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灣區農業

廣東省農業産業基礎進一步夯實

發佈時間:2021-06-18 13:48:30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原標題:産業基礎進一步夯實 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良好

茂名市電白區大片的荔枝林紅果高挂,農戶迎來豐收。南方日報記者 石磊 攝

“我這果園有200多畝,有妃子笑、白糖罌、桂味。”茂名市電白區水東鎮果農楊華歡指著眼前挂滿荔枝的果園説,除了荔枝他還種了龍眼,現在已採摘20余天,今年又豐收了。

當前,正值荔枝上市季,與楊華歡一樣,2021年廣東省超百萬荔農迎來豐收,據國家荔枝龍眼産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陳厚彬透露,2021年廣東荔枝預計産量143.71萬噸,較去年增産11.58%。

不僅僅是荔枝,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廣東省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633.20億元,同比增長9.0%,農林牧漁業增加值983.95億元,增長7.2%;1—2月,廣東第一産業投資同比增長354.3%,增速是廣東省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的7.5倍……

廣東農業農村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糧食産量穩中有升,生豬産能穩步回升,産業化經營基礎進一步夯實,鄉村建設進展順利,農民增收,消費大幅回暖,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良好。

重要農産品安全有保障

“這段時間剛好是空檔期,我在對接一些種子企業做對比,看能不能找到好的玉米種子。”來自湛江市遂溪縣北坡鎮的楊春説,他計劃7月給農戶發放玉米種子,9月左右就能再次有收成。

6年前,楊春自己出資從種子公司購回玉米種子,將這些種子移交農民種植。玉米成熟後,楊春再把農民所需要支付的種子成本在收購階段扣除。這一模式解決了大部分人的種植啟動資金的問題。

如此一來,不僅是當地的農戶,甚至是雷州、遂溪等地都有農戶願意跟他合作。“以我這種合作模式種植的玉米,在雷州半島是2.3萬畝左右,現在,基本上北坡鎮家家戶戶都在種玉米了。”楊春説。

玉米是主糧之一,楊春不僅帶動了當地農戶增收致富,也為廣東省糧食安全作了貢獻。

來自陽春的生豬養殖戶張先生,他家目前在欄的生豬約4000頭,其中與溫氏合作養殖的約3000頭,很快就可以出欄,“這3000頭是與溫氏簽訂了合同的,市場的波動對我們影響不太大”。儘管豬肉市場行情低迷,張先生還是堅持下來,為保障廣東的豬肉供應貢獻一份力量。

目前廣東省生豬復産氛圍濃厚,新建項目多、規模大,生豬産能加快恢復,産業素質大幅提升,生豬穩産保供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據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統計,2019年第四季度以來,生豬存欄量、能繁母豬存欄量連續六個季度環比增長,2021年一季度,廣東生豬出欄837.71萬頭,同比增長26.7%,環比增長21.5%。一季度末,生豬存欄1893.63萬頭,同比增長36.3%,環比增長7.2%,已恢復到2017年的88.8%……可以説,廣東省“米袋子”“菜籃子”“肉盤子”等安全有保障。

特色産業富民增收

行走在茂名高州市根子元壩大道上,放眼望去,道路兩邊全是挂滿了果實的荔枝林和全國各地車牌的大型冷鏈貨車。

世界荔枝看中國,中國荔枝看廣東。中國荔枝産量佔世界近七成,廣東荔枝産量佔全國五成以上,佔世界三分之一。妃子笑、白糖罌、黑葉、桂味、糯米糍、懷枝六大品種成花率超八成,2021年又將是廣大荔農一個豐産大年。

荔枝帶動果農增收的社會經濟效益日漸顯現,2020年廣東省荔枝産量達130萬噸,較2019年增産66.6%,全年總産值超180億元,荔農實現了豐産又豐收。

在嶺南特色經濟作物方面,除了荔枝,2021年一季度,廣東省水産品總産量預計達到195.5萬噸,同比上升1.24%,龍眼等嶺南水果整體成花形勢優於去年,如作為廣東省開年第一個上場的“粵字號”嶺南佳果,廣東鳳梨火遍全國。2021年的徐聞鳳梨一上市即價格高開,田頭收購均價每斤達到了2.5元,最高3元。一季度,廣東省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6225元,增長16.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7.7%,增速比城鎮居民高2.4個百分點。

“美麗經濟”綻放活力

“鳥鳴入耳,氧氣充盈肺腑。人與自然的寧靜是這裡的一切。”80後陳先生是位碼農,每逢閒暇,他便會拖家帶口從汕頭出發,驅車前往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陰那村的雁南山居民宿,回歸大自然的安寧,體驗鄉居生活。

和陳先生一樣,到鄉村尋一處獨特民宿,看綠水青山,聽鳥啼蛙鳴,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坐擁名山、古寺和茶田,獨特的資源稟賦,讓雁南山居的遊客與日俱增。每逢節假日,雁南山居更是一房難求。

作為雁洋鎮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的重要節點,近年來,雁南山居帶動周邊10多家高端民宿入駐。

雁南山居並非孤例,2021年來,廣東省“美麗經濟”市場火爆,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加快發展。在節假日期間,到農家體驗農耕樂趣、品味民俗情調、感知田園風光,成為居民出遊的重要選項。

從化溫泉、翁源蘭花、南嶺古驛道等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點、精品線路人氣爆棚,城郊鄉村遊成為消費熱點。如2021年春節7天假期,廣州市共接待鄉村遊589.01萬人次,佔全市接待遊客54.2%。

種糧大戶六千畝水稻即將豐收

這幾天汕頭的天氣陰晴不定,時而陣雨,時而放晴。全國種糧大戶、汕頭市潮陽區錦灃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宋文全家在短暫的農閒之後又忙起來了。

林宋文負責收集2021年稻穀的行情、聯繫買家。他的大兒子林岳鋒負責清倉、給倉庫消毒和殺蟲。小兒子林岳濱則負責農機的檢修……在四五天后,他們將迎來一場硬仗——6000多畝的早稻收割。

林宋文的這一批早稻是2021年農曆正月初八播種的,35天后開始插秧,清明前插完。5天后,如果氣溫合適就下肥。過半個月再施一次肥。播種40天左右打藥防病蟲害,45天左右開始曬地……“水稻生長週期一般是100天左右,過幾天就開始收割了,收割完後馬上播種晚稻。”介紹起早稻和晚稻的管理,林宋文如數家珍。

作為全國種糧大戶,林宋文種植水稻已有21個年頭。從2000年租地50畝種糧以來,他的種植規模不斷擴大。2003年,從當地流轉土地進行承包經營後,種植面積達到了2000多畝;2013年,他帶領當地100多戶種植散戶成立了錦灃合作社,種植面積也擴大到5000多畝。

“由於前期的乾旱天氣,2021年的水稻産量會減少,平均在800—1200斤/畝不等。”林岳鋒告訴記者,2021年錦灃合作社水稻收割將會全程機械化,大概投入5台收割機,每天每台收割50畝,烘乾機13台,日烘乾量可達600噸。

不僅僅是收割環節,目前,錦灃合作社水稻種植實現了全流程機械化,正是林岳鋒的加入給合作社帶來了這些變化,2015年,在林岳鋒的建議下,錦灃合作社引入了水稻超聲波技術——通過用超聲波給水稻種子“洗澡”,合作社水稻的年産量上升了10%—20%。

此外,林岳鋒還為合作社添置了不少機械——翻土機、插秧機、無人機、收割機、烘乾機……這些農業機械廣泛應用於水稻種植的耕田、插秧、噴藥、收割、烘乾等各個生産環節,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也提高了水稻種植的收益。

此外,潮陽絲苗米現代農業産業園的創建也讓錦灃合作社如虎添翼。2018年,該産業園成功入圍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名單,水稻常年播種面積15萬畝,重點打造成集聚科研創新、生産示範、加工流通、休閒旅遊等綜合功能的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

園區實施主體以合作社的模式為主,現有農業企業71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8家,家庭農場12家。錦灃合作社就是實施主體之一,該合作社主要承擔水稻全程機械化提升和水稻品牌建設等項目。“在産業園的帶動下,我們合作社的機械化水準得到了很大提升。”林岳鋒説。

“希望過幾天不要下雨。”林岳鋒説,即便有機械化助力,收割水稻時,有一個好天氣,水稻收割的品質會更有保障,同時也會降低收割過程中的損耗。

農業産業也要全面振興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重點。

廣東農業發展的氣候資源優勢、生物資源優勢、消費市場優勢和經濟基礎優勢非常明顯,尤其是,發展富民興村産業有著天然的優勢。

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廣東省各地也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各類具有嶺南特色的農業産業蓬勃發展。如今,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鄉村振興接續全面推進。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就需要有與“全面”匹配的現代農業産業。因此,未來的現代農業産業,也要與時俱進,要全面發展。(記者/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