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新經濟

廣州期貨交易所可利用碳排放權期貨打通國內外市場

發佈時間:2021-05-24 09:13:44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唐柳雯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易行健:廣期所可利用碳排放權期貨打通國內外市場

《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打造完整期貨産業鏈,完善期現貨聯動的期貨交易市場體系,建設期貨交割庫,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

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下稱“廣期所”)是廣東“十四五”期間健全現代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應如何依託廣期所打造期貨産業鏈?如何進一步發揮廣期所的産業鏈衍生效應,構建全産業鏈的期貨服務體系?廣州期貨交易所揭牌“滿月”之際,記者就上述問題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廣州華南財富管理中心研究基地主任易行健進行了專訪。

開展小幣種外匯期貨交易試點

南方日報:廣期所被定位為創新型的期貨交易所,業界對廣期所的探索充滿期待。廣期所應如何突出“創新”這一定位,探索創新型産業鏈期貨服務體系?

易行健:我認為主要可以從4個方面著手。第一,廣期所可構建以碳排放權期貨為依託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廣期所可以考慮將推出碳排放權期貨交易品種作為首要工作來抓。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國在全球碳排放權交易中的比例,提升碳排放權交易的定價話語權;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碳排放權期貨産品,把碳排放權交易的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聯繫起來,以碳排放權現貨交易市場和衍生品市場建設為路徑,進一步完善碳交易金融市場。未來,還可以推進場外遠期、掉期等衍生工具,滿足市場個性化需求,推進碳交易金融市場的場內場外融合發展,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早日實現。

第二是構建大宗商品指數期貨為基礎的産業鏈服務體系。可以論證大宗商品指數期貨的可行性,推出能夠反映期貨市場整體發展的指數型産品。在指數類別的選擇上,應考慮覆蓋多市場的跨界指數,並根據我國工業發展結構和市場規模的變遷,對指數權重及時進行調整,使推出的商品期貨指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商品期貨價格風向標。建議相關部門採取扶持措施,吸引更多機構參與指數編制,特別是農業、化工、能源、建材、養殖等行業的商品指數和代表國內商品市場整體情況的綜合類商品指數。

第三,可在産業鏈組網的基礎上構建大宗商品期貨服務體系。在大宗商品期貨品種的設計和規劃上,應該考慮整個産業鏈生態體系的需求。比如,可以考慮開發的期貨品種有鋰(碳酸鋰、氫氧化鋰等)、硅(單晶矽、多晶硅)、硅片晶元、氟化氫等半導體材料期貨與電力期貨;其次,還可以結合廣東省距離東盟、澳大利亞、西亞和非洲航線最短的區位優勢和市場優勢,開發諸如成品油、天然氣、建材(如水泥熟料)、航運指數期貨、天氣期貨等期貨品種。

第四,嘗試推進人民幣外匯指數期貨為基礎的開放型産業鏈服務體系。推出人民幣外匯期貨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途徑。可以先基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貿易的實際情況,開展小幣種外匯期貨業務。例如,可以依託廣東與東南亞國家的外貿交易,開展相關國家幣種的外匯期貨交易試點,為省內進出口企業提供小幣種的套期保值服務。

構建全産業鏈期貨服務體系

南方日報:如何依託廣州期貨交易所,在粵港澳大灣區構建全産業鏈期貨服務體系?

易行健:第一,完善全産業鏈期貨服務體系的頂層設計,加強政府的監管和引導作用,出臺金融扶持政策。例如,政府可聯合期貨公司、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採購銷售價格管理、庫存保值、倉單授信、抵押保險、增加授信等金融支援。

第二,著力發揮大灣區金融創新優勢進行期貨品種創新、産品設計模式創新和交易機制創新。在品種創新層面,研究並推出與其他期貨交易所錯位發展的創新型期貨品種,比如大宗商品指數期貨、碳排放權期貨、外匯期貨等。在産品設計模式創新層面,可設立期貨上市産品動態設計機制,通過設立期貨品種的進入和退出機制,讓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聯動,讓期貨産品充滿創新活力。在交易機制創新層面,可搭建標準倉單交易平臺,促進市場化的地區升貼水、品牌升貼水和等級升貼水的形成,使實體企業期待的“天天交易、日日交割”的模式成為現實。

第三,集聚境內外期貨公司,加快期貨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顯著提升大灣區期貨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應研究放寬外資期貨公司準入門檻,借鑒國外期貨交易公司的經驗,全方位提高期貨企業的經營品質。加快期貨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如交易制度以及期貨的數字化交易平臺,為期貨公司的經營提供更精確的定價支援,並以期貨交易所中多個期貨交易産品構建多個産業鏈交叉的期貨交易網,提前鎖定實體産品交易中的成本及利潤。

第四,政府可鼓勵與引導相關産業鏈企業利用期貨市場提高生産經營水準。現有研究表明,超過90%的世界500強企業使用衍生工具對衝風險。並且,使用衍生工具的企業經營效率更高、償債能力更強。從長期看,企業可以實現“期現兩條腿”發展,平緩商品價格波動壓力,實現穩健經營。企業即使不參與期貨直接交易,仍可以利用期貨市場資訊研判市場變化,從而為企業更好經營決策服務。

第五,建議加大中高層次期貨人才培養的力度,助力大灣區期貨行業快速發展。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廣期所和高等院校的合力,構建學歷教育與非學歷相結合的中高層次期貨人才培育體系,建設高校期貨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加強期貨從業人員後續職業培訓,加強高層次專業和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建立規範有效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

佈局期貨品種打造商品定價權

南方日報:借著廣期所的東風,粵港澳大灣區應如何依託區域産業優勢,佈局期貨衍生産業長鏈?

易行健:首先,可基於粵港澳大灣區現有的産業鏈,佈局期貨衍生産業長鏈。在期貨品種的設計和推出上,應該考慮産業鏈組網。推出單個、零散的交易品種,市場的整體功能發揮將受到一定的限制。産業鏈各個環節本身也相互影響、制約和促進。

其次,可構建期貨衍生産業鏈服務體系,促進灣區相關産業企業的高品質發展。目前,廣東省的交割品牌、交割庫數量和品種相對較少,可通過完善相關品種交割品質標準、調整地區升貼水、優化交割倉庫佈局,探索開展保稅交割試點和註冊品牌交割,探索貿易商廠庫、倉單服務商、集團交割等,進一步推進期貨交易所的場外市場建設。同時,可大力發揮港口物流和倉儲優勢,以發展廣期所交易相關産品上下游産業鏈産品交割倉儲服務作為重點,在項目落地、岸線利用、空間佈局等給予傾斜性的支援。

最後,是通過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打造商品定價權。廣期所的全産業鏈服務體系要對關係國家戰略的重要産業進行風險管控,同時力爭取得相關産業商品或權利的全球定價權。全産業鏈服務體系的建立,打通了企業通過交割對接期貨市場的“最後一公里”,有利於相關産業鏈的上下游企業綜合利用期貨的套期保值功能來規避風險。特別是期貨交割庫和交割品牌的建立,能夠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貿易便利性。(記者/唐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