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當前我廣東省疫情防控正處在關鍵階段,要善於運用科學技術這一強大“武器”,充分發揮廣東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醫藥産業、數字經濟等方面的科研、技術和産業優勢,調動廣大科研人員、相關企業等各方力量,助力早日打贏這輪疫情防控硬仗。
堅持科學防治,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一項重要指導原則。回顧去年的舉國戰“疫”艱辛歷程,從廣大科研人員快速分離病毒、完成基因測序,到短時間完成核酸檢測試劑、疫苗的研發攻關,再到“健康碼”“行程卡”等新應用多場景推廣……善於運用科學技術“武器”,是一條重要經驗。5月21日以來,廣州、深圳先後報告本土確診病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很快就確認感染的是境外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為我們更好應對疫情明確了方向。還要看到,這些變異毒株傳染力強、傳播速度快,要儘快切斷傳播鏈條,需要我們行動更快、效率更高、舉措更有針對性,更加凸顯了科技力量的重要角色。廣東省各地各部門要總結運用好科技戰“疫”重要經驗,進一步強化科技力量和手段,為有效應對處置疫情、最終戰勝疫情提供強大支撐。
強化戰“疫”科技支撐,要進一步運用疫情防控科技,不斷提高疫情防控的能力和效率。加大核酸檢測篩查力度,是當前廣東抗疫的首要任務。開展大範圍乃至多區域多輪次的核酸檢測,提升效率是關鍵。日産能超12萬管的“獵鷹號”、可減少1/3操作人員的“火眼”、可在18分鐘內完成核酸提取的“普濟號”……連日來,隨著一系列氣膜實驗室、移動檢測車的啟用,不但顯著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效率,而且令公眾倍增信心和力量。接下來,要聚焦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運用先進科技手段,盡最大可能提升檢測能力、提高檢測效率和品質,切實做到應檢盡檢,儘快切斷傳播鏈條。要聚焦疫情防控急需,加快推進科研工作,充分發揮疾控中心、實驗室、科研機構在原始創新、基礎研究和技術轉化等方面的優勢作用,加快對症治療藥品研發,加大力度推進檢測試劑、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等技術攻關及應用。
強化戰“疫”科技支撐,要進一步發掘技術手段的便民效能,服務和保障好市民群眾生活。穿梭于物資供應企業與重點區域街道、住戶的無人車、無人機;為每位高考考生量身定制的專屬健康碼;針對慢性病患者、孕婦等群體開通的“雲”上義診、“穗好孕”平臺;活躍在疫情防控一線、醫院等重點場所的智慧語音機器人、室內測溫巡檢機器人……這些充滿科技元素的戰“疫”應用,不僅極大地方便了市民群眾生活,同時也展現了科技戰“疫”的廣東力量,溫暖人心、穩定人心。各地黨委政府要強化政策引導,創造良好條件,有效激發企業參與疫情防控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企業在物資生産、服務保障、科技創新等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大力支援相關企業不斷探索豐富人工智慧等科技産品和科技手段在疫情防控和保障市民群眾的多場景應用;重視技術安全風險防範,確保更好地便民利民。
單機構檢測量居全球第一,覆蓋全球多種新冠病毒變異毒株的PCR一體化檢測系統,僅廣州一市的新冠檢測試劑日産能就達730萬人份……一件件科技戰“疫”法寶,一項項科研技術成果,一個個充滿創新創造活力的科研機構和企業,都是我們科技戰“疫”的底氣所在。整合力量資源,強化政策支援和要素保障,有效調動各方積極性,充分運用好科技戰“疫”的經驗和手段,我們就有了戰勝疫情的更有力武器,就能更好地守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就能早日贏得最後勝利。(作者/南方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