術水準加快提升。風力發電機組、逆變器、高效太陽能電池和集熱器、氫燃料電池等研發製造處於全國領先地位,氫能利用、儲能技術、充電樁和智慧電網建設位居全國前列,自主品牌“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天然氣水合物連創試採紀錄。

産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在核電、海上風電、太陽能、氫能産業方面産生了一批優勢特色企業,形成了骨幹企業帶動、重大項目支撐、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的態勢。

一線見聞

風從海上來

這裡是粵港澳大灣區裝機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廣東能源集團珠海金灣海上風電場項目,全部55台風機已經在2021年4月2日實現全容量並網。每年將為大灣區提供清潔電能近8億千瓦時,滿足3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與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廣東省標煤消耗約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6萬噸。

珠海金灣海上風電場場長張遵旭告訴記者,珠海金灣海上風電場項目位於珠海市金灣區三灶島南側海域,規劃場址約52平方公里。項目總裝機容量300MW,共安裝風機55台,配套建設一座海上升壓站及陸上集控中心,風機機型採用明陽智慧能源公司的抗颱風型5.5MW容量風機,可有效抵禦17級颱風。

在廣東,海上風電資源豐富、年利用小時數高、發電量高,是最具規模化發展潛力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推動能源轉型、替代化石能源潛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有利於可再生能源的高品質發展和能源轉型。

海上風電就是藍色海洋與綠色能源的交響。在廣東沿海,已經遍佈著海上大風車,未來,也將有越來越多的海上風電項目並網,助力廣東實現碳達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