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新經濟

橫琴智慧金融論壇聚焦國際資本流動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

發佈時間:2021-06-21 09:19:28  |  來源:廣州日報  |  作者:陳治家  |  責任編輯:

6月19日,橫琴智慧金融論壇(2021年第二季度)暨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國際資本流動專題研討會:“全球貨幣超發背景下的國際資本流動:問題、趨勢與新發展格局下大灣區建設”在珠海橫琴新區創意谷舉辦。

本次活動邀請多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總結過去半年全球貨幣超發背景下的國際資本流動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從不同視角展望和研判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中國金融發展趨勢,立足於通過琴澳合作提升大灣區澳珠一極在國際金融市場建設中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並推動開展跨境資本流動監管與制定應急預案的培訓。

本次活動由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丁一兵主持。活動伊始,橫琴新區金融和財政局局長池騰輝、橫琴智慧金融研究院院長李曉分別致開幕辭。

論壇上半場,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黨委書記、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秘書長姚枝仲針對近期全球貨幣超發現象進行了全面的梳理,通過詳細分析持續低通脹的原因,清晰地指明當前全球貨幣的流出方向;橫琴智慧金融研究院院長李曉發表題為“全球貨幣超發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兼論中國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的主旨演講,指出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大背景下,金融高品質的開放與發展是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重中之重;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上海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羅長遠基於稅收角度分析近年來中國外資來源地的結構變化,指出在促進國際大迴圈的新開放經濟條件下,國內稅與雙邊稅收協定在影響FDI流動方面的互動性會越來越強;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譚小芬圍繞“新興市場跨境資本流動順週期性及其異質性的微觀機制---兼論我國A股被納入國際基準指數的影響”進行視頻演講,指出全球金融週期對一國資本流入的影響會隨著ETF和基準指數驅動型投資者風險暴露的上升而進一步加強。

論壇下半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呂越圍繞外資開放與企業減排之間的關係,分析指出外資開放能夠提高生産過程中技術水準和生産末端污染治理的投資,以實現企業減排的目標;浙江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余林徽針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下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模式選擇進行了嚴謹的分析,以數據模型為支撐,指出低程度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將會使得企業更傾向於採用跨國並購的方式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活動;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邵學峰發表題為“新發展格局下琴澳金融經濟深度合作的邏輯和路徑”主旨演講,建設性地提出琴澳未來的深度合作可以從規則銜接、産業聯動、金融引領、民生協同、城市融合五個角度來實現。

在論壇最後的提問與討論環節,與會專家圍繞相關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並對觀眾提問給予了針對性解答,現場互動熱烈。與會專家均認為,在國際發展合作格局加速重構、全球經濟持續衰退的大環境下,中國應當勇立潮頭開新局,直面新挑戰、作出新嘗試。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縱深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加快建設,橫琴必然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為珠澳兩地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贏得先機。 (記者/陳治家 通訊員/邱晶晶、洪慧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