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灣區文旅

規模擴兩倍 舊址煥新顏

發佈時間:2021-06-22 09:04:12  |  來源:廣州日報  |  作者:卜松竹  |  責任編輯:

原標題:中共三大歷史陳列館接待參觀服務能力達70萬人次/年 規模擴兩倍 舊址煥新顏‍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外景

紅色廣州英雄城市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改擴建竣工開館特別報道

2021年6月20日,中國共産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以下簡稱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改擴建竣工,重新開館。作為廣州重要的紅色史跡,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在閉館升級改造期間已經引來無數關注的目光。它將以怎樣的新面貌與市民見面,接下來一起走近看看。

巧妙融入鐮刀錘頭元素

風格與周邊建築基調協調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黎淑瑩介紹,改擴建後,中共三大歷史陳列館佔地面積為668.42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305平方米,規模比之前擴大了兩倍,能夠詳實完整、鮮明生動展示中共三大波瀾壯闊的輝煌歷史。同時,接待參觀服務能力可達到70萬人次/年。陳列館的改擴建設計巧妙融入黨徽鐮刀和錘頭元素,以抽象元素與建築體量的巧妙組合,構成突出的建築語言;而榫卯結構的交織形式,表達了榫卯共握、工農同心的設計理念。

黎淑瑩説,根據《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街區內建築高度需要控制在12米以下,在體量、色彩、材質等方面應與街區歷史風貌相協調,不得改變街區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所以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設計時,在立面材料上採用大量紅磚壘砌的方式,與周邊新河浦建築的基調協調一致,同時寓意在中共三大召開後,中國共産黨團結一切力量,萬眾一心。

黎淑瑩還介紹,為了讓地上展陳面積盡可能擴大,此次項目設置地下兩層用於設備房、消防水池、文物庫、電房,為此擴建部分基坑面積430平方米,深度達11米,周邊環境複雜,四週既有歷史建築,也有居民樓,西側緊貼舊陳列館、二者凈距僅2米,南側基坑離周邊居民房屋最近距離僅3米,對基坑變形控制要求嚴格。經專家論證討論及研究,最終確定基坑採用旋挖咬合支護樁支護方式+長短臂挖掘機土方開挖方式,僅用時70天完成基坑支護階段施工和土方開挖。

提升公共服務水準

打造黨史學習教育重要陣地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設有“中國共産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史陳列”,全面展示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廣州召開的中共三大。大會確定國民革命為黨的中心工作,決定共産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揭開大革命的序幕。

紀念館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廣東省、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廣州市黨員教育基地等。這裡開展形式多樣的展覽和社會教育活動,成為廣州最有熱度、影響最大的紅色史跡點之一。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黨支部書記、館長朱海仁表示,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擁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是激發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場所。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完成改擴建,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準,為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提供高標準、高品質、高水準的服務。以實際行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和“四史”宣傳教育紮實深入開展,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功能,使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成為黨史學習教育重要陣地。(文:記者/卜松竹 通訊員/張琳 圖:記者/莊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