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産權人才發展大會在廣州舉行,系列活動持續開展 雲端對接千名專業人才
5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産權人才發展大會暨智慧財産權人才供需對接系列活動在廣州中新知識城舉行。
智慧財産權是激勵和保護創新、促進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廣東智慧財産權發展指數連續8年位居全國首位,在中央對地方智慧財産權保護工作檢查考核中成績排名全國第一,智慧財産權已逐漸成為大灣區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活動現場,來自粵港澳三地的智慧財産權部門以及行業機構、企業代表等從全球化視野探討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産權人才發展和培養路徑。
靶向服務百項招聘需求
“粵港澳大灣區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人才需求,聚焦創新創業主體,充分利用資源,深入開展智慧財産權人才工作,培養了一大批智慧財産權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國家智慧財産權局人事司一級巡視員豐兆龍表示,廣東要更好地推動智慧財産權人才工作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地見效,持續推進智慧財産權人才工作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為智慧財産權強國、強省、大灣區發展探索出一條智慧財産權人才培養的新路徑。
高校是培養智慧財産權人才的重要平臺。教育部科學技術與資訊化司司長雷朝滋在大會現場提出,要加強高校智慧財産權人才隊伍建設,必須突出高品質、複合型、多層次三個重點。“人才隊伍建設要適應高品質發展的需求,以複合型人才為目標,結合實際情況分層次推進。”
“本次活動內地、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各領域智慧財産權專家齊聚一堂,充分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包容的鮮明特色。”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智慧財産權局)局長麥教猛表示,本屆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産權人才發展大會暨智慧財産權人才供需對接系列活動,不僅有人才大會,還有豐富的智慧財産權人才供需對接活動,通過全網海淘萬名合格求職者,雲端對接千名智慧財産權專業人才,靶向服務百項智慧財産權社會人才專項招聘需求。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系列活動將持續到6月18日。其中,人才供需對接活動包括高校、企業、服務機構人才資源調研活動、灣區巡迴宣講會等,同時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內相關企業及服務機構廣泛徵集人才需求,通過企業及服務機構的線上推介會和現場人才供需對接,匹配智慧財産權人才需求。
“粵港澳大灣區是廣東乃至國家創新、人才、技術等要素富集的高地,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産權事業實現新一輪大發展,就必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麥教猛表示,廣東將以本次系列活動為契機,攜手海內外,共同築巢引鳳、招賢引智,努力提升大灣區人才發展環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集聚各方英才,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高地,不斷激發大灣區創新創業活力。
現場獻策智慧財産權人才培養
本次人才大會的主論壇以“聚焦國際産業競合機遇與挑戰,共商智慧財産權人才培養與提升”為主題,主論壇上線發佈了四二六學院(426.cn)並正式啟動“2021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企業智慧財産權精英大型評選活動”。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校長吳漢東發表了主題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中的智慧財産權問題與人才需求”的演講。他表示,當前智慧財産權的國際競爭態勢不穩定,建議粵港澳大灣區要打造高水準智慧財産權創造的典範之區、高效益運用智慧財産權的集聚之區、高標准保護智慧財産權的首善之區、高素質智慧財産權人才的目標之區。
暨南大學副校長饒敏以暨南大學為例,講述了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産權人才培養實踐路徑。“目前已形成本科、碩士到博士全體系的人才培養體系,本科生就業率為90%—93%,研究生就業率為94%—97%。”她透露,暨南大學將在5年內建立國際(大灣區)智慧財産權高端研究中心、教育中心、服務中心、高技術孵化中心和大數據中心。
“高水準智慧財産權人才應該是綜合型、複合型、專業化、國際化的人才。“廣東專利代理協會會長郝傳鑫表示,高水準智慧財産權代理人才的培養需要創新主體、行業協會、政府機關、高校研究機構、專利審查機構多方合力、各司其職。
作為企業代表,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毅從創新主體的角度對智慧財産權人才培養、保持、提升提出自己的建議。“校園培養階段增加法律職業素養的培養;服務機構培養階段,專利代理與IP律師要形成能力互動;企業培養階段要以業務場景為支撐核心,實現機構內部和外部機構形成差異化能力的目標。”
此外,人才大會的兩個分論壇主題分別為“智慧財産權人才市場需求分論壇”和“智慧財産權院長論壇”,由智慧財産權專家從人才供給和需求角度,探討了智慧財産權人才市場和就業後職業規劃發展、中國智慧財産權人才培養發展問題和智慧財産權教育方向等。(記者/賓紅霞 通訊員/粵市監)